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天園閣,怎麼才能不被178萬元噎死

小時新聞·錢江晚報評論員 魏英傑

「快评」天园阁,怎么才能不被178万元噎死

杭州市中心有個叫天園閣的老小區,說起來大家都不信,經常停水斷電,居民苦不堪言。二手房中介有個順口溜:“要買天園閣,先買發電機。電筒蠟燭要常備,冰箱最好空蕩蕩。”由此可見這個小區物業是多麼“糟糕”。

而最近,這個小區居民又要面臨一個大問題:在今年6月原物業撤走後,年底暫管物業也將撤離,留下一個爛攤子,到時候怎麼辦?

這一切要回溯到20年前。天園閣是1999年交付的,因為遲交付了一年,開發商當時口頭承諾給回遷戶補貼,但遲遲沒有兌現。於是這裡的業主陸陸續續拒繳物業費、水電費,久而久之,歷史積欠多達178萬元。

物業費不交,物業轉不起來,水電費不交,停水停電也屬無奈。原來只是一個小窟窿,到現在變成了大窟窿,就更難填補了。這是天園閣小區瀕臨停擺的大致來龍去脈。

從道理來講,業主與開發商的糾紛是一碼事,水電費、物業費又是另一碼事,二者不能混淆。開發商不兌現承諾,並不是不交水電費的理由。如果業主認為開發商違約,應當走法律途徑維權。而業主不交物業費,物業公司也是可以通過打官司來追討的,包括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對長期不繳費的用戶進行斷水、斷電,也有其理由。

只不過,這些道理和理由,放到現實層面卻不一定走得通。例如,針對回遷戶與開發商的糾紛,由於開發商只是口頭承諾,無憑無據,真的要打官司,回遷戶是沒有什麼勝算的。這樣官司也就打不起來了。

而物業官司確實可以打官司追討物業費,但現實是,天園閣的住戶大多數是老人,你讓物業去跟這些老人打官司,哪怕法理上完全沒問題,情理上卻也說不過去。包括水、電公司,你給這些老住戶斷水、斷電,如果遇到極端天氣,這是要遭人罵的。天園閣的諸多矛盾糾紛延續20年,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恐怕也就在於此。

「快评」天园阁,怎么才能不被178万元噎死

但是,天園閣的問題真的就無解了嗎?當然不是,而且也不能任由事情這麼拖下去。那麼,天園閣怎麼才能不被這178萬元“噎死”?

事實上,天園閣小區碰到的難題,也是許多小區多少會碰到的問題,只是嚴重程度不一樣。說到底,就是開發商和回遷戶的矛盾,業主與物業的糾葛,業主與水電公司的糾紛,這些問題如果能夠逐一釐清,一一化解,應該是能夠避免最壞結局的出現。而這就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牽頭人”,採取更靈活變通的糾紛解決方案。

在以往,業委會可以充當這個“牽頭人”角色,而在業委會缺位情況下,居委會、街道有責任介入,參與糾紛調解。在這問題上,或可借鑑浙江湖州織裡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引入各方力量和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形成多層次調解組織網絡。

具體來講,一是社區、街道要積極引導小區成立業委會,讓小區訴求有統一表達渠道;二是,司法機關上門服務,進行普法宣傳和糾紛協調;三是,引進社會公益組織,為小區業主做好公共服務,解決其日常生活難題和後顧之憂,讓居民恢復信心,有安全感。在有關部門、社會組織不缺位的情況下,展開多方參與的事務協商和糾紛協調,拿出合法合理合情的解決辦法。

千萬別以為天園閣遭遇的問題是個特例。天園閣交付至今不過20年,物業和公共服務已經“衰敗”至此,隨著時間推移,許多原先的新小區也陸續會步入中老年階段,屆時也會碰到物業維修、管道老化、公共區域破敗等難題。天園閣的問題能不能妥善解決,也是為國內小區物業管理、公共服務矛盾糾紛化解提供一個有益思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