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福建東邊的莆田市,有一座迄今為止福建省內修建最早最大的海堤,一直到今天仍然造福著一方百姓,影響著數十萬人的生活,守護著一方水土的平安美滿。

鎮海堤,原名東甲堤,現位於莆田市荔城區黃石鎮內,橫亙在興化灣木蘭溪入海口,總長八十多公里,堪稱東南海中長城!在每年潮水氾濫、颱風肆虐之際,這座千年古堤依然以其磅礴壯觀的身軀,阻擋著洶湧澎湃的海浪,防止海浪為禍一方,捍衛沿海百姓的身家安危。

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座古老的海堤,見證著莆田人與天災人禍鬥爭的偉大歷史,據史料記載,早在唐朝這座堤防就由時任閩浙觀察使的裴次元進行修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此次修建之前,堤岸便已經存在。

莆田瀕臨海灣,每年都有颱風海浪的肆虐,從唐朝到今天,鎮海堤屢建屢毀、屢毀屢建,從中可以知道莆田的先民,是怎樣從艱苦卓絕的環境中與大自然殊死搏鬥,才能造就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建築奇蹟,在2006年,鎮海堤被有關部門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回望過去,鎮海堤存,則沿海平原安,鎮海堤毀,則莊稼流離、百姓失所,在腐朽的封建時代,帝制的朝廷只顧貪圖享樂、得過且過,只關心皇位能否安然無恙傳至下一代,卻不曾關心愛護百姓的生死存亡,以至於明清兩代鎮海堤多次崩潰,澤國百里,餓殍遍野,讓今日讀史之人扼腕嘆息。

直到新中國後,鎮海堤最後一次遭到颱風毀滅性打擊,相關部門組織修護,以現代化標準重新築造這千年古堤,並勒石以記,多年來新修的鎮海堤,一次又一次的擋住狂風暴雨的侵襲,久經波濤巨浪的考驗,切實的保護了沿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可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省最早最大的海堤,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