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癮”的風口:電子煙300天生死時速

“上癮”的風口:電子煙300天生死時速

來源 | 新芽Newseed(ID:pelink)

作者 | 寧澤西

一位投資人向新芽Newseed感慨,“現在這個時間點,誰敢投啊。”距離資本們蜂擁而入還不到一年時間,風向已經完全變了,這個讓人“上癮”的風口,在跌宕起伏之後,終於迎來了行業的正本清源。"

“有個好消息,剛開會決定的,從今天起到這個月最後一天,公司做促銷活動,換彈的買一套套裝送一盒煙彈,買兩盒煙彈送一盒,代理不限量,非代理限購100套。”

11月14日,馬可告訴代理們,公司難得的搞促銷活動,催促大家抓緊進貨。馬可是波頓集團的銷售,作為國內較早涉足電子煙行業的集團化企業,波頓集團旗下擁有火器、NOS、小扁豆、lCE暴雪等20多個電子煙品牌。

前兩年還在悶聲發大財的行業,今年突然被拉到公眾視線之下,監管的抓手也隨之跟緊。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明確要求“電子煙企業關閉銷售網站或客戶端、撤下互聯網上發佈的廣告,而電商平臺也被要求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下架”。給原本摩拳擦掌準備衝刺雙十一的品牌、代理們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整個行業都繃緊了弦,沒有人敢輕舉妄動。“線上禁止銷售的下一步,會不會是線下也不再允許銷售了?”

很快,11月12日,財新記者曝出,“目前,國家菸草專賣局已經召開過會議,明確要求嚴守“嚴禁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煙”底線,要求校園周邊的實體店依據地方法規下架電子煙相關產品。但不涉及校園周邊地區,則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行要求實體店下架電子煙或進行處罰。此外,不得以“通知”和“通告”的書面文件向捲菸零售戶或電子煙實體店提出監管要求。”

文章被製作成長圖,“不得以任何形式強行要求實體店下架電子煙或進行處罰”被紅線圈出來,在各大電子煙群傳播,冰封的氣氛開始鬆動,原本抱怨“是要對我們趕盡殺絕嗎?”的代理們,開始互相加油打氣,“確定不查,倒是個機會,”“如果線下放開,過年帶車貨回去鋪貨”。

品牌方也迅速做出反應,於是有了開頭的一幕,做促銷就是為了推代理們一把。線下一旦放開,意味著品牌方的戰爭重新打響,搶奪代理就是制勝的關鍵一步。

短短半個月,電子煙行業經歷的起落不過是瘋狂的一隅,故事從去年開始就不再簡單。

“互聯網那批人才搞得太火了”

電子煙已經不年輕了,2006年開始,它由深圳出產,攻佔歐美市場,在那裡贏得了總銷量的八成,僅有不到10%被國內市場消化。

直到美國電子煙公司Juul在2018年底向1500名員工發放了人均130萬美元的年終獎,賺足了眼球。之後,被美國菸草巨頭奧馳亞集團斥資128億美元收購了它35%的股份後,Juul的估值上升至380億美元。這個一直被中國資本忽視的生意才逐漸露出它誘人的一面。

多年來,中國的創業者、資本都在科技、互聯網、電商等領域轉圈圈,但其實,這些行業在中國GDP裡的佔比是很小的。

中國最賺錢的企業不是騰訊阿里,甚至不是四大銀行,而是中國菸草:2018年它的稅利總額(稅前利潤)達到了驚人的11556億元,這一數字相當於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四大銀行+阿里騰訊百度的利潤總和。

中國同時還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煙生產國,深圳貢獻了全球90%的電子煙產能。2014年,中國電子煙製造業達到峰值,工廠數量達到2000多家。

電子煙行業的賺錢邏輯並不難理解。核心技術匱乏,起步門檻低,行業局勢混亂,監管缺位,造就了電子煙行業的起飛。既是機遇,也是風險。

一位電子煙行業創業者透露,煙彈的利潤很高,毛利在60%左右。平均一個煙彈相當於2-3包煙,因此復購率極高,如果賣得好,是個現金流和利潤都很可觀的生意。

2019年,羅永浩、同道大叔、朱蕭木等人紛紛加入,新公司從RELX、FLOW、MOTI、LINX、YOO到更新一批的艾維、益爽等品牌,大多是科技互聯網領域創業者的橫向遷移,這些品牌會玩營銷、設計新潮,與以往的電子煙品牌低調賺錢不同,這些闖入者們用互聯網的打法開疆拓土,並受到各大主流機構的追捧,據說,為了拿到RELX的投資額度,投資機構們可以放棄盡調。

“互聯網那批人才搞得太火了。”馬可認為,電子煙如今動盪的局面與這些“雷聲大”的新入局者不無關係。

來自企查查的數據顯示,在投資案例上2019年上半年電子煙產業的投資案例超過35筆,投資總額至少超過10億元人民幣。悅刻新一輪融資估值已經在24億美元,供應鏈麥克韋爾估值也在200億元左右,其他電子煙品牌幾乎估值也都在1億-3億美金左右。

一片熱鬧中,卻不似看起來那麼美好。

賠本賺吆喝?

“電子煙的確是暴利,但這裡面的利潤一般機構恐怕賺不走。”有網友在某網絡平臺下留言

相比手機廠商會選擇自建廠線的方式,電子煙更多的是選擇代工廠。

由於電子煙本身門檻不高,此前在深圳、東莞做LED,生產手機零部件的工廠改做電子煙,並沒有什麼難度。但一時間,這麼多品牌湧入,僧多肉少的局面讓代工廠越發強勢。

據悉,現階段而言,電子煙代工廠甚至會挑品牌、挑客戶,不少代工廠是非知名品牌不合作,甚至在賬期上也會向品牌方提出諸多要求,例如有的代工廠是收到定金甚至全款後才肯開工,品牌付足餘款後才能提貨。

產業鏈上游受制於代工廠,下游也沒有太多話語權。

菸草行業在中國不允許做廣告,因此只有瘋狂佔領銷售渠道,瘋狂地推。據魔笛負責人透露,渠道員工人數佔公司一半以上。

線下渠道包括便利店、實體店、夜店、網吧、KTV、加油站、商場等等。一家便利連鎖的進場費,已經上漲到100萬。

“毛利都給渠道了,品牌端基本都是賠本賺吆喝。”一位電子煙創業者向新芽Newseed透露。儘管熱鬧了一年,起起伏伏的電子煙在C端的規模依然沒有起量,看起來不慍不火。

“目前國內幾乎所有的電子煙項目都是一門B端生意,做C端比較辛苦,而且講不出故事。”創業者表示,渠道一次的出貨量就可以達到上千萬,這個數據如果放在C端,恐怕三個月都做不到。

此時的電子煙市場,看上去更像是一場熱鬧的資本遊戲。

不明朗的未來

最終決定電子煙生死線的,是國家意志。由於電子煙擺脫不了菸草屬性,該行業一直遊走於邊緣地帶,安全性也未得到權威機構的認證,其未來發展方向,仍舊是未知數。

如今,禁止線上銷售的政策一出,資本也開始收緊,一位投資人告訴新芽Newseed,“現在融資都困難,現在這個時間點,誰敢投啊。”

但也有投資人表示,“說實話,電子煙不是說清理就能清理的,他們主要渠道都是線下,線下不好治理。”

可以預見,在電子煙行業適用範圍更廣、規定更加詳細、法律效力更高、罰責更明確的文件出臺,已經是箭在弦上。屆時,將洗掉一大批沒有技術和品牌等競爭力的中小型企業。

同時,有創業者分析,在國家標準出臺後,一些國有菸草企業、研究機構或許也將涉足這一領域,實力過硬的電子煙公司屆時也可能有機會參與其中,“成為大(菸草)公司的供應商,甚至在標準之下獨立發展,都有可能。”

馬可並不太擔心,因為公司大部分的營收來自海外,實際上,電子煙也是新興行業裡出海速度最快的一個。悅刻、雪加、Flow等品牌都已經出海。

另一方面,他認為監管的落地將帶來行業的有序發展,治一治野蠻發展帶來的“亂定價”的行業亂象。

最終,電子煙行業可能並不會因此而涼,但一場行業的洗牌顯然在所難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