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新”或將有風險

其實,在A股歷史上,新股首日就跌破發行價的情況並不少見,比較集中的出現在多次的新股停止發行之前。顯然,此前新股破發現象被認為是市場融資功能受限的表現。在新股恢復發行之後,一般少見有新股破發的現象,進而一級市場再度進入繁榮發展的週期。不過,近日新股跌破發行價現象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因為當前並未有顯著跡象表明A股融資能力減弱,並且A股整體行情也處於逐步向好的週期當中。我們認為當前“打新”出現風險是發行註冊制下新股定價的市場化調整表現。當新股定價偏高的時候則通過破發的信號來提示市場調低新股估值,而當新股定價偏低的時候則通過上市大幅上漲來提示市場調高新股估值,逐步實現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平衡,縮小一二級市場的定價差異,倒逼囤積在一級市場的大量“打新”資金重新開展資產配置,進而提升資本市場資金的配置效率。因此,投資者要充分認識在發行註冊制體系的新股投資邏輯,審慎對待每一次新股投資。以下簡要分析註冊制發行機制的新特點。

“打新”或將有風險

A股科創板行情

一、新股上市門檻逐步降低

一般來講,對擬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一般被視為新股上市門檻。主板和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對擬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著不同要求。

擬在主板上市企業的盈利要求包括:最近3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近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最近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最近一期末無形資產佔淨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擬在創業板上市企業的盈利要求包括:最近兩年淨利潤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淨利潤不少於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於5000萬元。

擬在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盈利要求包括:(一)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二)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研發投入合計佔最近三年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於15%;(三)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20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且最近三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四)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3億元;(五)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產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並獲得知名投資機構一定金額的投資。醫藥行業企業需取得至少一項一類新藥二期臨床試驗批件,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顯然,擬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可選擇上市盈利條件更多,上市的門檻也就相應降低了,從而就會有更多的企業期待在科創板市場上市。

二、對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要求增加,市場化定價機制發揮作用

對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中引入了預計市值的概念,同時投資者也需要對擬上市企業的市場定價進行判斷。在市場化發行體系下,一級市場定價和二級市場價格會盡量靠攏,這就要求投資者不能簡單的依據其他申購者的意圖來進行報價,而必須在充分研究上市公司基本面情況的前提下給予估值預判,在掌握申購低價後再開展新股申購的報價博弈。這與二手車市場拍賣的情況有些類似,成熟二手車商必須在瞭解車況之後,對其中意的標的設定競標低價,而後再參與相應拍賣品的競標過程。因此,一級市場最終形成的發行價格或高或低於擬上市公司的實際價值,從而就會產生了一級市場的投資利潤以及風險,“打新”則不再是無風險的投資行為。

三、上市初期股價波動彈簧效應減弱,散戶追捧新股熱情或降溫

A股投資者歷來有“買漲不買跌”的偏好,因此,一旦存在在一級市場發行價明顯低於二級市場預期交易價格的時候,新股上市之後容易出現被投機炒作的現象。2015年A股牛市階段,新股上市後連續漲停板數量一度高達29個,其中就有近期處在輿論漩渦中的暴風集團,新股投機炒作特徵明顯。

在科創板註冊制發行體系下,新股上市前五個交易日不限漲跌幅限制,之後實施百分之二十的漲跌幅限制。這一制度安排大幅緩解了新股上市初期的股價彈簧效應,科創板公司上市後較少出現連續漲停走勢,進而降低了新股上市初期股價被操控的可能。

在散戶“追新”熱情降溫的情況,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定價差距有望逐步收斂,而在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趨於平衡之後,打新的投資風險也將逐步顯現。屆時,囤積在一級市場的低風險偏好資金必然要尋找出路,而具有較好股息回報的低估值藍籌股或成為優選標的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