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一下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


開元寺也是福建省內規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寺內的大雄寶殿又稱紫雲大殿,是開元寺主體建築,建於明崇禎十年。大殿面闊九間,進深六間,建築面積1338平方米,重簷歇山頂,通高20米。

前簷重簷下橫匾書“桑蓮法界”四字。

其中弘一法師紀念館位於開元寺內東側,原為佛教博物館的第五展室。館內展出的圖片生動地展現了弘一法師的生平事蹟;展出的弘一法師遺留實物及墨寶字畫、真跡和有關文物,包括著名畫家徐悲鴻所畫的弘一法師油畫像及豐子愷的作品,令人歎為觀止。

泉州灣古船陳列館位於泉州開元寺東面,二層結構,通體紅色,屋脊兩端高高反翹,是典型的閩南“皇宮起”建築風格,館內展示著一艘宋代古船及其出土物。

寺內的建築有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是比較典型的閩南風格建築。

閩南民居建築從建築形式的角度來說,並沒有一種極張揚的、類型化的形式,但它在磚石牆的裝飾及美化上卻有著較為特殊的表現。

認定建築的要素時,主要是從四個方面來談,即空間性、實用性、物質性和審美性。

從審美的角度看,閩南的紅磚牆反映著其地域的風格特性,形成了所謂的閩南風格,這種風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因素,雖然已無法追溯其產生的淵源。

但從整個中國建築史瞭解所知,閩南民居特別是磚石混砌和牆面的裝飾及色彩紋樣在中國建築史上有它獨特之處,因而有學者認為這個區域的民居是屬於“紅磚文化區。

閩南建築牆的構造和裝飾的最大特點是牆石混砌,即“出磚入石”,它就是磚與石兩種不同材料的混砌,其造成一種裝飾美感在於石的表面與磚的表面產生質地的對比,石塊作為面、點,而磚縫作為線,這之間產生點、線、面的組合,那麼這種點、線、面組合,某種程度上產生一種整體面積上的韻律,這是其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