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20世紀40年代,上海灘曾有一位傳奇的女子,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當時文壇上最奪目的新星。她5歲讀詩,8歲開始寫小說,12歲作品已經在各大雜誌上顯露頭角,19年、在同齡人還身處混沌之時,她已經發表了處女座《天才夢》。

對常人而言,天才是可望不可及的存在,然而她不一樣。因為,她就是一個天才。

作家賈平凹說:“與她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這個一代傳奇便是蜚聲民國文壇的天才女作家,張愛玲。她或許沒有傾國傾城貌,卻足以用一種姿態令世人為之著迷。胡蘭成曾評價,她是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女作家張愛玲的經典照片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傲然於世的海上花,卻在遇見愛情時,說出“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這般卑微的句子。1944年,一個冬日昏昏的午後,當時正處於“事業”低谷期的胡蘭成在《天地》雜誌上偶然翻閱到了一篇短篇小說《封鎖》,正是張愛玲所作。

於是,他知道了她的存在,原本毫無瓜葛的兩條平行線,從此牽扯出一段亂世孽緣。

張愛玲顯赫的家世背景自不必多言,父親張廷是李鴻章的親外孫,母親黃素瓊亦是名門千金。張黃兩家強強聯姻,張愛玲絕對算得上是正宗的貴族之後。再看胡蘭成呢?他的祖父胡載元是茶棧老闆,父親胡秀銘繼承家業後,家道早已淪落為普通農民。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張愛玲珍貴的童年照

一個是處於繁華之巔的嬌女,一個是世人眼中的文化漢奸,14歲巨大的年齡差距,是什麼讓一向清高的張愛玲為愛如此義無反顧?對文字把握精準的她,為何卻看不清胡蘭成的醜惡嘴臉?在愛情面前,她表現得小心翼翼、卑微如泥,那孤傲,全都不要了嗎?

相比作品,張愛玲的愛情更是讓人撲朔迷離。起初我不懂,直到看完《張愛玲傳》,迷霧漸漸退卻,我想要的答案也變得明朗起來。

原來,這世界從沒有毫無理由的情感,恨如此,愛也是。當張愛玲的一生如同畫卷緩緩攤開在眼前,我想,才女愛上漢奸,或許早在開始就註定了它的必然。

一:原生家庭的失敗,造就張愛玲愛的缺失

母親黃素瓊是那個時代的新潮女性,思想開化,不願將自己侷限於厚重的封建思潮中。而新文化運動後,科舉制度取消,父親張廷滿腹的四書五經失去了用武之地,終日感慨生不逢時。

金童玉女的佳話,本就帶著各自出身的光環,當步入婚姻,所有的童話色彩全部消失,沒有愛的基礎加劇著彼此的裂痕。

更致命的是,不得志的張廷將手伸向了鴉片,煙霧嫋嫋,二人終是分道揚鑣。離婚那年,張愛玲不過16歲。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

小說《茉莉香片》裡,聶傳慶的父親聶介臣同樣是一個富家子弟,與妻子馮碧落婚姻告終後,同一房姨太太整日坐在鴉片箱中醉生夢死。他給不了聶傳慶應有的父愛,反而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兒子的生活指手畫腳,其中還夾雜著姨太太的隔岸觀火看熱鬧。

相似的背景,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作者張愛玲本身。

黃素瓊作為新思想下的第一批時代女性,她勇敢地摒棄舊式婚姻,隻身來到遙遠的大洋彼岸,開啟留學生涯,活得瀟灑自在。只不過,黃素瓊的兩個孩子,被留在了老上海。家裡住著的,是飛揚跋扈的繼母,是腐朽狠心的父親,鴉片的煙霧繚繞間,夫妻倆欲醉欲仙,哪裡顧得上第三個人呢?

1944年,張愛玲在《天地》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散文《童言無忌》,文中她描述了自己和繼母的關係。

有一個時期在繼母治下生活著,撿她穿剩的衣服穿,穿不完的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

張愛玲便是在這樣的憎惡與羞恥中,度過了自己的青春期。而這位繼母倒是與父親志同道合,他們每天的生活內容,就是躺在床上抽鴉片,而對張愛玲不聞不問。但凡繼母心生不滿,便對她伸手就打,一次張愛玲本能的還手時,卻招來了父親的一頓毒打。

那天,剛好是她17歲的生日。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張愛玲與家人的合照

張愛玲在《童言無忌》中曾寫道:“不能忘記小時候怎樣向父親要錢去付鋼琴教師的薪水,我立在煙鋪前,許久,許久,得不到回答。”

本是承歡膝下的年紀,張愛玲卻揹負著沉重的家庭包袱,始終活在陰影之下。母親遠走,重組家庭下,造就著她親情的缺失。而後來胡蘭成的出現,恰如其分地彌補了這一空缺。

初次見面,胡蘭成便詢問起張愛玲的稿費收入。二人並不熟稔,打聽對方的薪水未免過於曖昧,但張愛玲並不這麼想。二十幾年來,胡蘭成是第一個關心她生活的男人,無論是出於何目的,不可否認的是,張愛玲心動了。

畸形的原生家庭,造成張愛玲愛的匱乏。胡蘭成不經意流露出的絲絲愛意,如同甘霖一般,她等到了要等之人,她願意為他低到塵埃裡去。

二:長輩的耀眼光芒,襯托著張愛玲的暗淡

定義一個人優秀與否,好像從來沒有誰給過標準答案,是與否,不同的人心中有著不同的定數。總有人比你更聰明,比你更漂亮,同一個人,換一個參照物,結果總會大相徑庭。

就像在無數讀者眼裡才華橫溢的張愛玲,冷眼旁觀著世界,她無需踏入世間紛爭,那個時代便會主動與她相關,大眾視角下的她,是那麼完美。

然而,張愛玲可不這麼想。因為站在她面前的,是幾乎無可挑剔的母親和姑姑。

母親黃素瓊雖然出身傳統官宦世家,思想卻受到了清末民主自由氣氛的薰染而極為開化,她不甘於長年深閨宅院裡過著傳統的煙火,而渴望能與一個同樣思想開闊、崇尚民主自由的男子共建新式家庭。作為民國時期第一個主動與丈夫離婚的女人,她被稱作中國式“出走的娜拉”,獨自遠赴國外,無論何時都用盡力氣維持體面的優雅。她活出了自己,剝離掉世俗賦予女性近千年的標籤。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黃素瓊過著新派的生活

離婚後,她迎來了嶄新的世界,拜師學油畫,跟徐悲鴻、蔣碧薇這些社會名流都很熟識,國外一番轟轟烈烈的打拼,做過著名政治人物尼赫魯姐姐的秘書,也曾與洋人男友談了一場放肆的姐弟戀。而張愛玲18歲逃離父親監禁後,選擇投奔母親,母親黃素瓊想把她培養成名流淑女,馳騁交際圈,一個淑女是笑不露齒的,滔滔不絕是大忌。

而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並不比母親黃素瓊遜色,而且在張愛玲心中佔據著極重的分量。姑姑同樣是一位新時代的女性,她看不慣哥哥張廷的守舊做派,反而與嫂子黃素瓊成為閨中密友。她獨立自強,做過投資,炒過股票,甚至買過法幣保值,雖然大多是虧損。少女階段,父母雙雙缺席她的成長,是姑姑相伴左右,張茂淵不僅相當於半個監護人,她的個性癖好、言談思想,對張愛玲均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閆紅在《你因靈魂被愛:張愛玲傳》中曾寫道:“姑姑是個聰明而有靈性的女子,也把張愛玲照顧得不錯,但她太喜歡安靜,常常抱怨‘和你住在一起,使人變得非常嘮叨(因為需要嘀嘀咕咕)而且自大(因為對方太低能)'。”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張愛玲的姑姑,張茂淵

就算是玩笑吧,老是聽到這樣的玩笑,也會下意識地收斂表達的願望。

在母親和姑姑面前,張愛玲不是什麼傳奇女作家,她壓抑著自己的話語權,竭力扮演讓大人滿意的角色。久而久之,這沉默被他人當做清高,甚至都騙過了張愛玲自己。

顯然,這種性格的人是鮮少有朋友的,縱觀張愛玲一生,也就是炎櫻算得上是推心置腹的好友,為張愛玲港大的求學生涯抹去了些許寂寞。女性友人尚且如此,更何況男性朋友呢?她不像林徽因,有著死心塌地的“藍顏知己”,張愛玲默默處於一角,從未有男性試圖走進她的世界。或許是畏懼她的清冷,或許是不喜她的性格,亦或是看不上她的潦倒,總之,從未有男性出現過。

這種情況下,胡蘭成橫空出世,張愛玲沉溺其中也就不足為奇。畢竟,一切都是新鮮的,胡蘭成給的,是除了母親和炎櫻外,第三方的愛。

沒有眾人想象中那個高昂著頭的張愛玲,相反,她不過是個小女生,卑微地愛著,怕自己不夠好,怕對方放手。

三:情場之上,張愛玲難敵對方的身經百戰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麼一個人。

張愛玲等來了胡蘭成,滿心歡喜地,她把他當做自己生命中的唯一。可胡蘭成是誰?邂逅張愛玲,不過是他等人戲碼裡的一環,是他眾多唯一里的其中之一。

“這跟當前的問題又有什麼關係?”她冷冷地道:“哦,你打算娶妾。”宗楨道:“我預備將她當妻子看待。我——我會替她安排好的。我不會讓她為難。”翠遠道:“可是,如果她是個好人家的女孩子,只怕她未見得肯罷?種種法律上的麻煩……”宗楨嘆了口氣道:“是的。你這話對。我沒有這權利。我根本不該起這種念頭……我年紀太大了。我已經三十五歲了。”翠遠緩緩地道:“其實,照現在的眼光看來,那倒也不算大。”

這段話出自張愛玲的小說《封鎖》,也就是當年胡蘭成在報紙上看到的那篇。字裡行間,滿溢著濃濃的碧玉女兒家的羞怯,也展現了現代女子的大膽追求。對於同樣既有一段婚姻,又要尋求婚外的刺激與愛情的浪漫的胡蘭成而言,簡直就是從天而降的“女性知音”。

他以讀者的身份,登門拜訪張愛玲。與其說愛上了她的文筆,倒不如說是愛上了她在感情裡的開放,畢竟民國時期封建思想尚有餘溫,這樣的女子是難以遇見的。而張愛玲,正好可以滿足他對花花世界的期待。

張愛玲以為自己等來了愛情,其實不過是一個情場老手設下的圈套而已。對於感情,胡蘭成身經百戰,她再怎麼佯裝,總能被對方輕而易舉地識破。

1944年,張愛玲首次去胡蘭成家,為了顯示自己成熟穩重,特地翻箱倒櫃,找出了許久不穿的水獺皮大衣,而她的小心思,在她踏入胡蘭成家門那一刻,就被老謀深算的胡蘭成拆穿了。

在胡蘭成的自傳《今生今世》中,描述了她看到了張愛玲第一眼的感受:他覺得張愛玲衣服和人很不搭,有點像小孩子偷穿大人的衣服。臉上的表情呢,像是一個放學的小女孩,一路上就想著自己的心事,有同學喊,也不理的正經樣子。

情場老手胡蘭成,要想拿下這樣的張愛玲簡直易如反掌。送她離開時,胡蘭成突然來了一句:“你身材這麼高,這怎麼可以?”言下之意再明顯不過。你比我高,我們在一起不般配啊。初次見面,胡蘭成就撂下這含蓄而又直白的表白,張愛玲如何招架得住。

讀《張愛玲傳》:天才女作家,為何走上愛情不歸路?

張愛玲的第一任丈夫,胡蘭成

身經百戰的他,把分寸拿捏得十分微妙,張愛玲只能敗下陣來。

後來,哪怕張愛玲託人帶去一張“我們不要再見面”的紙條,胡蘭成也沒有絲毫理會,欲擒故縱的戲碼,他見得太多了。果不其然,當胡蘭成如往常一樣來到張愛玲的住所,她笑了。

當年,世人無法理解他們之間的感情,即便是放在現代,也很少有人能夠認可。胡蘭成浸淫多年的政治身份,圓滑與市儈的烙印,與張愛玲的貴族身份格格不入,再加上14歲的年齡鴻溝,可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張愛玲的義無反顧。

胡蘭成的高段位,屢屢挑撥著她的芊芊情絲,她寫情,寫愛,卻從未真正上過一堂情感課。當身經百戰遇到戀愛零經驗,答案已經明瞭。


最終,張愛玲也沒有得到胡蘭成承諾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即便拿到婚書,他亦是轉身將另一個女人擁抱入懷。人們唏噓的同時,未免為張愛玲感到不值。可是,這場悲劇真的可以避免嗎?我想未必。

畢竟,張愛玲就是個缺愛的孩子,曾經在她眼裡,親情是沒有的,人情是冷漠的。而在她24歲的時候,一個男人問及了她的生活來源,即便是出自不經意的柔情,也足以感化張愛玲冰封已久的心。

我們總是不斷追問結局,不過張愛玲錯在了故事的開始。複雜的家庭背景,扯不斷的人物關係,獨來獨往的生活,當突然出現一個人能夠懂她,她寧可放下一切所謂的孤傲,哪怕是飛蛾撲火。

張愛玲遇到胡蘭成,這是一場必輸無疑的仗。早在開始就輸了,輸得徹徹底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