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朱棣的功績無人能與之比肩?

菩薩我想對你說


這個無人能與之比肩,若是比古,永樂大帝可以說的確在中土歷史上的皇帝群中,是數得上號的一位聖帝之一。

先說下永樂大帝朱棣的“功績”

1、上陣父子兵:從小隨父一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後其父朱重八稱帝,被封在燕地為藩王,成為代王、寧王、遼王三藩的後勤補給基地,對草原北元政權一直都是進攻形態。

2、重設“錦衣衛”,雖然歷朝歷代都有類似的間諜機構存在,如宋的大內密探、清的血滴子等。但是明朝的“錦衣衛”在朱元璋時代,因為是戰爭期間組建的,所以一直都有其他朝代沒有的特性——探查敵情。可朱棣時代的錦衣衛,雖然也保留這樣的“探查敵情”的中情局特性,但也成為朱棣血腥打擊政治異類的手段之一。也奠定了明朝亡於內鬥的基礎與開端!

3、遷都北平、再次獨尊儒家:北平原是元朝前大都(四都之首)。從漢唐始,中土的南方成為漢文化最後的根據地,北方胡化嚴重,中土的分裂在契丹(金、遼)與宋就展現了一次。遷都北平,在法理上讓中土避免了分裂的可能性。同時由於五代十國、契丹、宋之間的戰亂,北方胡化、南方文風昌盛,遷都北平,獨尊儒家,又讓中土再次以意識、文化形態作為國家意志的標準,避免了因唐朝時期因過於開放,而導致的宗教、血統等因素的分裂可能性。

4、編撰《永樂大典》、振興漢文化:唐朝覆滅後的中原戰亂不斷,異族雖然在後來被漢化,可是也導致長江以北的區域,漢家文化缺失,《永樂大典》的編撰,也是一次漢家文化的意識形態輝煌,也奠定了終明一朝的文化昌盛。雖然後來因戰亂,《永樂大典》缺失,但明朝的文風昌盛,也避免了後來滿清大一統後,漢文化被完全異化。

5、鄭和下西洋,站在前人的腳步上,開海運:在中土歷史上,歷朝開發南方時,航海技術不斷蓬勃發展,尤其是南宋時期,以幾州勢力範疇,對抗北方政權,還能保證民生、物質充足。可蒙元時期,因為草原蒙古人不懂治理、也有對海洋天生的恐懼心態在內。而朱老四的父親朱元璋是個內地農民出身,有著人類對海洋的天生恐懼感,中土政權在一百年裡對於海洋的開發,一直停頓不前。

朱老四因為錢的因素,靖難結束後,要獎賞有功之人。遷都北平,修建新城要錢。設立新的機構也要錢。編撰《永樂大典》要錢。疏通、修建大運河要錢。而後的五徵草原要錢。徵安南要錢。掉進錢眼的朱棣,悍然發動了中土歷史上最大的,由政府直接出面操作的大航海。若不是因為後來被觸動了利益的江南文臣阻撓,以及唯我獨尊的意識形態,漢化的日不落帝國出現的可能性極大。


6、南征安南,交趾郡短暫存在。當朱棣靖難成功後,安南出現了權臣奪權事件,後來發現被安南忽悠了的朱棣惱羞成怒,不顧老頭子訂下的“不徵之國”政策,發動了滅國之戰,一戰覆滅了安南政權,短暫統治安南一段時間並郡縣安南,設立交趾郡。

可能是補給線拉的太長,也可能是文化上的差異性,畢竟書本上一直說南方瘴氣瀰漫,也可能是官員腐敗、相互爭權奪勢。反正各種因素影響下,交趾在唐後獨立,在明成祖朱棣再次迴歸之後,再次獨立至今。

"郡縣安南"與"鄭和下西洋"同為永樂對外關係中的大事,然而後人對二者的評價卻截然不同。前者被認為是朱棣外交活動中的重大失誤,後者被認為是震驚世界的壯舉。若將"郡縣安南"與"鄭和下西洋"兩件人事聯繫起來看,朱棣"郡縣安南"的戰略意義不可低估。

7、留給後代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明成祖朱棣雖是官二代出身,可也是馬上皇帝。

中土各地的合併,並非只靠儒家的書籍,還有劍與火。當三十萬秦軍攻嶺南後,湖廣等地雖然一直在中土的版圖中,可裡面的各族依舊謀反不斷,而云南與西藏因地貌因素也與中土政權若隱若離。蒙元大一統後,給予明朝漢家一個統一的正統口徑。當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湖廣的僮、苗、瑤等各族謀反,貴州的土司也蠢蠢欲動。到了朱棣死後,貴州土司謀求獨立,叛亂,明朝政府以極快的速度就覆滅的貴州土司,並趁機改土歸流,限制貴州土司權利,將貴州永久定格成中土的固有領土,終明清至今,除了清朝還有明遺民抵抗異族之外的戰鬥,貴州不再出現叛亂。


而兩廣少數民族造反運動,在明朝制定——廣東驅逐、廣西圍剿的基本國策下,也永久成為中土的南疆。

還有北方的遼、錦等地,也因北平定為都城,而後的明朝歷代皇帝,不得不選擇把邊境線北推,而成為內地。

可以說蒙元奠定了今日中國的基礎,明清兩朝則將基礎鑄實。

借偉人的詞結尾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若在那個時代,朱棣並非明君,可,亦可與漢武相披肩。


斐駺


永樂大帝朱棣,朱元璋的第4個兒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傑出的有作位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而且沒有留下太多罵名的皇帝。

永樂皇帝是非常有作為的,整個明朝,只有朱元璋和朱棣現在算得上是偉大的君主。 他爹朱元璋,恢復中華,建立漢家江山。朱棣編纂永樂大典,遷都北平,然後多次討伐韃子,開創了天子守國門的先河。 我覺得朱棣最大的作為,就是遷都北平了。當時的經濟中心在南方,遷都、還有京杭大運河的開通。通過移民讓北方人口、人才快速增長,南方資源送到北方,遷都北平對抵禦韃子只是一方面,更大的作用是是帶動了北方的經濟的發展,還有人口的迅速增加。漢族對北方的控制也越來越深,越來越穩重,遷都意義深遠。

現在的北京市民,都應該感謝朱棣的這一決定。 朱棣還有一個功績就是,就是讓人編纂了永樂大典。如果沒有永樂大典,現在有很多書我們都看不到。可惜的是永樂大典沒有完整的保存下來,這是中華文明的重大損失。


小夥子別放棄啊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朱棣是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但是不至於沒有人能與之比肩。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皇帝都遠超過朱棣。

當然,朱棣也是個不可多得的有作為的皇帝。

派遣鄭和下西洋

1405年開始派遣鄭和下西洋,促進了大明王朝與東南亞等國家的科技和文化交流,也開拓了視野,為歷史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定都北京城

朱棣在1421年,遷都北京城,“天子守國門”,有利於北部的穩定,也有利於國防安全。同時也給北京巨大的發展機遇,為北京以後成為明清已經新中國首都奠定了基礎。

修《永樂大典》

朱棣對文化方面的巨大貢獻,就是編纂《永樂大典》,涵蓋歷史、科技、文化、風俗、習慣和事件等百科全書。

可見,朱棣確實是有作為的皇帝。


寶劍鋒


回答我們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朱棣這個皇帝是怎麼來的,當時因為朱標準死後,朱允炆繼位,但是可以守護疆土的開國元帥已經是被殺死完了,本身朱標繼位,朱棣就有些看不慣,這老爹死了,兒子又來了,朱棣就反了,還成功了。

朱棣的主要的功績不是在政治上面,是在經濟和航海的發展。鄭和的七次下西洋就是在朱棣的全力支持下才有的,這個航海的發展朱棣的貢獻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的,至於其他的方面,就是經濟發展朱棣也是借鑑前人的。

綜上所訴。朱棣其他的皇帝是沒有貢獻就是航海事業的發展真的是一箇中國的高潮,這一點真的是所有的人都沒有辦法超越的。


笑看流年世態


清朝的康熙皇帝,能夠被稱頌成為再造清朝的皇帝,而被稱為祖皇帝,那麼明成祖永樂大帝朱棣,則絲毫無愧於成祖的歷史定位。尤其是他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馬上皇帝,歷史的有這樣功績的皇帝?實在是不多。永樂皇帝力排眾議,堅持遷都北京使的明朝的國祚大大延長了,南京城真的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定都之所。這條規律?從來沒有被打破過。


愛看愛思考


朱棣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知識分子,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嗜佛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他繼承了朱元璋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導文化建設。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於次年十一月編成《永樂大典》。 全書卷帙浩大,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


朱棣一直抱有恩威遍施海內的“雄才大略”,而盛世雄厚的國力為這個“大一統”信念的實現奠定了基礎。永樂盛世的出現,把中國具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了當時世界文明的一個重心。這隻有在一個被建立帝國的理想所推動的朝氣蓬勃的領袖領導下才能夠維持,這個領袖能夠不惜一切代價,並願意把權力交給文官,以保持政府的日常職能。永樂帝的直接繼承者都不具備這種英勇的品質,但是他們仍然堅持他關於帝國的遠見和他所奠定的政制基礎。



以後的幾代皇帝並沒有他那種對帝國的認識,還認識到維持他的政策的代價,開始收縮和重新鞏固帝國的行政。但是,他們不能解決他們採納的國家政策和必須賴以進行統治的制度之間的內在矛盾。雖然文官政府得到加強,政府的開支也減少了,但耗費巨大的軍事組織、北方的京城和漕運制度仍必須維持。軍事收縮無意地削弱了邊防,從而給以後的統治者們造成了許多問題。在所有這些方面,朱棣比明朝的開國皇帝對以後明代歷史的進程具有更大的影響。


春天裡8044


(1)統一中國東北部。建立首都至今(北京);

(2)使匈奴人歸依稱臣。清朝國政仿效之。

(3)平定朱允炆帝時的文官篡政陰謀(不明白為什麼至今無人明說);

(4)許多應時的政績;

(5)推崇儒學理學等,倡導新社會學說;

(6)秉承明太祖"替天行道"遺訓,拓展政治面向社會的開明政治;

(7)承襲古政,大力發展國際關係等。


匹夫之責


功績確實很大,但不至於無人與之比肩


80後愛電影


藩王,下西洋,天子守國門。


小姐姐的囡朋友


首先看他的功勞:

第一,靖難之役奪取皇位雖然在傳統思想來說有篡位的說法,但是如果真的把明朝叫給建文帝估計明朝肯定要走向敗亡,因為地方藩亡勢力不是軟弱的建文能控制的。

其次,北征蒙古,使明朝的北部邊境得到幾十年的安寧。

再次,遠征南安(就是現在的越南),奠定了明朝在東南亞的領導地位。

第四,派遣鄭和下西洋,雖然是為了尋找建文帝,但是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文化傳播。

第五,組織編撰《永樂大典》,使得我國曆史上第一次有了將各類學科總集的典籍。是為中華文化之盛事。

當然他也不是沒有過失,他即位初期為了穩固自己的權位,殺戮太重。此外,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該發動的不該發動的戰爭他都打了,使得在永樂朝經濟恢復緩慢,人民負擔過重。

總的評價,朱棣是中國歷史上一代英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