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忽必烈、朱棣、玄燁四位帝王鼎盛時的版圖,你覺得哪個資源豐富、自然條件較好?為什麼?

樓外斜月



李同民


1,唐高宗年間,安西都護府管轄今中亞五國和阿富汗全部、巴基斯坦大部、伊朗大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一帶,這一大塊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安北都護府管轄今外蒙古和中西伯利亞地區,這一塊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淡水資源豐富!森林資源豐富!安東都護府管轄今俄羅斯遠東地區和朝鮮半島,這一塊地區森林資源豐富!礦產資源豐富!漁業資源豐富!

2,忽必烈在位期間,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管轄範圍比唐朝安北都護府+安東都護府管轄範圍略大,但資源是一樣的!中亞地區不在元朝版圖之內。

3,明成祖在位期間,設置三宣六慰,把中南半島大部分納入版圖,在印度洋有出海口!今日緬甸、老撾、越南、泰國北部、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大部、呂宋島都是永樂皇帝的,這一大塊地區森林資源豐富!農業發達!礦產豐富!

4,康熙帝在位時,烏里雅蘇臺和外東北是中國的!森林資源豐富!礦產豐富!水資源豐富!

綜上所述:唐高宗李治時的中國資源最豐富!自然條件最好!如果把安西都護府、嶺北行省、遼陽行省、三宣六慰整合到一塊,那是最好的!不忘歷史,努力工作,提升綜合國力!








樓外斜月


如果比版圖,清朝版圖最鼎盛的時期是乾隆,而不是康熙。

在康熙、乾隆時期,西北嘉峪關外的土地(包括今天的新疆),其實都不屬於清朝,尚被準噶爾汗國所佔據。

至於其他幾位,恰恰所處的正是唐朝、元朝、明朝版圖最鼎盛的時代,所以這種比較是不公平的。

正如上面這張康熙《皇輿全覽圖》所示,西北嘉峪關外、哈密以外的土地,對康熙時期的清朝而言,仍然是陌生的。

真正一統天山南北,再一次大幅度增加了中國版圖的皇帝,其實是康熙的孫子乾隆。

但如果非要比較,康熙時期的版圖,也是遠遠超過明成祖朱棣的,可見清朝和明朝的實際差距。

拋開明朝和清朝以外,版圖最大的是忽必烈,其次是唐高宗。但是,唐朝的疆域並不穩定,很快一些都護府就自己給拋棄掉了,大小範圍更是比不過元朝。

以版圖的大小和穩定性作為標準,唐元明清四朝中,綜合水平最高的是清朝。

清朝最鼎盛時期,不僅統治的疆域最為龐大——要大於元朝。注意,元朝並不等於蒙古帝國。

此外,清朝還實行了各種制度,包括扎薩克制、祝藏大臣制、軍府制等等,採用各種多元的法律,包括《理藩院則例》、《蒙古律例》、《回部則例》等等,對邊疆地區,進行了直接且有效的管轄。

這都是唐朝、元朝和明朝所不能做到的事。特別是明朝,這真是版圖最小的大一統王朝了吧。

總而言之,幾位的比較雖然不公平,但是也是能分出勝負的。


HuiNanHistory


如果你非要專挑這四個皇帝,當首推忽必烈

唐高宗李治時期中國版圖達到頂峰,但是持續的時間不長,而且戰亂頻繁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本來是與皇帝無緣,無奈至極的嫡親大哥太子李承乾被廢黜,嫡親二哥李泰因為過早的暴露奪嫡野心而被受到冷落後,抑鬱而死,而作為唐太宗嫡子的李治則在自己親孃舅長孫無忌的支持下成為皇帝。

李治繼位後,老爹唐太宗已經給他留下了一份不錯的家底,而且東突厥、吐谷渾、高昌、薛延陀等盡數被滅,不顧高宗李治也很厲害,他統治時期,號稱“內聖外王”,周邊的蠻族胡人絕對不敢欺負唐人,否則只有被滅的結局,這與後來兩宋動輒對外卑躬屈膝要強得太多。

唐高宗的武功很高,他滅亡了高句麗,算是解決了隋煬帝和唐太宗的心頭之恨,滅亡了西突厥,在唐高宗時期,唐朝的版圖空前的遼闊,大西域盡數納入版圖,並在中亞設置波斯都護府,從伊朗以東一直到大東北(不是今天的小東北)盡數納入到唐朝版圖之內,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版圖巔峰。

唐高宗時期版圖

不過唐高宗時期外患較多,雖然將開疆拓土的功績空前絕後,但是邊疆頻繁的戰事,西域大部分丟失,後來在唐玄宗時期在才收復,而降服的突厥人後來也造反,重建了後突厥,塞外的大片土地重新丟失。

一次唐高宗時代,儘管打下的地盤很大,但是丟得也很快,而且由於邊疆戰亂頻繁,唐朝的軍費開支空前提高。

朱棣時期的版圖,是明朝版圖最為遼闊的時候,但是沒有能夠收復西域是一個遺憾

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通過靖難之役奪取了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而後為了防禦蒙古,由南京遷都至北京。

朱棣時期的明朝吊打蒙古人,此時的蒙古人見到明朝人,只有抱頭鼠竄,但是明朝並沒有能夠在草原上建政,將其納入版圖,反倒是在東北開疆拓土上,功績顯著,朱棣時期將整個內外東北全部納入版圖,成為了明朝的奴兒干都司,就是後來的庫頁島上也有明朝樹立的界碑。

在西南方向朱棣時期,因為越南內亂,明朝趁機征服了越南,這是自五代時期越南脫離中國以後,唯一一次被徹底收復。

但是終明朝一代,並沒有收復西域,著絕對是一個遺憾。如果....那麼...

不過朱棣的這兩次開疆拓土並未持久,越南和奴兒干都司先後被放棄,最後明朝的疆域萎縮的很厲害。

康熙時期的清朝版圖,青海和西域仍未收復

後人對康熙的評價,說他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擊敗沙俄。

誠然這是康熙皇帝的功績,但是康熙皇帝繼位時,一直到他去世的時候,青海和新疆等地並沒有征服,仍在反叛的蒙古人手中。

直到雍正時期才徹底平定青海,乾隆時期才平定新疆,收復西域。

其實康熙時期手裡有著殺手鐧,那就是玉米、紅薯和馬鈴薯,中國人口自古以來都是世界上最多的,但是也面臨這一個最現實的問題,那就是吃不飽,底層的普通人始終處在半飢餓的狀態下,這是因為中國傳統的作物水稻和小麥都是對於田地的要求較高,而且產量不高,而康熙時期,來自每週的玉米、馬鈴薯、紅薯被西方人引入,並得到大量種植,這些高產作物極大的緩解了糧食短缺的問題。

康熙末年的版圖

不過此時國家還未能完成統一,對外戰爭仍舊比較頻繁。

忽必烈時期,國內長期穩定,國家有了良好的發展時期

忽必烈是蒙古的第五代大汗,是元朝的開創者。

蒙古的第四代大汗是蒙哥大汗,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長子,蒙哥在進攻南宋的時候,意外的在重慶的釣魚城戰死,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奪蒙古汗位,最終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取得了大汗之位。

此後,忽必烈滅亡了南宋,統一了全國,此時蒙元王朝,除了西北邊疆上與察合臺汗國不睦,爆發過戰爭之外,在龐大的國土範圍內,元朝實現了總體和平。

而且,當時元朝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中南半島,蒙古的海外貿易十分發達,而棉花種植和棉紡技術普及,讓棉布逐漸代替了麻布,同時由於忽必烈在位時間較長,元朝在忽必烈在位期間維持較長時間的穩定。


所以如果從發展時機和條件上看,忽必烈的算是最好的。


大東北的小豆包



驚覺五千年


康熙大帝呀。康熙版圖,奠定了中華近代史的格局,南北通達,東西橫管,出海口,大森林,各種資源廣有分佈。其時,康雍乾盛世初起,國勢正旺。


哥是前衛


當然是康熙大帝。固定1500萬平方公里疆土,爭服和解56個民族,收復臺灣,中國東北也種植水稻,康熙詞典延續了中華文化,清末無能卻發展到四億人口。康熙時期,中國鼎盛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