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前“怕生”並非壞事,這3個情況不要強迫孩子融入小夥伴

家長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的小寶寶可能還不太喜歡跟其他小朋友玩,

可能不少家長都會認為孩子內向不合群。

3歲以前“怕生”並非壞事,這3個情況不要強迫孩子融入小夥伴

但現實情況一定是這樣嗎?自己的孩子不太喜歡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是為什麼?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並不一定是人際關係的問題3歲以前的孩子,其實他接觸外界的機會很少的,因為他一直和家人生活在一塊,如果是獨生子女,也比較少能跟別的小朋友待一塊。所以他們習慣了這些成長環境,你要他習慣別的孩子的樂趣,這不一定能很快實現,所以不要急著逼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跟其他孩子玩到一塊。

那麼究竟在哪些情況下,家長應該順著孩子,不要強硬逼著他們呢?

1、孩子正專注於某事

其實不管是寶寶還是我們大人,當專注於某件事時,卻突然被強行拉著去做另外的事情,心理肯定是很不開心的。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真正專心玩自己的,那就沒必要應讓孩子去參與別的孩子的活動了。

比如孩子正在認真一個人挖沙,家長就不要讓孩子去參與其他孩子的游泳活動了。

如果孩子專注某件事被打擾了,對於培養注意力也不利。

3歲以前“怕生”並非壞事,這3個情況不要強迫孩子融入小夥伴

2、孩子之間不熟悉

有些孩子不是跟所有人都自來熟,孩子之間彼此不熟悉,剛開始在一起玩時會表現出防範和排斥的狀態——孩子不知道對方是否會對自己造成威脅。孩子們彼此之間需要一個試探的過程,熟悉過後自然會放開。

這個時候,家長就該給孩子一段時間,讓孩子來適應,而不是必須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就玩得很嗨。當然,父母也可以給孩子做個示範,讓孩子知道如何去跟陌生的人開始認識,並慢慢變得熟悉起來。

3歲以前“怕生”並非壞事,這3個情況不要強迫孩子融入小夥伴

3、孩子性格內向怕生

性格內向的孩子是比較容易怕生,很多小朋友一起玩時他只能在旁邊觀望著或者字也想參與進去,但不知道如何開始。

生活中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孩子們之間的群體活動,或者自己為孩子創造一些這樣的聚會,讓孩子長期處在社交的氛圍中,即使不主動參與,也能在耳濡目染中吸收各種各樣的信息。孩子積累的經驗越多,就越知道如何去與人交流,膽子也會大起來,在群體的活動中很快就能融入進去了。

甚至我們會碰到這樣的寶寶,他在家時就差點把房屋給掀翻了,但到了外面卻異常安靜。

3歲以前“怕生”並非壞事,這3個情況不要強迫孩子融入小夥伴

這樣的情況應該不少見,這是為何呢?

這其實是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就能很放得開,但一到了陌生的城市,沒有了熟悉的人,沒有熟悉的環境,他就不知道該如何做了,束手束腳的。

但這也不能怪孩子,就連大人,再這樣的情況下,部分人都會如此。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增加孩子的人際交往經驗,讓孩子的腦子裡“有貨”。那麼要想增加孩子的社交經驗,提高孩子的情商,爸爸媽媽們可以嘗試哪些方法呢?

五福貝情商老師教大家個方法:

不要一直關在在家裡

家長應該都發現,一般不怕生的孩子,從小他們就會被放在很多人的環境下。他們的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經常帶著他們在人多的地方玩耍,見識的人多了就沒那麼怕生了。

孩子在看到眾多的場景之後,在以後任何場景中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也不至於會慌張。

3歲以前“怕生”並非壞事,這3個情況不要強迫孩子融入小夥伴

所以父母或者看護人平時要多帶孩子出門,即使是在小區裡也要多出去轉轉,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是非常多元的,就算沒有結識新的小朋友,孩子也能夠通過觀察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而模仿學習。生活體驗的關鍵在於給孩子機會,圈養在家只是保障了孩子的安全,但卻抹殺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