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少女重拾舊夢
永樂皇帝和康熙皇帝都是一代英主,但是要問他們之間誰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二位皇帝都還有一定的差距。能稱得上千古一帝的,一定是對國家和民族有巨大的貢獻以及深遠的影響的皇帝,照這個標準衡量,候選人不外乎毛主席詩詞《沁園春 . 雪》中提到的這幾個人?
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提到的這5個人中,先要排除兩個,第一個是成吉思汗,首先他是外族皇帝,再一個他偏重於武功,殺戮太甚,第二個是宋太祖趙匡胤,宋朝開國就丟失了幽雲16洲,再加上宋朝的國策,是崇文抑武,造成國防薄弱,屢屢被外族欺負,這麼孱弱的王朝,讓人提不起精神。剩下這三人對漢民族都有巨大的貢獻,以及在國內國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和很高的知名度。比如說秦始皇,在中國的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漢武帝,第一次開闢了絲綢之路,是首個讓草原民族稱臣的中原王朝,而且我們民族名稱中這個“漢”正是來源於這個朝代,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打開國門,兼容幷蓄,建立一個讓後世中國人為之驕傲的繁榮朝代,甚至現在海外不少中國人僑居的地方都叫:唐人街。要在這三人之間比較,誰是千古一帝?,那就各有所長,難分伯仲了,
所以說,稱得上千古一帝皇帝的門檻是很高的,雖然,永樂皇帝和康熙皇帝照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略遜一籌,但也不失為是文韜武略之雄主,如果非要在二人之間,比出個高低上下的話,我認為康熙皇帝略勝一籌,原因如下:
一、從軍事領域上看。永樂皇帝深入漠北打敗了蒙元殘餘勢力,使其很長時間內不敢進犯中原。而康熙皇帝那就太多了,1、平滅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叛亂,2、命施琅收復了臺灣,保持了中國的領土完整,3、抵禦了沙俄的侵略,與其簽訂了維持和平的《尼布楚條約》,4、鎮壓了葛爾丹叛亂,使蒙古成為中國北方一道堅固的長城。經過比較,你會看出,康熙皇帝在軍事領域,完勝永樂皇帝,
二、從文化領域上看。永樂皇帝主持編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而康熙皇帝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律歷淵源》、《全唐詩》、《清文鑑》、《皇輿全覽圖》等,從此看出康熙皇帝,在文化領域又勝一籌。
三、從對外交往方面上看。永樂皇帝命鄭和7次下西洋,加深了與海外各國的交往,弘揚了中華文化。由於清朝實行的是,閉關鎖國的政策,康熙皇帝並沒有與他國進行對外交往,所以在此方面,永樂皇帝明顯勝出。
經過以上對比,你會看出,康熙皇帝綜合實力更強一些,最終以2:1勝出,而永樂皇帝,歷史上存在汙點,是採取謀權篡位的手段繼位的,而且生性殘暴,嗜殺成性,為他減分不少,所以說,康熙皇帝在明清兩朝皇帝中比較的話,絕對最優秀的皇帝,無人能出其左右,但在整個中國歷史上要說是千古一帝的話,好像還差了那麼一點。
輕吟古風
我認為永樂皇帝稱的上千古一帝。主要是對比他們在建樹上,和國家領導的實力來作比較。
我們先來了解下永樂皇帝朱棣為什麼能比康熙皇帝好。
永樂皇帝朱棣
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後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
建文帝即位後採取削藩政策,不僅監視朱棣,還欲調走他的軍隊,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勝利,在南京稱帝。
朱棣在位時,政治上改革機構,設置內閣;對外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外友好往,加強對南海的經營;還命人編修《永樂大典》,疏浚大運河。為加強對北方和東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
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在政治上的建樹
朱棣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朱棣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永樂初開始設置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按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訐告。他善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同時,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25] 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士人,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過事佛、道教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天子守國門
北平是朱棣興王之地,朱棣在此經營多年,統治比較穩定;另外北平處於北方農業區與牧區接壤處,交通便利,形勢險要,是漢蒙各族貿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與軍事要地,定都於此不僅可抗擊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進一步控制東北地區,由南則可統領中原,有利於維護全國統一。
永樂元年,詔以北平為北京,改北平府為順天府。永樂四年(1406年),北京方面的臣僚開始奉旨徵調工匠、民夫上百萬人,正式營建北京宮殿。永樂五年,五月建北京宮殿。永樂九年,命工部尚書宋禮等修會通河。永樂十三年(1415年)五月,平江伯陳瑄等開鑿淮安附近之清江浦,使久廢的運河重新暢通;永樂十九年(1421年),改京師為南京,北京為京師。十二月,北京郊廟宮殿成。十九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遷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此後北京一直是明朝的京師。
經濟上的提升
朱棣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徵派。通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康熙皇帝玄燁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
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籠絡漢族士人。但是康熙帝標榜仁政,到了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眾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爭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產生了不良影響。
政治措施
康熙親政後,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為了防止被臣下矇蔽欺騙,康熙還親自出京巡視,瞭解民情吏治。其中最著名的是六次南巡,此外還有三次東巡、一次西巡,以及數百次巡查京畿和蒙古,南懷仁記載他巡視時“親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圖讓所有人都能看見自己,就像在北京時的慣例一樣,他諭令衛兵們不許阻止百姓靠近。
他盡力撤去一切尊嚴的誇飾,讓百姓們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傳下來的樸質精神。”此舉極大的促進了康熙對民情的瞭解,他還親自巡視黃河河道,督察河工,並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經濟措施
康熙親政後,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康熙認為“家給人足,而後世濟”,在繼續採取輕徭薄賦,與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時,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鞏固和發展經濟。康熙帝廢止貴族圈近京州縣田地的特權,將土地讓與百姓耕種;康熙在詔書上說:“自後圈佔民間房地,永行停止,其今年所已圈者,悉令給還民間。”
清初規定墾荒三年內免稅,以後改為六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申新墾荒田十年後徵稅。這一政策刺激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使耕地面積迅速增加。對於農民耕種的原先屬於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詔農民可以不必支付田價,照常耕種。對於已交過“易價銀兩”的,可以從來年的常稅中沖洗。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 有學者指出,有才華的傳教士被皇帝欣賞和重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被推崇和應用。而在民間,民人與西方傳教士能夠互相交遊,西學在社會中得以自由傳播,亦指出分別由康乾敕輯的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亦收錄了傳入中國的西方科學技術。
對宗教的態度
康熙對於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除了籠絡藏傳佛教,他也大致接受基督宗教傳教士講道,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於門下。康熙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中國文化傳統和清朝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對天主教有所抵制,引發中國禮儀之爭。
其實兩位皇帝當的都不錯,各有各的缺點和優點,在自己的統治下百姓富足安康,社會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這樣的皇帝才是好皇帝。得民心者得天下說的不錯。
奇趣講史
永樂主要做了
1鄭和下西洋 沒有一點收穫就是發紅包
2遷都蓋了個紫禁城 大一統王朝都能做到沒什麼
3篡位 不忠不孝
4燕王北掃 不是什麼好事
5幾征服蒙古 還是沒把蒙古劃入版圖
6東北應該是永樂化入的 這個還可但沒有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25年都基本失控
康熙主要做了
1多倫會盟 消滅葛爾丹 一系列政策 徹底解決蒙古2000年來的問題 從此不再修築長城 蒙古成為我們北方的長城。僅此一條就甩永樂幾條街 永樂很難望其項背。
2滋生人口永不加賦 減輕百姓負擔
3收腹臺灣 正真意義上擁有臺灣管理臺灣(非明朝名義上的)
4正真意義上擁有西藏 對西藏進行行政管理(非所有朝代名義上領土) 但因利益分配原因到雍正才真正解決
56789就不說了僅僅蒙古,臺灣,西藏,已經完勝永樂。
清史詞典
千古一帝,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配稱。永樂也就是朱棣,刻薄兇殘,謀逆篡名,誅殺建文明忠臣,搞瓜蔓抄,殺人如宰雞鴨;妄顧社會公理公義,開順我者倡逆我者亡之黑邪之風;圈養宗室,製造社會毒瘤。是歷朝少有之罪惡皇帝,給上述四位千古一帝提鞋,也被嫌手臭,因為他雙手沾滿臣民的鮮血。
安平144796971
說真的,康熙一生可以說沒什麼功績,他做的事基本不是昏君都是日常操作。而朱棣,靖難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的事做成功,其次,經過動亂後社會迅速回復穩定,這又是化不可能為可能,徵蒙古維護邊境穩定、七下西洋萬國來朝、遷都北京天子守國門、徵安南威服四夷、組內閣跨時代舉措、編永樂大典惠及後世。更不說政治上的各種精明、能幹,隋煬帝想做沒做成的他都做到了,還不揹負罵名,也沒有窮奢極欲讓國庫空空如也,也沒讓老百姓餓殍遍野、矜寡遍地。這不千古一帝天理不容,拿康熙和朱棣比算是對朱棣最大的侮辱,康熙差朱棣不止一個檔次
夜襲蒔花館
我覺得兩位都不足以稱為千古一帝,但後繼之君都為他們貫了個"祖"。如果非要區分個所以然,個人覺得永樂比康熙強。我主要是從他們對歷史進程的推動方面入手 ,給大家剖析,大家都知道永樂時期的思想是積極進取的,開放的,從鄭和七下西洋就能看出,永樂皇帝的氣魄和眼界都是康熙所不具備的。終康熙一朝呢,閉關鎖國,康熙的愚昧無知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使領先了世界幾千年的中國至今還沒緩過來。豈不聞歐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了,而康熙還以天朝上國自居,當時的中國還沒落後太多,到了乾隆後期,乾隆也意識到了大清的落後,然而他是不願接受現實的,否則不是狠狠的打了自己“十全老人”的臉嗎,而軍事方面的最大汙點就是簽了尼布楚條約,使中國白白丟失了幾百萬平方的領土,還意淫打了勝仗,我不否認當時可能是贏了,但有見過贏了還白白給人家那麼多領土的嗎,所以就算你是真贏了也是輸了,更何況當時的沙俄也沒有很重視這場戰爭,要知道當時的沙俄士兵都開始配備火槍 而當時的清朝只有大炮和冷兵器,如果沙俄要真重視的話,大家可想而知。康熙也接受過西學教育,算術,自然科學方面還學的挺好,然而他學的這些只是把它當做消遣娛樂,真是悲哀。一個國家民強則國強,這麼淺顯道理康熙不會不懂,但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康熙玩起愚民政策使的中國白白的喪失了300年的時間。
擺渡人1154282013
如果對比的話,康熙完勝!
首先朱老四幹了啥事?滅了朱允炆自己稱帝。話說當初可是跟寧王說好了是清君側的,主要是說朱允炆輕信小人,最後天怒人怨,清君側的名義起兵的。而之後卻奪了朱允炆的江山,更是將寧王發配邊疆,從這點上來說不咋地!
而康熙呢!除鰲拜之後也並沒有處死鰲拜,更是給鰲拜圈禁起來,好生招待。這就是做人的差距啊!而且康熙一生對待自己人也不像是朱老四那麼暴虐!雖然有文字獄,但是瑕不掩瑜!就像是我朝現在還抓捕死輪子呢!話說我朝也文字獄?也天怒人怨?死朙粉不服可以去北京找習大叔嘮嘮去,讓他把位置讓給你們老朱家試試?
所以從對比上來看0:1,康熙領先!
之後再說武功,朱老四一輩子就是在跟蒙古死磕,整天就是懷念草原上那牛糞與馬奶的味道。一輩子沒啥事就愛北征。但是到死那天,草原也不姓朱,也不掛著大明的旗幟,反而到明朝滅亡草原都是主力。
而對比康熙來說,康熙一輩子平三藩、滅準噶爾、收臺灣的,一輩子上來說就是個整,很牛逼的一個人,可以說蒙古都成為了清朝的一部分,再也不分彼此,一直到民國某國父的為了獲取各方支持,密約割讓東北蒙古,之後才讓俄國狼子野心的覬覦這塊草原,直至我朝建國之後煽動幾個破落王爺和牧奴搞獨立。
所以這輪對比下來0:2康熙完勝!
之後再對比一下朝貢體系,明朝是無論哪來的野人獻上一根雞毛都要厚賜,為了彰顯朱老四皇位來路光明正大,甚至讓三保太監鄭和七下西洋。(個人覺得為啥要去那麼多次呢?估計追殺朱允炆去了,畢竟朱老四蹬腿了之後就兵部走水,船圖海圖付之一炬,寶船爛在松江船廠,船工遣散!話說就是知道朱允炆回不來了!)
而康熙總體上也是厚賜下國下臣,但是康熙一生好歹威震四方,好歹被各國敬仰,甚至無恥的小日本還稱之為聖人。從這點上來說,康熙就算跟朱老四打平了,讓朱老四一局,畢竟朱老四時期的寶船艦隊跟施琅的艦隊戰鬥力不相上下。
所以這輪對比依舊是0:2,康熙領先!
最後對比經濟文化,朱老四時期的經濟基本上是崩潰模式,基本上就是個爛印寶鈔,寶鈔的購買力直線下降,而去收老百姓的田租卻必須支付寶鈔。這就跟打白條一個道理,老百姓拿著白條去哪購買東西去?所以朱老四時期的經濟是一塌糊塗。
而康熙時期呢?康乾盛世的開端,康熙永不加賦,對於老百姓來說那時多麼的喜聞樂見啊!而且數百年之後《康熙微服私訪記》都是熱播電視節目,怎麼看都不厭的!這就證明康熙時期的確振奮了人心,人民生活逐漸好轉,這才民心所向!
老韓推車的韓
歷史不退貨更看好永樂皇帝!從得位來看,永樂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根正苗紅,很小的時候就征戰沙場,做了燕王以後鎮守北部邊陲,守護大明河山。雖然老爺子偏愛孫子,朱棣還是順天應人用了四年時間得到了大明皇位!
再說康熙,8歲的小屁孩做了皇帝,雖然後來有鰲拜專權,但對於清朝皇帝來講根本不是事,很順利的做了大明皇帝。而且因為他是幼年繼位,生活閱歷極其不足,最直觀的表現康熙晚年朝廷貪腐嚴重,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對錢根本沒有什麼概念。如果不是有個好兒子雍正,清朝真不知道能撐多久。
從功績來看,明朝永樂大帝派鄭和下西洋,同東南亞、南亞、西亞、北非等國家展開友好交流,傳播大明文化;永樂大帝曾5次征討蒙古,為明朝穩定提供了保障;舉行規模盛大的閱兵,展現大明國力。
康熙多少有被誇大的成分,提到他的功績什麼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戰準格爾,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這些其實真沒什麼值得誇耀!擒鰲拜比不上永樂四年的靖難,平三藩、收臺灣怎麼能同永樂大帝征服越南,準格爾問題在康熙年間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足足拖了清朝近百年(乾隆朝才解決準格爾),而我們的永樂大帝五徵蒙古威名赫赫;康熙與沙俄明明打贏了,還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導致蘇武牧羊的貝加爾湖地區成了沙俄領土……
在文化領域,在文化上編撰了《永樂大典》,是中國第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合集,顯示了中國古代科學文化的光輝成就……康熙好像並沒有什麼值得矚目的成就!說了這麼多,不是說康熙不行,否則也不會被吹捧,但是和永樂大帝比起來還是不在一個層次,更沒有資格做千古一帝!
歷史不退貨
其實把這兩個人拿出來比較有點不地道,為何?
能力上,朱棣太強了,康熙不能和他比的。從南打到北,竟然成功了。但也就是這個成功讓他背上了罵名。不過這個罵名一點不冤枉他的,他為了自己的皇帝夢,殺了多少人!就是進京後,為了堵住眾人的口,又殺了多少人?方孝孺被滅了十族,古今沒有之奇觀。他的位置來的不光彩,有了這個心裡病,多少人要和他吃藥!當然他做的事也是舉世矚目的,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北京城!
康熙總得來說還是在順境裡的。子承父業,光明磊落。鬥鰲拜,其實鰲拜沒有反心,沒辦法,小皇帝要立威,鰲拜倒黴。
打三藩,攻臺灣,都是用全國的力量。
所以說兩個人,都算是有能力的皇帝,如果說千古一帝,有點誇張了!
土蜂蜜要嗎
永樂皇帝和康熙皇帝似乎都不能稱為千古一帝,他們都各自不過是秦漢以來封建王朝週期性怪圈循環中422個皇帝中的一個而己;而且,他們都不是開國皇帝,只是開國皇帝后的一個血親傳承罷了;客觀地看,無論是永樂皇帝還是康熙皇帝,都只是“驅除韃虜,光復中華”的朱元璋錯誤廢除丞相制,反改革後,捱了歷史辯證法之鞭,金陵(南京)皇統二世而亡後,羅生門般誤導的產物;論才能,應是暴力奪位的朱棣強一點,朱元璋正統本是傳位給嫡長子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的,朱棣是利用了朱元璋廢除丞相制,朱允炆缺乏輔佐,朱棣反叛,朱允炆自始自終頒旨“勿傷皇叔,勿使朕負殺叔之名”並不讓守軍箭射朱棣,致使朱棣以皇叔的身份設計屠殺朝廷文臣武將,率兵攻入京城暴力奪位;雖後有政績如鄭和下西洋等,亦如鏡花水月般;朱棣的長進之處在設立作為皇帝私人助理的首輔大臣,似乎是變相恢復丞相制,只是讓首輔處於非法地位上;相比朱棣暴力奪位,已坐在皇帝位上的康熙仍須陰謀暴力奪權剷除反多爾袞維護皇太極貴胄皇統的大功臣敖拜更顯不倫不類,坐穩了皇帝位不過是靠滿清貴族對漢人平民百姓的一場場留髮不留頭大屠殺,社會廢墟,摧毀回適合傳統皇權統治的低下農耕經濟,讓個小孩子坐皇位也成罷了,確實沒什麼可稱道的,這其實是愚民歷史的悲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