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投訴:這裡違法停車;交管:你找文物部門

市民投訴:這裡違法停車;交管:你找文物部門

北中軸線上、連結什剎海和玉河的元代石橋萬寧橋,一到晚上八九點以後,條石路面的人行道上就成了一些人的免費停車場,看著讓人心疼。打12345,交管部門回應讓找文物部門,違法停車怎麼能找文物部門呢,熱心市民只好向媒體反映,記者幫著找了文物部門,回覆說專家也意見不一。

那這座700多歲的古橋上,違法停車就沒人管了嗎?

700歲古石橋成免費停車場

昨天下午四點左右,記者路過萬寧橋,看到兩輛綠色的郵政貨車一前一後,停在橋面西側南坡的石板路面上,正在裝卸貨物。萬寧橋的西南角就有一家郵局。龐大嶄新的貨車和風化殘缺的橋欄杆形成鮮明對比,讓人忍不住替這座古橋心痛。

市民投訴:這裡違法停車;交管:你找文物部門

附近居民告訴記者,雖然有路側禁止停車的標識,但白天晚上,都有在橋上停車的,尤其晚上八九點以後,這橋面兩側就成了免費停車場。

“這附近都是衚衕平房區,車位緊張,有的居民晚上就把車停這兒。”一位姓馬的大爺告訴記者,週六日晚上車更多,多的時候兩邊加起來能停小二十輛。“這附近,逛什剎海的、逛南鑼鼓巷的,去馬凱餐廳吃飯的,去聚寶源涮火鍋的,在這兒停車都不遠。”

昨天晚上9:30左右,記者再次來到萬寧橋。此時,橋西側的條石路上已經停放了四輛小汽車。最南頭的是一輛出租車,後面緊跟著一輛私家車,車裡還留了移車電話。北坡最後一輛車車燈亮著,司機在車裡玩手機,好像在等人,半個小時都沒走。記者觀察發現,橋北不遠處,路兩側的車都停成了長隊,可見這附近停車位確實緊張。

大運河中軸線在這裡交匯

市民投訴:這裡違法停車;交管:你找文物部門

北京再沒有哪一處文物,像萬寧橋這麼特殊:既位於京杭大運河上,又位於老城中軸線上,對誰都舉足輕重。據記載,萬寧橋始建於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最初是木橋,後來改成石拱橋。

著名歷史地理專家侯仁之最早提出,元大都的建設,就是以萬寧橋來確定自北向南縱貫全城的中軸線的位置的。

萬寧橋建好後沒多久,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忽必烈採納水利專家郭守敬的規劃方案,以萬寧橋為起點開挖通惠河(後改名玉河),使得京杭大運河與元大都聯通,南糧北運的漕船可以一直開到天子腳下。從西湖到什剎海,中間再無阻隔。

萬寧橋屬於“橋閘”,既是橋可以通行,又可以當閘以制水。設在萬寧橋下的叫澄清閘,通過提放水閘,可以讓北上的漕船進入積水潭內停靠。

20世紀50年代,萬寧橋橋面被鋪設了瀝青,東側河道也被填平蓋上了房子,橋身下半部分被掩埋在路基之下,僅存橋兩側的欄板。2000年,北京市對萬寧橋進行了整治修繕,毀壞的橋欄杆按舊樣做了修整,橋洞下和河岸邊的水獸被原地保留,並疏通了河道。2009年,東側的玉河故道也予以恢復。

文物部門:專家意見不一;市民:看著真心疼

記者觀察發現,萬寧橋橋面中間雖然鋪了瀝青,車來車往,但橋面兩側還保留了條石路面,作為人行道使用,也展示著古橋的韻味,條石路面局部已經有破損。橋面東側有兩道護欄,把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開。而西側,只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中間有一道護欄。由於條石路面非常寬闊,特別便於停車。

市民投訴:這裡違法停車;交管:你找文物部門

“這橋都七百多歲了,愛惜還來不及,您怎麼還捨得往上面停車呢!您瞧瞧那欄杆,後修的不算,老的那個都風化成什麼樣了,恨不得一碰都掉渣。您再從側面看看,石頭都風化了。一輛車多少噸?這橋禁得住天天壓嗎?”馬大爺心疼地告訴記者,他只要看見有亂停的,就會上去勸阻,“愛北京,就得好好愛護這些文物,這個要是毀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為此,記者採訪了西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曾有專家提出,為保護萬寧橋,將地安門外大街改成單行線或步行街;也有專家認為,古橋也要活化利用,中國古代石橋的建築質量都非常好,從結構安全的角度,萬寧橋完全能夠承受現代交通需要,所以萬寧橋上仍是雙向兩車道在使用。

此前,馬大爺曾拔打12345反映,交管部門回應,讓馬先生找文物部門反映。記者也聯繫了交管部門,截至記者發稿,交管部門仍沒有回覆。

既然萬寧橋上沒有施畫路側停車位,就一定是禁止停車的。而且,條石路面是展示古橋風貌的,都停上車,風貌何在?作為文物、世界遺產的重要節點理應得到更好的保護。在此,北京日報客戶端呼籲相關部門,儘快解決橋上違章停車問題,不要等到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才追悔莫及。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攝影:於麗爽

監製:鞏崢、馬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