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馬克思認為,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集合。也就是說,人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人總要與社會中的其他人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聯繫。

因此,在社會交往中,每個人都要參與,而難以抽身。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適應社會交往,人們總是會在社會交往中遇到種種困境。而父母們發現,這種社交困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表現也十分明顯。

小周的孩子今年四歲了,但是孩子一直怕生,總是不愛出門,也不愛和外人說話,小周為此一直憂心忡忡。

上個月她終於滿懷期待地把孩子送到了幼兒園,希望孩子能夠在幼兒園學習到一些基礎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她希望孩子能夠結交更多的小夥伴,適應集體生活。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孩子在幼兒園依然怕生:別的小孩兒一起做遊戲時,他一個人在旁邊盪鞦韆;別的小孩兒一起吃午飯嘰嘰喳喳時,他誰也不理;在課堂上他也從不主動回答問題,被老師點到時也以最簡短的回答結束和老師的眼神交流。

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夠正常的社會交往,自己家孩子卻一直躲在身後拽著自己的衣角不愛說話?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一、孩子怕生的原因有哪些?

怕生並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總是有著探索世界、瞭解未知的好奇和熱情,但孩子的成長環境中,總會有一些父母注意不到的方面掣肘著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父母對孩子過於保護,孩子缺乏鍛鍊的機會。

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需要鍛鍊和練習的,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正常的人際交往鍛鍊。但往往父母會覺得孩子年齡小,忽視了這一環節。

小周便對孩子給予了過度的保護,每當有長輩試圖和孩子聊天時,“你的衣服真好看,誰買的呀?”“你幾歲了呀?”當孩子沒有及時回答時,小周總是搶先一步替孩子回答,甚至還替孩子解釋道:“我們家孩子就是怕生。”久而久之,孩子真的怕生了,且日益嚴重。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父母與孩子交往缺乏平等的意識

平等意識是平等溝通的前提,孩子意識到自己長大時,往往是孩子能夠與他人平等溝通的時候。但是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的溝通中,並沒有給孩子樹立起平等的觀念,孩子總是對父母依賴太多,也意識不到需要自己主動脫離父母去做什麼。

小週迴憶道,自己心裡確實從沒有把孩子平等看待過,她覺得孩子年齡小,需要父母幫助,孩子的意見不足以參考,父母可以幫他做所有決定。她和孩子之間確實鮮有平等交流的機會。這樣孩子便失去了很多長大的機會,孩子也沒有養成表達自我、與人溝通的能力。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二、人際交往方面能力欠缺對孩子有何影響?

顯然,人際交往能力的欠缺對孩子是有很大影響的,甚至這種影響從孩子的幼年持續到成年。

☞制約表達能力的發展。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往最能鍛鍊一個人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對於語言表達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與外界的溝通聯繫,與他們的聊天對話更能迅速提升表達能力。在人際交往方面有欠缺的孩子往往很難主動與生人講話,這將制約孩子在這一成長期語言能力的發展。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缺乏集體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

孩子天性好動愛玩,孩子們之間往往能夠玩得更開心。當孩子在人際交往方面存在欠缺時,孩子會盡量避免參加集體活動,儘量減少與同伴玩耍的機會,他將失去與同齡人集體合作的寶貴機會,也會讓孩子缺少集體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

☞影響孩子性格發展。

當孩子較少與外界溝通,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陷入社交困境時,孩子往往會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在三四歲的年齡裡,孩子的精神生活還需要外界的互動來充實。而孩子一旦把自己關在小世界裡,這也意味著孩子關上了與外界聯繫的大門。孩子往往會不太開朗,間接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三、父母如何教孩子製作一份“社交腳本”?

為此,家長們要在孩子年幼時,就早早為孩子準備好一份“社交腳本”。

當表演戲劇、曲藝,攝製電影時,都會有其需要依據一個本子,上面有每一個場景以及臺詞,這就是腳本

孩子的“社交腳本”也具有同樣的意思,包含孩子可能會在社會交往中遇到的每個場景,以及場景中應該說的話。

社交能力差的小孩子再跟別人交往的時候很容易情緒失控,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跟小孩子講道理的話,他們是聽不進去的。但是如果我們使用社交腳本的話,我們可以很輕易地跟孩子解釋發生了什麼事情,也可以跟孩子們溝通當他們遇到這種事情的自己應該怎麼做才是最適當的處理方式。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這份腳本的作用是幫助孩子提前預料各種可能發生的社會狀況,讓孩子能夠順利地面對。它需要父母教孩子去製作,製作的方法可以因人而異,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設定場景,模擬對話

引導孩子想象所有可能出現的場景,如有客人在家裡問“你叫什麼名字?”要告訴孩子正確的反應,孩子應該主動回答自己的名字,不要扭扭捏捏。

當在學校里老師提問的時候,如果孩子知道答案應該怎麼辦?告訴孩子要積極舉手讓老師看到自己,然後大聲說出自己的答案。

除了簡單的問答之外,孩子在社會交往中還會遇到更加複雜的場合,如其他小朋友在做遊戲,自己想加入怎麼辦?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引導孩子明確自己的想法

社交不是回答別人的問題,不是被別人的話牽著走,更不是一味迎合別人。父母要主動引導孩子去思考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有什麼想法。幼兒園裡的同學在玩跳繩,孩子沒有參加,孩子是因為不喜歡跳繩呢,還是因為喜歡而不敢參加?如果是後者,要鼓勵孩子堅持自己的想法,主動向同學說:“我也想加入你們。”

☑通過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三四歲的孩子更喜歡也更易於接受圖畫等形式的信息,和孩子製作的“社交腳本”最終要以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以和孩子一起用不同顏色的筆嘗試畫下一些場景,和孩子聯繫。孩子也能從這一過程中感受到畫畫的樂趣,從而也樂於將畫中的“社交腳本”付諸實踐。

培養孩子、引導孩子要用適合孩子的方式,孩子出門變“縮頭烏龜”、社交障礙也往往源於父母的一些錯誤習慣。

提升孩子社交能力的過程也是和孩子友好相處的過程,希望本篇的“社交腳本”能夠幫助父母們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讓孩子變得更優秀!

孩子怕生,出門就變成“縮頭烏龜”?需要給他一份“社交腳本”

今日話題:打開孩子與外界世界的交往至關重要,您是否有相關的成功經驗?歡迎分享!

————————

我是文竹媽媽,家有兩寶,大寶5歲,小寶3歲。一人帶兩娃的艱辛讓我更懂得如何照顧寶寶。

文竹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分享,為寶爸寶媽排憂解難。歡迎各位與我分享育兒過程中的小問題小確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