明成祖朱棣活剮三千宮女是怎麼回事?

Dawn-遠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有勇有謀的皇帝,在他上位後也做出了很不錯的政績,歷史上有人評價其為賢君,但是有部分人對此並不認可,反而稱其為暴君。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稱呼,是因為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做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那就是活剮三千宮女。

這在當時的人們看來真的是殘暴至極,那麼作為一個有勇有謀的君王,為何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呢?

  • 據史料記載,明成祖朱棣晚年患了疾病,作為帝王,他本身就有易怒的毛病,一旦疾病發作,便無法控制自己,便殘殺無辜。

年輕時候的明成祖朱棣是沒有這毛病的,不過因為他喜愛的王妃徐氏因病去世後,才讓明成祖朱棣變得暴虐易怒。這位王妃徐氏非常賢惠,並且有顏值有才華,所以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寵愛,但是好景不長,徐氏就撒手人寰,這讓明成祖朱棣難以接受,便患上了心理疾病,曾因為有宮女舉報徐氏是因其它妃子勾結太監下毒而死,便不分青紅皂白將這太監直接處死,另外還將害死徐氏的妃子折磨而死。

  • 王貴妃的死去再次加重了明成祖的病情

好不容易走出悲痛的明成祖,終於再次遇到心愛之人王貴妃,甚至還準備立王貴妃為皇后,但是這段幸福的日子並沒有維持多久,因為這位王貴妃也死去了,這無疑再次加重了明成祖的病情。

  • 宮女與太監“偷情”被明成祖知道

恰逢此時,之前嚮明成祖舉報的宮女與太監“偷情”被明成祖知道,讓明成祖暴怒異常,而這兩人也非常的懼怕朱棣,最終雙雙上吊自殺。經過這件事後,明成祖認為後宮混亂,所以決定清洗後宮,並且開始徹查後宮的醜聞。

在這期間,明成祖手段極其殘忍,對這些宮女進行嚴刑逼供,因此有很多的宮女都經受不住,為了停止這一切的遭遇,便一口咬定說是謀害皇帝。顯然這樣的藉口,讓明成祖朱棣更加憤怒,便下令嚴查後宮,到最後,受牽連的宮女竟然有三千多個,這些宮女最終都受不了殘酷的刑罰,被屈打成招。而明成祖朱棣對於這些“謀害”他的宮女都處於極刑,竟活剮了她們!


品史知興


明成祖朱棣的狠是有目共睹的,他不光有活剮三千宮女這回事,還把建文帝宮裡的人都殺了。

我們今天說的是活剮三千宮女這件事。

那他為什麼要活剮三千宮女呢?這就要從朱棣寵愛的妃子說起了。

這個妃子就是權氏,當初和朱棣一起北征,恰巧死在了途中,朱棣非常傷心。

而且權氏死因蹊蹺,於是就有人來告密,說權氏是被呂妃害死的。

朱棣正處於傷心狀態呢,心情極其不好,查都沒查,就把和呂妃相關的人都處死了,呂妃還受了嚴酷的刑法,最終也死了。

這裡說一下,告密的人就是“賈呂”,因為也姓呂,同時是商賈的女兒,所以就叫“賈呂"。

過了好多年,朱棣的寵妃王氏也死了。而這時,有人舉報”通姦“,誰通姦呢,就是賈呂、魚氏和宦者。

朱棣又暴怒,結果魚氏和賈呂被嚇得自殺了。

這事還沒完,還沒解朱棣的心頭之恨。他下令把賈呂身邊的人都抓起來審問,結果查出來後宮有人要殺朱棣。

朱棣這聽了,原來的暴怒,變成了爆怒,非常的剛烈。後宮接二連三有人被抓起來,抓起來後就酷刑審問。誰都不想被打,只能承認,或者隨便說出一個人。

就這樣,被抓起來的人越來越多,居然有三千多人了。

等待著這些人的命運肯定就是死。朱棣下令將這些人用剮刑處死。一般剮刑是用來對付那些政治犯的。

所以就有了三千宮女被活剮的事件。

歡迎各位在評論中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


理科男讀歷史



朱棣活剮三千宮女是怎麼回事?

話說,朱棣和徐皇后的感情非常好。

永樂五年,也就是1407年,徐氏病逝。

徐氏死後,朱棣一直未立皇后。此時後宮中有一位從朝鮮選來的權淑妃,權淑妃長得非常美麗動人,又能歌善舞,聰慧過人,是最受朱棣喜愛的妃子。

永樂八年,權氏隨朱棣北征,不料死於歸途,朱棣正為失去寵妃而悲傷之際,就有宮女揭發說權淑妃是被呂妃串通太監和銀匠用砒霜毒死的。朱棣聽聞後大怒,也不細查,直接就把被告下毒的太監和銀匠給殺了。

對於呂氏,朱棣則採用酷刑折磨,據說是用烙鐵直烙了一個多月才死去,因呂氏受牽連被殺者有數百人之多。揭發呂氏毒死權淑妃的宮女也姓呂,她是一位朝鮮商賈的女兒,史書稱其為賈呂。

永樂十八年,朱棣準備立為皇后的王氏暴死,恰逢此時,又有人告發說賈呂、魚氏與太監們通姦——就是宮女和太監結為夫妻像一樣的伴侶,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的性行為,僅僅是相互照顧、相互安慰而已,宮裡人則稱其為“菜戶”或者“對食”。

朱棣知曉後勃然大怒。

賈呂、魚氏因害怕,選擇上吊自殺。

朱棣並不罷休,又用了株連之法,把和賈呂親近的宮女全給抓起來拷問,有些宮婢受不了酷刑,就誣服稱後宮中有人要謀害皇帝。

這一口供直接就激起朱棣的嗜殺之心。於是越來越多的宮女被抓入牢中拷問,百連千扯下,因謀逆被抓的宮女有近三千人之多。

之後,朱棣下令,將這些抓來的宮女全部處以剮刑,所謂剮刑,也就是凌遲。

那麼,這事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事實上,朱棣活剮三千宮女毫無可信度。

為什麼這麼說的呢?

首先,朱棣活剮三千宮女這麼大的事情,不管是明朝官方的正史還是民間文人的野史筆記全都沒有記載,記載這件事的是朝鮮的《李朝實錄》,裡面寫道:“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明成祖)親臨剮之。”

記載這則消息來源的是靠一個被明仁宗放回老家、名為金黑奶媽的口述。而據《英宗實錄》記載,這名宮女是宣德(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的年號)進的宮,明英宗(明朝第六、第八位皇帝)時才放“金黑等宮女,回朝鮮”,這前後的時間壓根對不上。

第二,當時京城有波斯使團,如果真的發生活剮三千宮女這麼大的事情,波斯使團不可能什麼都沒有記載。


第三,凌遲是門技術活。凌遲雖然可怕,可說句不好聽的,如果不是犯了什麼罪大惡極的罪行,連凌遲處死的資格都沒有,像明朝被凌遲處死的有劉瑾、袁崇煥等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普通的宮女哪有資格受此刑?

凌遲真的是門技術活,真正實施起來很麻煩、也很有講究,凌遲有主刀、副刀之分,行刑時要避開動脈,要避開神經,既不能讓犯人流血太多,也不能讓犯人一下子疼暈過去。剮得好的,那真的是“藝術”,幾天幾夜,數百上千刀下去,人都沒死,神智依舊保持清醒,餓了還能喝碗粥。

可以說,整個大明王朝,真正合格的凌遲行刑者屈指可數,而凌遲處死三千宮女可是一個巨大的工作量,即便日夜不息,沒有個一年半載的根本完成不了。


對於朱棣活剮三千宮女,你怎麼看?

1.合格的凌遲行刑者:活剮三千宮女(要加班的)?我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2.朱棣:不要當我是傻子好不好?這種沒有意義的事情要遺臭萬年的,而且我要是真的想威懾宮女、朝野,殺幾個帶頭的,殺雞儆猴就好了,沒有必要大費周章。

總的來說,朱棣活剮三千宮女毫無可信度。


金兔歷史


這件事和朱棣的一個寵妃有關。

權妃

明朝開國後,老農民朱元璋覺得中原都放不下他了,竟然把他稱帝的消息傳給了周圍的許多國家,其中就包括朝鮮,關鍵是朝鮮還認同了,後來還效忠大明。

到了朱棣頭上也是如此,朝鮮在收到消息後,還派出了大量的美女進入北京,供朱棣使用。這些美女裡面讓他滿意就做了妃子,不滿意的就成了普通的宮女,被人隨便差遣。

而朱棣最喜歡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髮妻,也就是徐達的女兒。但是皇后早早就死了,於是乎她就填補了感情的空缺。這位妃子極受喜愛,皇后死後,就由她來全權統帥後宮。不但是她,就連她的家人也受到照顧。

皇帝征戰的時候,還經常帶著他們一家人。這樣受寵,按說應該沒人敢招惹權妃,但是明面上沒人敢惹她,暗地裡有一些女子卻嫉妒得要瘋了,於是有一個姓呂的妃子在北歸路上偷偷下毒,將其害死。

賈呂

但是事實上,上面的死法,其實是被一個叫賈呂的人誣陷的,權妃的死,和人家呂氏沒關係。原來這個呂氏也是個朝鮮女子,早年進宮前受到賈呂的追求,但是呂氏很高傲:我的男人是皇帝,你不行!不料這賈呂也受到朱棣的信任,權妃死後這個賈呂因為得不到呂氏而誣陷她:就是這傢伙下的藥!

即便是妃嬪,皇帝要處死她也就一句話的事情。朱棣非常寵信這個權氏,所以她的死讓自己的失去了理智,他幾乎沒審理就直接名人將呂氏給處死了。於是賈呂報了仇,心中快意,竟然和皇帝寵信的另外一個妃嬪魚氏暗中往來,還拉著宮中的宦官一起淫亂。

呂、魚自盡

但是朱棣身邊都是錦衣衛之類的機構,他們二人的事情就算是短時間內不知道,時間稍長當然會被查到、舉報,於是沒過多久朱棣就知道了三人的醜事,但是他寵信呂、魚二人,就一直假裝不知道。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朱棣這個人,身體上確實是有問題的,這我們暫且不說。不久,這倆人忽然知道自己的醜事敗露了,於是心中感覺到害怕,為了不被大明酷刑懲辦,竟然雙雙自盡!

他們的自盡讓朱棣感到極為憤怒,於是以此展開了調查,徹查二人的事情,然後就知道了前面的呂氏是被冤枉的。後來朱棣感覺到這二人欺騙了自己,竟然下令將他們的家人 、有關聯的人全部抓來,共計有近3000人,然後朱棣親自把這些人活剮了。

這便是他處置這些宮女的前因後果,事實上,除了這次一次性殺了近3000宮女外,前面呂氏被殺的時候,他也殺了好幾百人,於是圍繞這件事,超過3000宮人被殺,明朝皇帝的暴躁由此可見。

然而讓人感到諷刺的是,在他審理宮女的時候,竟然有人當面嘲笑他:要不是你的身體有問題,又怎麼會有這樣的事情?於是朱棣為了掩蓋自己身體有問題的事實,竟然讓人畫了賈呂和官宦通姦的畫,只是後來因為追思魚氏,沒有將畫公開罷了。


小小嬴政


按照《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朱棣下令處決的宮女和太監多達三千人這件事的出處來源於《朝鮮李朝實錄》的記載,說是朱棣因為宮內兩個來自朝鮮的宮女與太監“對食”被發現舉報之後因此事慢慢擴大牽連而被朱棣下令處決的宮女和太監多達三千人,而且不是殺頭,是活剛!並且根據記載還說朱棣不但自己監督行刑,甚至還不顧自己六十二歲的高齡,親自提起長刀,一下一下地剛掉那些雪白肌膚上的細皮嫩肉以懲罰這些女人背叛自己。有些宮女眼看活不成,就豁出去了,當場大罵朱樓是陽痿。

朝鮮人的這種說法實在過於兒戲,《明史》《明通鑑》《國榷》等權威著作都不予收錄,當然也是明智的。要知道這些作品的編者,基本上都同情朱允炆,而對朱棣沒什麼好感,如果活剮事件為真,他們根本沒有不收錄的道理 也就是說,《朝鮮李朝實錄》的說法實在離譜,嚴重挑戰讀書人最基本的智商。有很大程度是因為當時朝鮮不滿本國的美女紛紛要求到大明宮內當差,以進宮當宮女為榮,《朝鮮李朝實錄》的編纂官們,可能是出於對朱棣常年在朝鮮不花錢徵美女的憤怒,就將這位宗主國皇帝狠狠黑了一道。杜撰一些事情來嚇唬本國的這些想到大明去的女人。

要知道朱棣十六歲結婚,與皇后徐儀華一共生了四子五女,可以說是他三十多年共患難的人生唯一真愛過的知己,所以徐儀華不幸去世,朱棣自此再也沒有立過皇后。但是兩年之後,朱棣將來自朝鮮的權氏封為賢妃,當成皇后的替身,次年在朱棣北征韃靼之時,要把賢妃帶在身邊。可就在勝利班師回京的途中,賢妃居然不幸去世,這給已經年過半百的朱棣,帶來了無比沉重的打擊。而對朱棣的另一重大打擊,更是令人難以啟齒。我們知道,朱棣的九個孩子全是跟徐皇后生的,自從進入南京,即便佳麗無數,他也始終無法搞大任何個妃子的肚子。即便是普通男人,都會為這樣的事情感到恥辱,何況是皇帝本人。一開始不能讓妃子懷孕,還可以說是因為工作忙碌,你說這己經當了十來年皇帝了,京城都由南京遷到北京了,朱棣還沒法再多留下一個後代,怎能不讓別人懷疑,讓宮女寒心,更讓無良文人編段子笑話?

這件事情其實應該是自賢妃死後,兩個來自朝鮮的宮女因為一些小事吵架,結果越吵越兇,不但互相動手還在嘴裡胡說,一個說賢妃是你害死的,一個說賢妃是因為你死的,其實賢妃死的時候是跟著朱棣御駕親征的時候死的,這兩個宮女既沒有跟著賢妃,又沒有資格在朱棣面前,純粹就是胡說犯了忌諱,結果因為說話裡牽連皇帝唯二喜歡的女人,那麼對不起了,因為這件事情,二人被打得沒有人形,於是想起什麼說什麼。雖說她們根本就沒有跟隨朱棣北征,但也並非沒有汙點 她們都有各自的相好,都給供出來了。為了保命,她們甚至把自己知道的對食組合,也揭發了出來 朱棣這一年整整六十歲,應該已經進入更年期了。不過用今天的話說,他 對“對食”可是零容忍,因此下令,將查出來的這些男女,通通處斬。

參考資料:《明史》《明通鑑》《國榷》《朝鮮李朝實錄》


公子小可


明成祖朱棣是繼朱元璋之後大明另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傳奇帝王,因為篡位奪天下,朱棣的帝王面孔上始終籠罩了一層權謀暴力的陰影,而這層可怕的陰影也始終籠罩著他的後宮。

在通俗的認知裡,作為大明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始終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在他君臨天下的二十幾年時間裡,他的帝王生涯幾乎都是在統兵征伐中度過的,就連死也是在回師的路上。

但這並不等於朱棣就是個清心寡慾的帝王,事實上,創造了“永樂盛世”的朱棣在廣招天下佳麗上同樣霸道,或許他將之視成了彰顯帝王權威榮耀的一種手段。

朱棣剛即位時,便下令“求民間識字婦女入內職”。

永樂元年(1403年),他又命禮部訪求在京官員軍民之家女子,年十五至二十容止端正、性情嫻淑者備王妃之選。

京城的美女,朱棣要廣招,江南的美女,朱棣同樣不放過。

他曾命女官蔡氏到杭州選識字婦女入宮,一度鬧得民間異常騷動。

為此,當時有人作詩曰:

“已雲玉閏歸馬足,更妝金屋貯娥眉。”

“臨別親鄰莫惆悵,從來生女作門楣。”

後世聯想到朱棣的帝王形象,多是一身鎧甲、統兵征伐的形象,其實身在後宮的朱棣卻是另一番模樣,平時吃飯他都要宮女在一旁伴唱,晚年身體有病後,連朝參都要宮女陪伴攙扶,這在整個明朝都是很特殊的。

作為一個要讓四方臣服的帝王,朱棣對番邦佳麗同樣興趣濃厚。

自元朝起,朝鮮每年都要向朝廷進獻美女。大明開國後,相沿不改,洪武時期,朱元璋的後宮中就有不少高麗嬪妃。朱棣即位後,曾多次明目張膽地向已歸順大明的朝鮮國王索要高麗美女,以充實後宮春色,供自己享樂。

永樂六年(1408年),朱棣派內使黃儼等人到朝鮮廣求美女,最後選中五位淑女入宮,五女之中,朱棣對權妃極為寵愛。

這權妃長得如花似玉,卻又不同於中原美女,別有一種異國情調,而且還極善吹簫。

《明宮詞》中稱讚她:“瓊花移步大明宮,旖旎濃香韻晚風,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嘹亮月明中。”

然而,據《明太宗實錄》記載,永樂八年,權妃隨朱棣北伐,卻是天妒紅顏,年紀輕輕就猝死在了途中。朱棣極為傷心,將她葬在嶧山,打算將來把她遷葬在徐皇后陵中。

權妃因何猝死,起初無人猜疑,可怎奈宮鬥陰暗如深海。

有一次,權妃和呂美人兩家奴婢在吵罵中不經意間透露出了不尋常的信息。

權妃入宮時,徐皇后已死,朱棣因為寵信她,便讓她接替徐皇后,掌管六宮之事。

呂美人因此心生忌恨,曾面責權妃:“有子孫的皇后也死了,你管得幾個月,這般無禮。”

之後,呂美人便串通宦官金得、金良,從一戶銀匠家借來砒霜,研成粉末,放進胡桃茶中送給權妃吃,權妃因而斃命。

朱棣得知此情後,大怒之下,將內官、銀匠一併處死。呂美人罹刑最慘,朱棣用烙鐵烙了她一個月,最後才將她殺死。隨後,呂美人在宮的從人也一併被殺,朱棣還逼迫朝鮮王廷將呂美人的母親也抓起來殺了,以致牽連被誅殺者達到數百人。

可怕的是,這一場讓數百人喪命的血雨腥風並沒有就此結束,不久,深宮中又爆出了新的內情。

原來,權妃、呂美人等人被選入宮後,又有商人之女呂氏被選入宮。呂氏因與呂美人同姓,欲相交好,但呂美人不理睬,呂氏因而懷恨在心。

權妃猝死讓呂氏看到了報復的機會,她乘機誣告呂美人毒死了權妃,以致造成了上述冤案。

而呂氏陰毒報復得逞之後,並沒有得意太久,很快就有人揭發她跟宮人魚氏私通宦官,呂氏醜行暴露後,無顏又恐懼,最後自縊了。

朱棣得知內情後,狂怒之下終於“獸性大發”,一場刑殺的大禍就此在後宮上演,連坐被殺者竟然達到了兩千八百人。

據說,行刑之日,朱棣親臨刑場監督,要親眼看著這些女人被一一剮死。

後世有人評說,權妃之死,其實難有真相,因為深宮的嫉恨無處不在,以致誰是無辜者,誰是誣告者,根本無從辨認。

朱棣的獸性大發大概也在於此,擾亂他後宮的不是哪個女人,而是深宮中女人的嫉恨。

他唯有將能殺的全部殺掉,才能根除這一些女人的嫉恨。

然而,深宮似海,君王如虎,又怎麼可能呢?

一切只不過是血海下的片刻寧靜。


黑句本


明成祖殺害三千宮女及宦官的事情,記載在《朝鮮王朝實錄》(又稱《李朝實錄》)裡。這是朝鮮的使臣回國以後,通過使臣的敘述,記錄下來的事情。“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親臨剮之”。加上之前“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算起來,朱棣在這一個事件中,前後殺掉了三千多人。

不過,這件事在中國的正史中並沒有任何記載。野史也幾乎沒有提及。要知道,這件事涉及到一個“謀大逆”的問題。在王朝社會里,從古至今,對謀大逆的問題都絕對不會輕描淡寫。何況還是涉及到三千多人的謀大逆的案子,絕對不會一句話也不提。

(明成祖劇照)

再說了,《明史》是清朝人寫的。清朝人在寫《明史》的時候,有黑明朝人的習慣,對這件本來可以大做文章的事情,為什麼清朝人卻不記載呢?

也許有人會說,雖然清朝人有黑明朝人的習慣,但是,清朝人也不會隨便亂寫,如果明朝留下來的史料(比如《明實錄》之類)沒有,清朝人也不敢隨便亂寫。這話也有道理。但是,《明史》也有采信明朝野史的習慣。何況是記載在《李朝實錄》裡面的,實際上也並不算野史。既然不算野史,為什麼《明史》並不予採信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明史》的作者認為這件事不是真的,不予採信。

那麼,《明史》的作者為什麼會認為《李朝實錄》記載的事情不是真的。如果確實不是真的,為什麼《李朝實錄》還會記載這件事呢?

咱們先來看看,所謂朱棣用剮刑處理宮女太監們是怎麼回事。

明朝永樂五年(1407年),朱棣的徐皇后去世。永樂六年(1408年),朱棣從朝鮮選了五個妃子充實後宮。這五個妃子進宮後,有一個叫權氏的妃子,“姿質穠粹,善吹玉簫”,深得朱棣喜愛。朱棣於永樂七年(1409年)封她為權賢妃,並讓她統攝六宮。但是,在永樂八年(1410年)的時候,權賢妃在隨朱棣北伐歸來的時候,不幸去世了。

(權妃劇照)

朱棣對權賢妃很寵愛,甚至哭著說,要把她和徐皇后葬在一起(意思是將來他要和這兩個妃子合葬)。當然了,不管有多不捨,最終還是死了。但是,這時候,有個“賈人子呂氏”,也就是說有個姓呂的商人的女兒也在宮中。和權賢妃一起進宮的朝鮮女中,也有個姓呂的妃子。於是,賈呂就想和朝鮮呂妃攀同姓交情。但是朝鮮呂妃瞧不上賈呂,因此賈呂懷恨在心,權賢妃去世後,賈呂就誣告說,權賢妃是朝鮮呂妃毒死的。由此,朱棣“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

本來這事也就完了。但是後來,傳出賈呂與宦官魚氏有姦情(大概也就是“結對食”之類)。此事敗露後,兩人害怕了,雙雙自縊。這件事讓朱棣生氣了,於是把賈呂的丫鬟抓起來拷問,結果說出賈呂等人“欲行弒逆”之類的話。於是,朱棣更加生氣,因此“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親臨剮之”。

正如我們前面所分析的,這件事真實性是存疑的。那麼,既然存疑,為什麼《李朝實錄》會煞有介事地記錄下來呢?

答案我們還得在這一段文字記載中去尋找。

(受到刑罰的宮女,圖取其意)

我們需要注意的第一段記載是,當賈呂想結交朝鮮呂妃的時候,朝鮮呂妃為什麼不搭理她呢?原因就在於她是“賈人子”,也就是商人的女兒。古代對商人向來瞧不上,這裡所要體現的,就是朝鮮呂妃的傲氣。

除此外,後來還寫到另一個朝鮮后妃李氏。當時有很多后妃互相誣告,因此朱棣才殺了那麼多人。但是李氏卻不願意誣告他人。她說:“等死耳,何引他人為? 我當獨死。”這裡所體現的,又是朝鮮妃子的正直和良善。

除了表現朝鮮妃子的氣節外,還對朱棣這個大國皇帝給予了很多批評。比如說,本來是“誣告”事件,他竟然殺了三千多人,而且還用“剮刑”,而且還親自前往。還有,有個妃子被剮的時候,說:“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這顯然就是直接打朱棣的臉。此外,後面還寫到,朱棣死的時候,實施殘忍的殉葬制度,朝鮮的妃子(因為朱棣沒有生育能力),卻無辜被殉葬。最後,那個使者總結說:“朝鮮幾為中華, 以一小故, 不得為中華。”

在這裡,朝鮮使者認為,明朝為“中華”,卻沒有一個“中華”的樣子。朝鮮雖然小,其實卻很有“中華”的氣節。

《明史》的作者不採信這個,除了覺得不夠真實外,顯然也是因為受不了這種觀點。

(參考資料:《朝鮮王朝實錄》《明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很有作為的一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繼位後,聽從了大臣的建議,實行削番,激起了朱棣的憤怒。於是,朱棣就起兵造反了,經過三年的互相拚殺,最後朱棣取得了勝利,奪取了皇位。


據《李朝實錄》記載,朱棣也是一位很殘暴的君主,他曾活剮(即凌遲)了三千宮女。具有超高智慧和治國之才的明成祖朱棣,為何會做出這種傷天害理的事,而抹黑自己的賢君形像呢? 實際上,朱棣做的這種愚蠢之事,是緣於朱棣的後宮。朱棣的後宮有很多的女人,而他最寵愛的女人是王妃徐氏,徐氏不但姿色過人,還有親臨戰場殺敵的本領,性格也很體貼溫柔,還知書達理,深得朱棣的寵愛。朱棣當上皇帝四個月後,就把她封為了皇后。但是不幸的是,這位得寵的徐皇后,在永樂五年的時候,突然病重去世了,朱棣很傷心,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想立皇后了。


後來,又有兩位服侍朱棣的妃子,王氏和權氏都得到了朱棣的寵愛,並且這兩位妃子都是賢得仁厚之人,尤其是王貴妃,不但才貌雙全,做人還很謙卑,朱棣很喜歡她。而權妃是從朝鮮選送過來的女子,不但美麗聰慧,還能歌善舞,善於吹簫,並且權妃的溫柔個性,也改變了朱棣的個性,朱棣還經常帶她外出打仗,可就在一次征戰返回的途中,權妃病重去世了,朱棣又一次痛失愛妻,再一次處於深深的悲痛之中,不能自拔。

權妃去世後,朱棣因傷心過度,犯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整天精神恍惚,思維混亂,當時朱棣聽到一位宮女舉報,說權妃是被呂妃串通太監下毒死的,朱棣聽後,龍顏大怒,也沒有調查取證,就下令處死了那位太監,並且對呂妃也嚴刑拷打,一個月以後,就用烙鐵將呂妃烙死了。而告發呂妃的這位宮女,在史書上被稱為“賈呂”。因為此時的朱棣,性情異常暴烈,動不動就狂怒殺人。

永樂十八年,常常為朱棣彈琴解悶,精心服侍朱棣的王貴妃也不幸去世了,並且朱棣還想立她為皇后的。朱棣再一次失去了心愛之人,此時的他精神完全崩潰。剛好此時,宮中有人揭發那位曾經誣告呂妃的賈呂與太監“偷情”,朱棣聽後,勃然大怒,賈呂嚇得上吊自盡了。朱棣還不罷休,還將宮中與賈呂關係好的宮女處以酷刑,懷疑她們也有陰謀。

有一位宮女經不起這種折磨,就誣陷說後宮有人要謀害朱棣。這讓朱棣更加氣憤,於是就下令徹查後
宮,最後被牽連的宮女多達3000人,這些宮女在嚴刑拷打之下,都屈打成招了,都承認自己要謀害皇上,惱羞成怒的朱棣就下令,活剮了三千宮女。就因此事,朱棣也成了歷史上的暴君。


迷萌樂


永樂大帝朱棣為了一個女人,將3000宮女活剮(凌遲)!

這種事情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究竟是哪個女人,能夠“享受”永樂大帝的這種待遇?

須知,朱棣並非一位清心寡慾的皇帝。他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得帝位之後,就下令:讓禮部官員在京城(南京)訪求官員家裡的女子,只要年齡在15-20歲之間,樣貌端莊性格賢淑,都要被徵召入後宮。

沒過多久,朱棣又擴大了徵召範圍,不僅官員家的女孩要被徵召,就連平民女子也入了徵召範圍。《明實錄》記載:

“求民間識字婦女入內職。”

翻譯過來就是,凡是民間識字的女子,都得入宮當差。

永樂六年,國內美女已經無法滿足朱棣的口味,他派出使者黃儼等人到朝鮮半島,在這裡徵集美女,並將她們之中最優秀的5人帶回南京。

朱棣擁有三千後宮佳麗,最寵愛的女子,恰是這5位來自朝鮮的女子之一——權妃。朱棣有多寵愛權妃呢?《明宮詞》稱讚她:

“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嘹亮月明中。”

換言之,朱棣不論去哪裡,都必定會帶上權妃;即便是月上高枝人初靜,朱棣依舊不顧龍體,陪著權妃尋歡作樂。除此,朱棣還將後宮的管理權交給她,讓她當了名義上的皇后(正宮皇后已死)。

不過,權妃享受這種恩寵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久。

永樂八年,即,權妃入宮的第三年,年紀輕輕的她,在陪著朱棣北伐途中猝死。死前,完全沒有任何徵兆。

前幾天還在“留步輦、嘹玉簫”活蹦亂跳,怎麼突然就沒了呢?

一向多疑的朱棣,面對心愛的女人的死,心中畫了無數個問號。朱棣憑直覺認為:權妃的死對誰最有利,誰就最有可能是兇手!

無疑,權妃受寵,必定會引起後宮其他妃嬪的嫉妒。如果大明國有誰會對一名番邦女子如此痛恨,這些妃嬪一定排在最前面。

於是,朱棣下令在後宮嚴查此事。

果然不出朱棣所料,兇手還真的是嬪妃之中的一位——呂美人(朝鮮5名美女之一)。

原來,呂美人因妒忌權妃受寵、自己被冷落,心生憤恨,便串通身邊的小太監,從宮內藥方偷來一些砒霜,藏在權妃最喜歡吃的茶葉裡。權妃隨朱棣北伐,途中,誤食含有砒霜的茶葉,因此斃命。

朱棣得知此消息,大怒,下令將呂美人嚴刑拷打之後,凌遲處死,以報權妃慘死之痛。

呂美人死後,朱棣仍不罷休,責令使者通報朝鮮國王,命令朝鮮國王將呂美人孃家人滿門抄斬。

兇手伏法,兇手的家人也被牽連,案情應該結束了吧?然而並沒有。

此後,朱棣一直沒有立皇后。據說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一直放不下死去的權妃。每次想到權妃的慘死,他都會黯然傷神。

直到十年之後,朱棣終於從權妃之死的悲痛中走出,打算另立皇后之時,忽然有人告訴朱棣,說:“呂美人其實是冤枉的,真正的兇手,是另外一名呂姓的妃嬪。毒殺權妃的是她,栽贓呂美人的也是她。”

朱棣聽了此消息,登時心中激起一股無明業火!要知道,朱棣作為馬上天子,最不容許有人侵犯他的威嚴,呂氏此舉,無疑觸了他的逆鱗。

然而,朱棣還是怒早了。

派去調查呂氏的官員又查出:呂氏與太監通姦,欲謀害皇帝。本就怒不可恕的朱棣,先是愛妃蒙冤而死,現在又被一名太監帶了綠帽,而且這個太監還想串通妃子謀害他!想到這裡,朱棣一下子就暴走了!

人說,天子之怒,天下縞素,此話不虛。

朱棣得知內情後,一場殘酷的屠殺在後宮上演,所有牽連此案的宮女太監,全都被處以極刑。這件案子徹底結束時,被牽連的人,竟然達到2800人!

因為一個番邦小國“進貢”的女人,前前後後近3000人被處死,對她來說,真真是“死得其所”。這件案子被記載於朝鮮史書《李朝實錄》:

“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朱棣)皆親臨剮之。”

翻譯:因為這件案子(呂氏案)受牽連的人,共有2800人,明成祖朱棣坐在旁邊一個個監督著他們被一刀一刀活剮。

不過,除了這本書,在中國包括野史在內的任何史書,均無記載此案。因此,這件案子的真偽,不言而喻。


記者李滿


明成祖朱棣算是中國歷史上很有作為的皇帝,文治武功皆算古代皇帝名列前茅者,可是人無完人,朱棣又是一位倔強執拗、剛愎自用、猜忌多疑、殘暴嗜殺的皇帝,或者說如果朱棣沒有這些性格特徵,他也未必能發動兵變從而奪得天下。所謂活剮三千宮女實際上是發生在永樂末年,朱棣主導的大肆屠殺宮女、宦官的慘案,被殺的宮女接近三千人,是整個明朝後宮規模最大的一次殺戮。這次殺戮雖與後宮爭鬥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由於朱棣的性格,以及晚年的病症所致!

朱棣的後宮

眾所周知,朱棣的正妻徐氏乃明朝開國名將徐達之女,是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欽點的燕王妃,雖然這場婚姻帶有政治色彩,但徐氏確實是一位賢良淑德、知書達禮的美人。同時作為名將之女,當年朱棣起兵時,雖留著朱高熾守北平,但城中大部分佈防還是受命于徐氏,李景隆攻城時,是徐氏激勵並組織起民間力量參與的守城,於公於私她都為朱棣的事業提供了支撐。到朱棣稱帝以後,徐皇后主持編撰了後宮制度《內訓》,幫助朱棣管理後宮,朱棣對這位皇后也甚為感激。永樂五年(1407年),徐皇后去世,朱棣決定此生再不立後,以此祭慰徐皇后。



“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永樂時,朝鮮貢女充掖庭,妃與焉。姿質穠粹,善吹玉簫。帝愛憐之。”——《明史.列傳一》

徐皇后去世後,朱棣最寵愛的妃子是王貴妃與權賢妃,這個權賢妃是永樂六年(1408年)由大明藩邦朝鮮所甄選,於永樂七年進貢給明朝廷充掖庭,由於姿容貌美,善吹玉蕭,進宮數月便被封為賢妃,甚得朱棣喜愛。永樂八年十月,朱棣北征,令權氏隨行侍奉,也就是這次隨徵凱旋途中,權氏病亡,朱棣悲痛萬分。他的後宮裡最受寵愛的便剩下了王貴妃,這位王貴妃剛進宮時就一直伺候著徐皇后,為人溫文爾雅,到了永樂十八年時,朱棣甚至有了重新立王貴妃為後的想法,但天遂人願,正是這一年王貴妃病逝,至此,朱棣最喜歡的三個女人都離他而去了。




三個女人一臺戲

徐皇后去世以後,朱棣以權氏掌管六宮,這是莫大的榮譽,也是莫大的寵愛,當然也會引起某些人的嫉妒,其中最為嫉妒的就是同由朝鮮進貢來的呂美人。這個呂美人的命沒有權氏那麼好,沒有受到朱棣青睞,權氏隨徵期間,朱棣還安排這個呂美人伺候權氏,嫣然是當作了下人奴婢使喚,這更激發了呂美人的不滿。這種不滿可能表現的過於明顯,以至於後來被人利用。



利用呂美人的同是一名來自朝鮮的宮人,更湊巧的是她也姓呂,是朝鮮一位商賈的女兒,史稱賈呂。要說這二呂還有些相似之處,那就是沒什麼地位,也未受到恩寵,故而做出同樣的選擇——對食!也就是與宮中宦官搭夥湊成一對假夫妻,這在明朝還是比較常見的,雖說明初並未形成官方認可的行為,但只要相安無事,也不會引起太大麻煩,由此看來,二呂也算是同命相憐,頗有緣分,故而賈呂便有心結交呂美人。但呂美人畢竟是冊封的美人,哪能隨便結交這種無名無份的小宮女,故而拒絕了賈呂的請求,這就使賈呂對呂美人懷恨在心。



“及權妃卒,誣告呂氏點毒藥於茶進之,帝怒,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李朝實錄》

當權氏死於朱棣的隨征途中時,賈呂看到了報仇的機會,因為侍奉權氏的正是呂美人,於是賈呂誣告說是呂美人由於嫉妒心強,下毒害死了權賢妃。當時的的朱棣正在悲痛之中,聽聞此消息,也未做詳查,直接下令處死了呂氏宮人、宦官幾百人,這是朱棣的第一次殺戮後宮之人。這一次殺戮同時引發了朱棣對於後宮對食現象的痛恨,為之後的殺戮也埋下伏筆。



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王貴妃的去世再次使朱棣經歷了悲痛,在他的內心裡徹底成為了孤家寡人。而就在這個時候,賈呂與另外一位魚氏宮人的對食事件被揭露出來,這讓悲痛中的朱棣再一次大發雷霆,但朱棣還未做出任何處罰時,賈呂和魚氏皆因懼禍,自行上吊了結了。朱棣覺得事有蹊蹺,於是親自刑審賈呂的侍婢,欲弄清楚為何還沒降罪就自殺,畢竟宮裡尚未對這種對食現象嚴厲處罰過,罪不至死啊!

帝怒,事起賈呂,鞫賈呂侍婢,皆誣服雲: “欲行弒逆。” 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皆親臨剮之,或有面詬帝曰:“自家陽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李朝實錄》

可不料這一查便有了新發現,那就是這些後宮宮女要謀劃殺害皇帝。朱棣本就多疑,這麼一查就更為惱怒,於是親自下手對宮女們動用酷刑,並株連出近兩千八百名宮女受死。在朱棣親臨施刑時,這些宮人還說出了讓朱棣極沒面子的話,說朱棣性無能,怪不得宮人與宦官對食。朱棣氣得也不管君王氣度了,令畫工畫了一副賈呂與小宦官相抱的圖,羞辱宮人,這便是朱棣第二次,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次屠戮後宮宮人。

綜上,朱棣的兩次屠殺宮人事件,是由後宮鬥爭引起,而鬥爭者皆是端不上臺面的小人物,呂美人、賈呂、魚氏這三個女人將朱棣的後宮攪翻了天。這是表層原因,而近代學者多數認為朱棣的第二次屠殺宮人可能與其晚年所患疾病有關,據史料記載,朱棣晚年患病,易發怒狂暴,這樣的疾病加上相繼痛失愛人,宮中的一些問題就被無限放大,以至於慘案發生!


參考史料:《彤史拾遺》、《李朝實錄》、《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