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簽僅賺1530元 今年“打新”玩不轉?

截至1月24日,今年共有10只新股上市(不包括重新上市的ST長油和換股吸收合併外運發展的中國外運),其中,有4只新股已經打開漲停,其中青島銀行上市第3天即開板,按此計算,每中一簽僅能獲利1530元,成為今年以來中籤收益最低的新股。

中一簽僅賺1530元 今年“打新”玩不轉?

供圖 今日頭條

新股風光不再

事實上,2018年以來,“打新”收益已呈現下滑態勢。“2018年共開板新股112只,平均開板漲幅216.70%,較2017年266.57%的開板漲幅有所降低。其中,2018年一至三季度的新股平均開板漲幅分別為189.83%、274.29%、226.39%,開板新股數分別為43只、28只、24只,2018年第四季度共開板新股15只,平均開板漲幅為173.92%。”新時代證券分析師孫金鉅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

而去年12月以來,新股上市後的表現更顯疲態,目前已開板的9只新股平均一字漲停天數僅4.33天。其中,上機數控在上市次日開板,中山金馬和青島銀行均在上市第3天開板。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以來,中籤收益最低的6只新股皆為金融股,發行價均低於10元,一字漲停板天數都不超過5個,每籤獲利不足4000元。其中,作為2018年中籤收益最低的新股——鄭州銀行,每簽收益僅比青島銀行多出35元。

“金融次新股的特點在於上市首日漲停和後續漲停價格對應的市盈率,往往高於行業的平均估值水平。”磐耀資產董事長辜若飛對《上海金融報》記者表示,“加上流通盤巨大,個人投資者中籤率較高,封住漲停板需要的資金更多。買賣力量不均衡,是導致金融次新股中籤收益率低的主要原因。”

“隨著註冊制、科創板等上市制度逐漸完善,次新股的稀缺性溢價在逐步降低。同時,隨著整體市場估值的下移,次新股估值往往明顯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內在價值對機構的吸引力減弱。”辜若飛進一步指出。

在“打新”收益下滑的同時,企業申請IPO的節奏也明顯放緩。根據萬得數據,2018年1-11月,證監會合計新增預披露首發企業112家,月均預披露首發企業增量僅10家,比2017年月均34家的首發預披露增量明顯下降。

“打新”收益或維持低位

回顧2018年,證監會共核發IPO批文99家,超八成企業進行網下詢價,詢價市值門檻為6000萬元的新股有68家。從收益水平看,目前A、B、C三類投資者打新收益分別為584.85萬元、518.86萬元、132.01萬元,打新收益率分別為3.73%、3.43%、0.90%。從資金使用效率看,滬市單邊打新配置6000萬元的打新收益率最高。

“發審委在2019年將繼續嚴格把控首發審核的上會節奏,月均上會企業將繼續保持在較低水平,與IPO受理端的低流量供給保持一致,預計今年A股IPO將繼續低速發行,A、B、C三類賬戶打新收益約在600萬元、500萬元、150萬元左右。”孫金鉅進一步表示,“從目前已過會待批文的33家企業所處行業看,其中,信息技術企業8家、工業企業6家、醫療保健企業5家、金融企業2家、材料類企業6家、日常消費4家、可選消費1家以及房地產企業1家。就募資規模看,不計金融企業,目前待批文IPO企業首版招股書披露的預計募集資金總規模約250億元。在不考慮募資規模較大的科創企業發行影響下,按照周均2家左右批文的核發速度,全年新股發行數量約100家,合計募資規模或在1000億元左右;加上科創企業發行融資,預計2019年全年新股融資規模約1500億元至1800億元。”

辜若飛則指出,2019年新股市場仍將以差異性為主,打新收益率需要看上市新股的基本面如何。“當下市場越來越有效,次新股打開漲停後的走勢將更依賴公司的真正質地。經過炒作後,股價還會尋找到合理的價值區間。”

記者 李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