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國家長的一封信:承認孩子平庸,是對孩子最大的培養

每一位家長都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可以成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很普遍的心理現象,但是世界這麼大,真正成為佼佼者的少之又少,大多數人都生而平凡。

致中國家長的一封信:承認孩子平庸,是對孩子最大的培養

沒有家長不愛自己孩子的,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了可以擁有一個完美的、不平凡的人生,為了達成這個目標也是在不斷的給孩子"鍍金",想讓孩子多方面甚至是全方面的發展,就像是我鄰居家的孩子,那孩子今年才五歲,是一個聽話懂事的孩子,但是據我的瞭解,真的是不得不說他的家長對他要求太高了,每天早上起來要練習一個小時的鋼琴,然後去幼兒園上課,等中午的時候又直接把孩子送去學習珠心算,下午放學的時候也是送去興趣輔導班學習美術或者是舞蹈,聽說週末的時候也是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不僅是對孩子安排了很多特長培訓,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是非常的上心,每天都會找老師瞭解孩子的情況,每一次不論是小測試還是大測試,如果滿分是100,那就要求孩子不能低於95分。

我經常聽到那個小孩的哭聲,覺得特別的心疼,不是我這個人太愛多管閒事,確實每個人的想法安排都是不同的,為人父母對孩子有期待也是正常的,但是站在我個人的觀點上來說,對孩子過於高要求,真的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

致中國家長的一封信:承認孩子平庸,是對孩子最大的培養

一:理性看待孩子學習能力

1.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長

哪有人樣樣精通、十全十美呢?就像你不能要求愛因斯坦譜出《月光奏鳴曲》,也不能強求貝多芬研究出"相對論"一樣,同理而言,每個孩子也都是有自己擅長的領域,這就要看孩子的天賦問題還有他們對什麼感興趣,如果你的孩子喜歡畫畫,你卻強烈要求她去學習拉小提琴,孩子從一開始就缺少了興趣的支撐,所以很難達到理想中的效果。

2.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孩子的心智尚不成熟,不論是自制力還是智力都需要去培養和提升,這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很多家長急功近利,急切的盼望孩子儘快獲得在某一方面的成功,過於重視結果而沒有考慮到整個過程,這就是忽略了孩子的發展性。

3.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有很多家長,就像是我鄰居家的孩子,才5歲就被安排了這麼多課程,休息的時間都可能不夠,這就會導致孩子精力不夠,身心俱疲,不但學習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引起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致中國家長的一封信:承認孩子平庸,是對孩子最大的培養

二:父母過於殷切的期望,會出現什麼結果?

1.父母產生焦慮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說:"小的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一生將會是金燦燦的,但殘酷的是,大多數人迎接的都是平凡的一生。"

很多父母可能都接受了自己平凡的命運,但是又不甘心,所以把希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想要孩子的人生變得不平凡,所以對於孩子的成長髮展他們是格外的關切,這種殷切的期望,除了給孩子帶來壓力之外,其實父母也會承受不少的心理壓力,孩子的絲毫波動變化,都會讓父母變得焦慮不安

2.孩子心理負擔重

新加坡有一個大學做了這麼一項實驗,他們做了一項跟蹤實驗,實驗內容是觀察了300個家庭,研究的結果表明:家長對孩子們的控制力度越大,孩子變現出的焦慮情況就更加嚴重,容易出現焦慮、猶豫、自我批評的心理傾向。

對於父母的期望,孩子會倍感壓力,雖說有壓力才有動力,但是如果超負荷,那麼可以原本一個成績平平的孩子就會產生沉重的心裡負擔。

3.傷害親子間關係

面對家長的安排,孩子往往都是順從的,因為他們不想讓父母失望,也不沒有能力去反抗,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逐漸增長,他們的自我意識也是逐漸增強的,還有一部分叛逆心理作用,孩子開始更想去遵從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開始反抗父母,甚至與父母作對。

所以說,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有時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當他們承受不住來自於父母的強制性選擇時,就會反彈,開始反抗。

聰明的父母會承認自己的平凡,也要學會承認孩子的平凡,放下沉重的焦慮。

其實,承認孩子平庸,對孩子才是最大的培養,家長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平庸並不代表失敗,請正視孩子的平庸。

致中國家長的一封信:承認孩子平庸,是對孩子最大的培養

三:正視孩子的平庸

1.平庸並不是失敗,是人生常態

不可置否的是,面對現實,每個時代都有偉人的誕生,但同時也會有千千萬萬的平凡人出現,我們的孩子也只不過是這千千萬萬中的一個。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快樂和幸福,家長們不必為了孩子的未來過於擔心,有時候順其自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讓孩子擁有一顆平常心,健康快樂的成長,做自己喜歡又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生也是具有意義和價值的。

2.接受孩子的平庸,才能幫助其更好的發展

接受孩子的額平庸也並不是意味著就讓孩子甘於平凡,消極的度過這一生,而是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要想人生變得豐富多彩不平凡,就要踐踏實地的努力奮鬥,教會他人生沒有捷徑這一道理,這樣孩子才會變得堅忍不拔。勇敢積極地面對人生。

家長的本意肯定都是好的,但是卻不明白,"不完美""平庸"的人生並不等於失敗的人生。

正視孩子平庸的同時,家長們也要幫助孩子去挖掘和探索興趣特長,學會挖掘孩子的閃光點。

致中國家長的一封信:承認孩子平庸,是對孩子最大的培養

四:如何做有慧眼的家長

1.多帶孩子嘗試新的事物,發現興趣所在

如果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可以選擇帶孩子去參加一些興趣班的體驗課,看看孩子喜歡什麼,對哪一門特長班更感興趣,只有感興趣了孩子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切忌一把抓,這樣可以減少因為強迫孩子學習他們不喜歡的東西,從而產生的厭學心理和逆反心理。

2.尊重孩子的選擇

家長最容易出現"隨大風"的現象,比如看到別人家的小孩彈鋼琴談的很厲害,就想讓自家小孩也去學;看到電視上說學習舞蹈可以讓孩子的氣質更好,就想著讓孩子也去報名。其實,家長應該更多的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徵求孩子的想法和選擇,要尊重孩子和認可孩子,不能因為受到外界的干擾就強制性的讓孩子去放棄自己的愛好。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並不是為了完成父母的期待,也不是為了成為某一領域的傑出人物,孩子是為了成為他們自己,人生只有一次,為什麼不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讓孩子開心愉悅的成長不是我們的目標麼,所以,多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想法,多支持孩子的選擇,讓孩子為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奮鬥吧。

我是炅媽育兒,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