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為什麼忽必烈不阻止蒙古帝國的分裂?

劉小四105904416


這一點主要是兩個因素造成的。

首先,第一條成吉思汗一生最重大的一個決定就是規定他四個孩子裡面除了窩闊臺以外,其他的孩子都不具備繼承汗位的資格,可是問題便在於,除了窩闊臺以外,還有一個法定的繼承人拖雷。

兩個人為了成吉思汗遺留下來的汗位,可以說是大大出手,雙方舉行了機會長達40多天的議論,裡面造這個結果就是窩闊臺繼承汗位,可是這並不能解決本質上面的問題,拖雷的實力依舊強悍,而且窩闊臺在這之後多次進攻金的關中地區,可以說鎩羽而歸,即便是請求了成吉思汗手底下第一戰將,速不臺也沒有辦法拿下金的關中地區,以往百戰百勝的蒙古軍隊在這一回卻遭遇滑鐵盧市的失敗,可以說內部出現的矛盾是佔據一個很大的地位。

迫於無奈之下,窩闊臺之下,汗位繼承人陰差陽錯之下,成為了蒙哥,事實上,他是拖雷的孩子,但是拖雷把他過繼給了窩闊臺,然後蒙哥繼承了汗位,但是蒙哥和忽必烈之間是親兄弟,忽必烈是拖雷的孩子。

這就他媽的很鬧心了,蒙哥是拖雷的孩子,忽必烈是拖累的孩子,兩個人之間是兄弟之間的關係,遊牧民族兄終弟及,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況且在中央王朝。忽必烈他的實力明顯要強於其他幾個兄弟。而且蒙哥再戰死於南宋的時候,並沒有確立繼承人究竟是誰,這就給忽必烈一個很大的空子。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忽必烈繼承了汗位,並且創立了元朝,可是問題是你是託累一個派系的,你不是窩闊臺,你的哥哥至少還繼承過去成為別人的孩子,你是沒有任何名義的,這一點立刻遭到了其他派系的進攻,尤其是當時的四大汗國,可以說,這本身就是成吉思汗自己給自己的子孫挖的一個坑,而且在這其中雙方爆發過血腥的屠殺,窩闊臺上為以後,拖雷不明所以死了,然後就是對脫離家族一系列的屠殺,在蒙哥上位以後,又是對窩闊臺家族進行屠殺 雙方你來我往,互相還禮,也讓當時在其他地區的各大家族感到瑟瑟發抖。

第二點就是當時實在太大的疆域,讓人實在感覺無從下手,現在我們有手機,電腦,電話等等不同的東西,可以在千里之外傳遞信息,但是在以前的山川阻隔不說,而且交通工具極其落後,造成的結果就是天高皇帝遠。(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中央傳達的命令,可以說到達其他地方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一紙空文。

忽必烈不傻,他知道與其去要那些不臣服於他的人城府,他到還不如管好眼下的事情,對於忽必烈來講,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對於南宋的進攻,以及如何去管理接下來接納進來的大量的農耕文明,至於說和其它的蒙古部落之間產生隔閡,並且大大出手,這一點忽必烈不願意見到這種情況誕生,大家都是一家人,最後打架便宜其他人,況且只要我的實力夠強悍,那我還是家族老大,我還是能夠統率其他的人。

在蒙古草原上面可以說實力為尊,誰的實力強悍,誰就能夠繼承汗位,忽必烈也不急於求成。


漩渦鳴人yy


這麼說吧,如果忽必烈能夠繼續保持蒙古帝國的統一,那麼說明他的威望是絕對不會低於成吉思汗的。然而事實並沒有,那些遠在伏爾加河流域的蒙古王公們也只將忽必烈當作一個同輩的幸運兒,從未踏足東歐這塊土地的忽必烈憑什麼踩在他們頭上?


事實上,這種分裂,蒙哥也要負一定責任。

他沒有在自己的家族內部有意指定一個接班人,也從來沒對繼承人問題表過態。在他於1258年啟程征服南宋時,留下了阿里不哥管理哈剌和林,但並沒有進一步加強阿里不哥的權勢,勢必導致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誰也不會服誰。拖雷系的分裂給了其他支系的成員以機會來謀求自立,大家都是成吉思汗的後裔,憑什麼要永遠受制於自己的兄弟。

比如在蒙哥的大清洗中倖存下來的察合臺諸王迅速在中亞試圖脫離拖雷系的控制。

窩闊臺系也同樣不滿,甚至在蒙哥時期就展現出來了。海都在1256年的時候逮捕了蒙哥派來的一個使者,並且拒絕放回去,蒙哥當時忙於準備對宋戰爭所以沒有采取行動。到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內戰時,海都更是樂得看到拖雷系內鬥。


唯一好一點的是旭烈兀,但旭烈兀是在今天伊朗這塊兒發展,而且親兄弟也要講利益的。

至於山高皇帝遠的朮赤系,就更加不滿了。而且蒙古宗王間產生的領地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1252年的時候,蒙哥本來把格魯吉亞封給了金帳的別兒哥汗,但旭烈兀徑自吞併了,氣得別兒哥1262年聯合馬穆魯克王朝入侵伊朗,這也是一個蒙古宗王聯合異族勢力對付另一個蒙古宗王的先河。

接前文所說,金帳汗國的傢伙們正緊盯著高加索呢,這種情況下旭烈兀會為了忽必烈的利益而放下自己的爛攤子?同時,人家別兒哥已經儼然是穆斯林的保護者了,要來討伐旭烈兀屠殺巴格達,處決哈里發的罪行了。

所以,文化,民族,宗教,現實利益的諸多分裂,使得忽必烈怎麼想統一也迴天無力了。


普魯士之魂


忽必烈不組織蒙古分裂有著致命的因素。

威望不夠

首先來說,忽必烈的號召不夠,他不像他的大哥蒙哥有威望,蒙哥是元憲宗也就是上一任的皇帝。在當時能夠駕馭整個蒙古帝國也只有他,主要是因為他受到欽察汗國拔都支持。

蒙哥可以把蒙古帝國牢牢控制在一起,除了他有著鐵腕手段外還有個原因,就是他的核心是以蒙古為主,不蹈他國之法,蒙哥身處哈拉和林,緊握帝國權利,哈拉和林處於帝國的核心地帶,蒙古宗王不忘祖宗的地方。

然而,到了忽必烈的手上後情況就改變了,蒙古之所以會分裂,其主要原因還是他獲得的汗位不合法,尤其在西方,朮赤、察合臺、窩闊臺等國,他們都是支持他的六弟阿不裡哥的,原因是阿里不哥的幼子守灶是蒙古人傳統的捍衛者。

而忽必烈則不同,他雖有實力,可是卻違背了蒙古祖訓傳統,所謂阿里不哥所說的,忽必烈執意推行漢法制漢,處處為蒙古摯肘,反對漢法制漢,對祖制的觀念不會改變,忽必烈的這些事也被當時西方的諸王和本土守舊派落了口實。

急於稱王

後來,忽必烈害怕阿里不哥對他設下陷阱,沒去為蒙哥奔喪,直接從宋國戰場搬師回到漠南閃電河稱汗,這讓當時在和林的各大臣和宗王們非常憤怒,每個人都覺得忽必烈的這個做法明顯的就是在自立門戶。忽必烈提前稱汗並將年號改成中統,其意為中原正統,這讓阿里不哥極度不舒服,他同樣也稱汗,此時的蒙古突然出現了兩個皇帝。

忽必烈雖然有東北蒙古諸王和旭烈兀波斯汗國的支持,可當時的欽察和察合臺、窩闊臺佔了蒙古發言權的一大席位,所以忽必烈光有實力不行,主要還是要威望。而忽必烈的所作所為恰恰讓他的威望降到極低,他打敗阿里不哥後,將國都定在北京,放棄蒙古國號,用易經的大哉乾元之意定國號為大元。

這種舉動導致了西方的三個汗國的不滿,與他們的國號不符自然不服氣,蒙古國就等於被架空,於是他們紛紛自立為王。忽必烈為了取得稱汗機會,把土地劃分給了各個汗國,旭烈兀也是在那次的劃分中建立伊兒汗國,察合臺也得了一塊土地。

各汗國自立

忽必烈想名正言順的當中原的皇帝,又想當整個蒙古的大汗,想讓得到土地的各國在中原支持他,於是再次召開了庫裡臺大會,擁有波斯的旭烈兀答應了;迫於壓力擁有俄羅斯的別二哥也答應;中亞的阿魯忽也答應了。

可是到來年,旭烈兀、別二哥相繼去世,這就讓統一蒙古的大會沒開成,忽必烈此時心急了,為了儘快的把汗位得到,便於元朝、察合臺、窩闊臺出現了摩擦。忽必烈當時沒辦法控制住各汗國的獨立的念頭,畢竟各汗國自治多年,而蒙古的大汗現在成了虛名,忽必烈擁有的只是金、夏、宋、大理、吐蕃這些中原一隅。

後來蒙古西方各汗國只是名義上承認元朝為大漢汗國,但仍是高度自治,所以說不是忽必烈不阻止蒙古帝國的分列,而是他沒有這個能力和威望。


大國布衣


忽必烈為何沒能阻止蒙古分裂?

不是忽必烈不阻止,某種程度上說,是他促成了蒙古帝國的分裂。


一、忽必烈的野心。

公元1259年,蒙古帝國正是分裂為元帝國(蒙古本土)和其它四大汗國(金帳汗國,伊爾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

在分裂前,蒙古國大汗蒙哥讓忽必烈分管漠南,因為他看到忽必烈的雄才大略,為的是讓弟弟進一步南攻南宋做準備。

忽必烈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就在琢磨如何以最快的速速攻下南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先後找來姚樞、劉秉忠、廉希憲等人商議,這些人是在金國的漢人,他們熟悉漢人的心理及風俗習慣,佔地先攻心,必須“漢化”才是最快的佔領。忽必烈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就在漢化措施上花了一番功夫,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都採取了一些措施,不得不說忽必烈很有遠見卓識。

二、忽必烈與大汗之間的利益衝突。

然而,忽必烈此舉在蒙古國本部卻引起不小波瀾。他們對於忽必烈這種一個國家多套制度的政治舉措尤為懷疑和不滿,也不支持忽必烈這麼做,甚至一度懷疑他要降宋,因此這些大臣紛紛在蒙哥面前讒言誣告。

蒙哥作為一國之君,在聽到有人反映忽必烈的做法以後,覺得此時非同小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查,必須好好查查忽必烈。不查不要緊,一查忽必烈更說不清了。最後,蒙哥革了忽必烈的職,把他閒置起來。自此以後,忽必烈與中央也算針尖對麥芒,與帳下一些王公大臣怒眼橫對。

三、忽必烈“促成”蒙古分裂。

在南下進攻南宋的幾次戰役中,蒙哥接連失利,這種情形下,蒙哥不得不重新起用弟弟忽必烈,畢竟忽必烈跟漢人打交道時間比較久,熟悉漢人的打法。

再後來,對戰沙場之中,蒙哥突然去世。此時蒙古上下一團亂麻。中央政權一直在為重新立汗而大傷腦筋。按理說,讓弟弟忽必烈當大汗比較合適,要功有功,要手段有手段,要勢力他也是獨大一支,但大家一致不同意。原因是忽必烈不受大家待見,再者,按照蒙古的傳統,“幼子守灶”來說,應該讓蒙哥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來主政,而且他也一直恪守蒙古傳統,不像忽必烈搞漢化政策。最終,在大家的一致擁戴下,阿里不哥當上大汗。忽必烈與大汗之位失之交臂。

對此,忽必烈怒由心生。抽調攻打南宋的軍隊轉而掉頭,攻打自己的小弟,攻打蒙古中央政權。就這樣忽必烈在分裂蒙古的道路上,不由自主地越走越遠。忽必烈輕而易舉地佔領蒙古本部(建元),但始終得不到其他四大汗國的擁護。自此,蒙古國正式分裂。

(蒙古,北部邊疆一直演繹著很多傳奇故事,歡迎您的評述和關注。)


山城小哲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成吉思汗分封的各汗國之間的關係。蒙古帝國在成吉思汗時期屬於部落時期與封建奴隸時期的交匯期,還不屬於嚴格意義的封建社會,成吉思汗團結統一蒙古各分散部落建立蒙古帝國,之後分封長子朮赤、次子察合臺、幼子拖雷建立各自汗國,三子窩闊臺繼承自己直屬領地,其他三個汗國本質上屬於獨立汗國,沒有向窩闊臺汗國繳納賦稅的義務,窩闊臺汗國僅僅是在政治地位上略高於其他汗國一點,當然了具體執行中還是看誰的拳頭硬,窩闊臺之子貴由死後汗位直接由窩闊臺家族轉到拖雷家族,靠的就是拳頭和實力。如果按照封建繼承製度,窩闊臺繼承汗位後,拖雷家族就失去了繼承汗位的可能,不過這就是蒙古繼承製度和封建繼承製度的不同之處。蒙古汗國之間鬆散無明顯隸屬關係的關係,就為各汗國的分裂留下隱患,蒙哥死後,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汗位,伊爾汗國的旭列兀正在和金帳汗國爭奪底盤,北方也有部分汗國沒有參與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爭奪戰,由此可見,各汗國之間本來就很鬆散,忽必烈繼承汗位也僅僅的加劇了各汗國之間的分裂罷了,從蒙古帝國時期走向元朝而已。


順理成章v駭浪驚濤


三國裡面有一句話說的好,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蒙古帝國的分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忽必烈這位有著強大領導力的人也只能勉強維持表面上的統一。忽必烈之後,蒙古帝國迅速四分五裂,各自建國。現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一,國家認同感的消失。蒙古帝國經過了三次西征,以及與金,宋,西夏的戰爭後。佔領了歐亞廣大地區的國家。成為了世界霸主。但是問題也隨之出現。蒙古人口稀少,在佔領區只有少量軍隊,實際上要依靠當地的力量。所以為了維持有序的秩序,必然會向當地文化靠攏。再加上與當地人的通婚,文化融合也是必然也是迅速的。所以當時蒙古帝國逐漸形成了這麼幾個文化圈,一是以元朝為首的漢文化圈,二是以蒙古本部為中心的蒙古原始圈。三是以欽察汗國為中心的基督教文化圈。四是以伊利汗國為中心的伊斯蘭教文化圈。文化的分裂很容易會造成國家認同感的降低,進而造成國家的分裂。

二,汗位爭鬥。蒙古選舉大汗的方法是召開忽裡臺大會,由貴族共同推選。而窩闊臺汗後,成吉思汗的孫子們為了爭奪汗位,拉幫結派,製造分裂。先是拖雷系的蒙哥和窩闊臺系的貴由,後是忽必烈和親兄弟阿里不哥的爭奪。而當時蒙古貴族是支持阿里不哥的,忽必烈當時已經傾向漢化了。所以當忽必烈戰勝阿里不哥的時候,蒙古貴族和其他汗國在內心深處是不認可忽必烈的。只不過屈於忽必烈的威嚴而陽奉陰違,即使這樣,窩闊臺的後代海都的叛亂在忽必烈死亡時都未能徹底平定。

所以,國家要想長治久安,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和成熟自信的文化。



阿樊達1986


忽必烈就是促使蒙古帝國分裂的人之一,還何談其阻止蒙古帝國分裂?

蒙古帝國在分裂前,已控制了亞歐大陸絕大部分區域,北已至西伯利亞,東至大海,向南推進到了南宋邊界,向西延伸到了中東,西北已擴張到了現在俄羅斯核心區所在的東歐平原。



要維持這樣大一個區域,蒙古人必然會大量的分守,而囿於彼此間的距離過遠,交流受阻,且由於關山相隔、各地文化等不同的差異,蒙古各地的上層勢力分道揚鑣是必不可免的事情。正所謂“將在外而軍令有所不受也”。

蒙古的擴張太過快速,也太過龐大。在有諸如成吉思汗這樣的精神核心還在的時候,各方大員尚還不敢造次。在擴張的過程還在繼續的時候,也還能維持內部團結。但是當這兩個因素都消失的時候,尤其蒙古各汗王趨於穩定之後,蒙古帝國的分裂是必然的。



因此,蒙古帝國的分裂在其擴張的時候即已經埋下了因果。而忽必烈由蒙改元,只是其結果的表現之一。

類似的情況還可以借鑑大英帝國的分裂,大英帝國侵佔了全球很多國家,最終也不能避免分崩離析的結果。這不是一兩個人可以決定的,也不是一兩個人可以阻止的。


蘇綻


1206年,一代梟雄孛兒只斤·鐵木真在大忽裡勒臺稱汗,尊號“成吉思汗”,標誌著“蒙古帝國”的崛起。在成吉思汗及其子侄的南征北戰下,蒙古帝國國土橫跨亞歐大陸,面積達三千餘萬平方公里。但是1259年蒙古帝國大汗蒙哥突然死於釣魚山下,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為爭奪汗位引發內戰,忽必烈最終雖然獲勝,但是因為阿里不哥獲得了更多蒙古王公的支持,使得蒙古帝國瓦解,四大汗國都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與元朝戰爭不斷。蒙古帝國的分裂是有其必然因素的,誰都阻止不了。

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後,他的幾個兒子朮赤、察合臺、窩闊臺、拖雷等人就是其主要助手,立功無數。因此蒙古數次西征後,成吉思汗將西方大片被征服的土地分封給幾個兒子,分別是長子朮赤的欽察汗國、次子察合臺的察合臺汗國、第三子窩闊臺的窩闊臺汗國,將蒙古本部留給託雷,這些人手中握有龐大的領土和強大的軍隊,埋下了分裂的禍根。

成吉思汗活著的時候,憑藉著建國的崇高威望和父子血脈親緣關係,自然能夠維持整個帝國的穩定;等到蒙哥繼位的過程中,蒙古帝國各部分因為爭奪汗位、爭奪土地爆發了很多衝突,再加上成吉思汗的子孫經過幾代繁衍血緣關係也遠了,蒙古帝國自然有了分裂傾向。

而1259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引爆了蒙古帝國暗藏的危機。蒙哥繼位大汗後,讓自己的四弟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也就是中原地區)事務、六弟旭烈兀率軍西征、七弟阿里不哥留守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

忽必烈還沒開始掌權的時候就接觸了很多中原漢地的人,招募了大批漢族知識分子擔任幕僚。1251年,忽必烈總領漠南漢地事務後,任用了劉秉忠、許衡、姚樞、郝經、張文謙、竇默、趙璧、史天澤等漢人掌控軍政大權,並且推崇儒家教育、主張“行漢法”,推動蒙古漢化。而忽必烈的這種行為損害的是大部分蒙古王公的利益,畢竟要把權力分給別人誰都不幹。因此1259年蒙哥汗突然暴斃後,大部分蒙古王公都支持反對漢化的阿里不哥繼位,特別是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更是阿里不哥的主要支持者。

忽必烈在蒙古王公中的支持者雖然少,但是掌控的力量卻比阿里不哥更強。首先蒙哥汗死的時候正在帶領大軍進攻南宋,忽必烈近水樓臺先得月獲得了這支大軍的統帥權;其次忽必烈坐鎮中原,獲得北方漢人支持,不論是人力、物力都在阿里不哥之上。經過四年慘烈內戰,忽必烈徹底消滅阿里不哥,但是大部分蒙古王公並不承認忽必烈是蒙吉大汗正統,各大汗國紛紛獨立,忽必烈的權力僅限於東方。

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朝,將蒙古的統治中心由漠北哈拉和林遷到大都,忽必烈此後雖然一直想依靠外交、軍事等手段重新統一蒙古帝國疆土,但因為多年征戰積累下的仇恨以及執政理念不同等原因,一直沒有成功。直到1304年元成宗在位時期,四大汗國才在名義上承認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尊奉元朝為宗主,實際上並沒有改變分裂局面。

蒙古帝國建立的第一天起就註定了分裂的命運,領土橫跨歐亞大陸,境內地形複雜、民族眾多,宗教衝突、文化衝突等等問題使得完全統一是不可能的。


當狗容易做人難


誠邀,如題。實際上忽必烈並不能阻止蒙古帝國的分裂,因為蒙古帝國分裂的很大原因,就是其他汗國對忽必烈蒙古帝國大汗身份的不認可

蒙古帝國是草原雄鷹鐵木真建立的龐大帝國,其幅員遼闊,超過近2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史上領土最廣袤的國家之一,據說成吉思汗在對外國使臣談起自己征服的土地之時,得意洋洋的說到:“我的國家四方邊界到達和林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的確,蒙古帝國極盛時期,領土東到外東北,西到東歐平原,北接西伯利亞,南隔黃淮與南宋對峙,成吉思汗確實有自傲的資本

如此龐大的領土也需要有人治理,於是蒙古帝國先後劃分為五個汗國(後變成四個),當忽必烈的前任大漢蒙哥病死後,其他汗國的大汗放棄了實力最大的忽必烈,公推阿里不哥為蒙古帝國新任大汗,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忽必烈搞漢化,

在蒙哥讓忽必烈總理漠南的時候,忽必烈為了增強實力,大肆招募漢人知識分子,包括姚樞、劉秉忠、廉希憲等人,這些漢人知識分子當時給忽必烈提了一個建議:假如想要降服南宋,首先要降服南宋老百姓的心。而要降服南宋老百姓的心,最好的方法便是要漢化。忽必烈接受了他們的建議,結果忽必烈的統治是穩固了,但是蒙古帝國內部對其漢化政策有了不滿,自然不讓這樣一個“危險分子”成為整個帝國的皇帝

於是循規蹈矩的阿里不哥當上了皇帝

忽必烈心裡那個氣啊,明明自己實力最強,卻眼睜睜看著到手的汗位飛走了,於是忽必烈出兵攻打阿里不哥,阿里不哥哪裡是忽必烈的對手,於是忽必烈以武力奪取了蒙古帝國汗位,這就是四大汗國分裂的最大原因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事實上,大蒙古國內部的分裂是沒有人能夠阻擋的,因為從夏商周開始,中原地區就已經實行分封制,但直到明清時期都還沒有把分封制完全掌控,可見分封制本身有著嚴重弊端!

而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後,依舊採取的是分封制,黃金家族瓜分了絕大部分的土地,並建立起四大汗國。


在1259年,蒙哥汗戰死於釣魚城下後,汗位之爭成為促使大蒙古國走向分裂的一個關鍵誘因!

在蒙古貴族中,忽必烈是主張和實行漢化改革較堅定的一方,可稱作改革派;而以阿里不哥為首的則為頑固的保守派。

當然了,這裡的保守派,不一定就是非正義的代表,因為在蒙古傳統習俗上,是“幼子繼承製”,也就是說,阿里不哥其實是正兒八經的大汗繼承人!

因此當時阿里不哥也獲得了絕大部分蒙古貴族的支持,蒙古四大汗國中,只有旭烈兀支持忽必烈,其他三個汗國都支持阿里不哥。

但忽必烈倚仗東道諸王及眾多漢人的支持而擊敗阿里不哥,成為蒙古大汗,因此,除了伊爾汗國以外,其他三個蒙古汗國都不承認忽必烈的大汗之位。

由此,各汗國實際上就已經走向獨立。

當然,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之爭,只是四大汗國走向分裂的誘因或者說是加速器!

天高皇帝遠,四大汗國的獨立是必然的,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性的必然,這是誰都無法完全掌控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