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網紅甜瓜”鼓了下麥窩村農民腰包

遼陽:“網紅甜瓜”鼓了下麥窩村農民腰包

劉春江在採摘甜瓜。

11月19日,遼陽市文聖區小屯鎮下麥窩村的瓜農們忙著採摘打包,剛剛摘下的100公斤“羅祖甜瓜”即將通過空運發往海南。今年,村裡種植的“羅祖甜瓜”線上線下銷售火爆,有效帶動了農民增收。

小屯鎮下麥窩村,地處太子河沿岸景觀帶。近年來,文聖區通過調減結構、流轉入股等模式發展現代示範農業、旅遊觀光農業和蔬果採摘農業,積極推動新型經營模式。

下麥窩村的吊蔓甜瓜,因甜瓜大棚毗鄰羅祖洞風景區,被本地村民譽為“羅祖甜瓜”。這種甜瓜最初是由省委組織部下派駐小屯鎮下麥窩村“第一書記”李曉東經多方查找引進的。李曉東發現吉林地區的吊蔓甜瓜很適合下麥窩村的土質和氣候,多次考察溝通,與吉林金色秋天香瓜生態種植園達成種植合作,建立起下麥農莊,開始種植4個品種的吊蔓甜瓜。

今年55歲的劉春江是村裡的老瓜農,年初,他在村幹部的鼓勵下第一批加入合作社,投資了兩個瓜棚,因為細心勤快又有經驗,他種的瓜口感好,品相佳,賣得最暢銷。

“以前露地種瓜,一年收一茬,趕上年景好,一畝地能掙3萬塊錢。現在溫室栽植,一年最少收三茬,產量高,價格也高,收入自然翻倍。”劉春江說。

走進劉春江的瓜棚,只見茁壯的瓜秧足有一人多高,一顆顆黃綠的香瓜懸於蔓上。“從前種香瓜都得蹲在地上幹活兒,現在終於能把腰直起來了。”劉春江邊幹活兒邊打趣道。

如今,在小屯鎮下麥窩村,“羅祖甜瓜”是名副其實的“網紅”,不僅銷量好,名聲傳得也遠。今年6月,下麥窩村舉辦甜瓜節,“現在很多客戶都是通過微信朋友圈來採購,在我們的客戶群裡,‘羅祖甜瓜’的幾大系列——‘麥寶’‘翠玉’,還有‘醜瓜’,它們知名度可高了,特別受歡迎。”下麥窩村村委會主任陳玉光介紹說。

“醜瓜”長相雖醜,卻是下麥窩村的寶貝,因為賣得最好,好評最多。摘下一個咬上一口,皮薄肉厚,入口酥脆,甘甜清爽。“找到一個熟的嚐嚐都不容易,這個品種一直不夠賣。”劉春江笑言。

說起抱團種甜瓜,下麥窩村的村幹部有一肚子話要說。陳玉光和駐村“第一書記”李曉東沒少奔波,“一開始村民都觀望,不敢投資,村幹部前後兩次帶村民到吉林考察技術和市場,又利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項目資金,幫助大家把棚子建起來。”李曉東回憶道,“後來又利用區裡設施農業的獎補資金,為村民減輕負擔,最終建起21棟溫室大棚,聯合10戶瓜農組建甜瓜現代種植合作社。”

今年以來,在遼陽各級政府幫助和扶持下,下麥窩村共流轉村土地3.33公頃,組織10戶農戶入股種植甜瓜。下麥農莊充分利用組織部扶貧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資金45萬元和10戶農民投資入股資金,建立甜瓜基地,打造精品農業,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促進農民增收。

如今,“羅祖甜瓜”走俏市場,讓瓜農增強了信心,也增加了收入。“第一年算是學習,積累經驗,相信明年肯定比今年還要好。”劉春江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