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凡是看過封神演義的朋友們,也許都會有一個疑問,西伯侯姬昌的周朝到底是起源於什麼時候的,很令人費解,書中也僅僅提到了是軒轅黃帝大戰蚩尤勝利之後,留給姬家的寶物,在沒有別的任何解釋。這更加令人想知道周朝到底有著怎麼樣的歷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關於“周”的傳奇故事。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起源,姜嫄生“稷”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有邰族”的部落,這裡住著一個非常美麗的姑娘,她就是姜嫄,後來他因為貌美嫁給了另一個部落的首領,名字叫做帝嚳。婚後二人非常的恩愛,但很奇怪的是婚後好幾年,姜嫄卻是一直沒有懷孕。

直到有一年的冬天,下著雪,姜嫄去對面的大山中去撿柴火,很快的就撿了一大捆,準備往回走。因為剛剛下完大雪的原因,路都被厚厚的大雪把路封死了,導致她無法辨認回家的正確路線,只好憑著感覺往回走。就在這時候,她忽然看見前面有一行巨大的腳印,而這些腳印正是自己回家的方向,姜嫄高興極了,就當她與這些腳印接觸的瞬間,卻驟然感覺自己身體的某個地方被什麼東西觸動了一下,姜嫄也沒有太過在意,但回家之後,她卻發現自己懷孕了。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直到分娩那一天,族裡的接生婆幫她接生,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費了好大的周折,竟然生下了一個大肉球,族裡人直到姜嫄生了一個紅通通、圓滾滾的大肉球,可是嚇壞了,一直認為這生下的是一個不祥之物。甚至有人說:“這一定是一個妖怪,是一個禍根,一定要把它扔了”。

姜嫄也受不了大家的責怪,也覺得自己生了一個怪物無法面對大家,於是便決定自己偷偷的將它扔掉,於是也不顧剛剛生產,拖著虛弱的身子將這個大肉球扔到了門外的大路上。說來也很奇怪,路上的牛、羊、馬等都好像有靈性一般,見到這個肉球非但沒有踩上,還紛紛繞道走。

姜嫄聽說了此事後,便派人將這個肉球撿起來扔到深山裡去。沒過多久,那個人垂頭喪氣的回來了,對姜嫄說道:“我剛要扔的時候,山中不知道什麼時候出來了一群獵人,他們有說有笑,根本沒有想走的意思,我怕讓他們看見再說閒話,就沒敢扔”。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姜嫄聽後想了一下說,那就把它扔到水裡淹死吧。此時的天是冬天,天寒地凍,河中都結了厚厚的冰層,那個人將他放在冰上,尋思淹不死怎麼也就凍死了。嘴裡還唸叨著:別怪我,誰叫你是怪物呢。

這個人剛要走,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之間天空中的鳥兒一同盤旋著向這個肉球飛來,並打開自己的翅膀將肉球包裹住,密不透風,扔肉球的人在一旁看呆了,無意中的大叫了起來,鳥兒受到了驚嚇,紛紛飛上天空,同時不忘將肉球用它們的腳緊緊的抓住不放。等飛到了一個山峪中的平坦之處,繼續用自己的羽毛溫暖它。不知過了多久,這個肉球竟然自己慢慢開裂,從裡面鑽出一個粉嘟嘟可愛的小孩,可能是餓了原因,一出來就哇哇直哭個不停。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有個撿柴的人聽到了孩子的哭聲,跑來看到了這一奇異的景象,他趕緊跑回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族裡的人。姜嫄也聽說了此事,知道了自己生下的肉球原來不是什麼妖怪,飛快的跑去山峪中尋找她的孩子,當她跑過去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正在一頭猛虎懷中甜甜的吸吮著虎奶,猛虎看見姜嫄後,看了她一眼,便大搖大擺了走開了。姜嫄趕緊上前將自己的孩子抱了起來。

在回去的途中,姜嫄發現了一直剛下生不就的幼虎正迫不及待的向著剛才那隻猛虎撲過去,原來,這隻猛虎為了餵飽姜嫄的孩子,把自己的骨肉生生的捨棄了。看到這裡,姜嫄已然明白,這是神靈的庇佑,自己的孩子是神靈賜予的啊。後來姜嫄給這個孩子起名為“棄”,就是拋棄過的意思。而這個棄就是周族的始祖后稷。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后稷教人種五穀

后稷是周族的始祖,關於他的記載最早見於《詩經》種的《生民》篇。同時他也被稱為農業的守護神。

后稷也就是棄在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對農業種植的天賦。他常常在野地中尋找各種各樣的植物種子回來實驗種植。無論種的是啥東西,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並把這份樂趣與周邊的小夥伴一同分享。

長大之後,棄學會了觀察泥土的特性,根據泥土的特性來選擇合適種植的植物。也會對農作物生產特性,不斷做出調整,適合什麼時候種植。只要是和農作物有關的事情,他都非常精通。周圍的百姓也因此常常來向他學習種植方法。

在那個年代,人們都以打獵和採摘野果為生,根本不懂得大批量種植糧食。所以經常餓的面黃肌瘦。棄雖然懂得種植,但一直沒喲找到一種作為主糧的植物種子,為了讓人們擺脫捱餓現象,便每天外出尋找作為主糧的種子。可他嚐盡了所有的草木果籽,也沒能找到能作為主糧的糧種。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棄跪在地上祈求上天,他的真誠和無私的精神感動了天上的女媧娘娘,便派出她的五個兒子去幫助棄。

女媧娘娘的這五個兒子分別叫做,稻、黍、麥、菽、麻,每人擁有一個布袋。女媧對他們講道:“棄要為天下百姓尋找糧種,你們都去幫助他一起尋找吧”同時還給了棄一把神鞭,能幫他開路。五人便跟著棄出發了,他們走遍了名山大川,選取糧種,五人的布袋也慢慢裝滿了。這天,正要繼續往前走,卻被一座大山擋住了去路。既然爬上了山頂,環顧四周,之間山下有著平坦肥沃的土地,可真是個好地方。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棄對五人商量說,我們用了這麼多糧種,還不知道他們結出什麼果實,我看這個地方,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我們就在這個地方試種,你們各自選擇一塊地方種,精心照料,努力摸索出這些種子的習性和種植方法,將來好教給天下百姓。

就這樣,他們六人再次一住就是三年,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他們不斷的摸索,和改良終於把這些植物的習性摸準了,還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種植攻略,最後,棄把這些糧種分發給天下百姓,並教給他們種植方法。後來人們就用稻、黍、麥、菽、麻的名字來命名五種糧食的叫法。也因此被稱為“五穀”。當時堯是部落的首領,他聽說了棄的身世和他字農業方面的天賦,就讓他掌管農業,官名也叫作“后稷”。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周人的遷移

后稷死了以後,他的後代繼承了他的職務,繼續管理農業。大約過了十世多,也就是不穴出的時候,夏朝政治衰敗,不穴出丟了官職,雜居於戎狄之間。后稷一族繼續繁衍,不穴出的兒子是鞠,鞠的兒子是公劉。公劉所處的時間大約是夏末商初之際。

《史記》說:“公劉雖在戎狄之間,復修后稷之業,務耕種,行地宜,自漆,沮渡渭,......百姓懷之,多徒而保歸焉。”

後來,公劉覺得原來居住的地方已經不適合本族的發展了,所以另選了一個適宜之地——豳(bin),然後,進行了舉族遷移,這是公劉在世時做下的一件大事情。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公劉在死後的第七代上,祖業傳到了古公檀父手裡,他重操先祖之業種地務農,修德立義,豳地漸漸的興旺富強起來,物產豐富,人民安居樂業。其他地方的貧苦人聽說古公檀父仁慈,豳地富裕,紛紛都遷移了過來。

戎狄部落的首領見豳地民多物豐,就向古公檀父索要財物。古公檀父一點也沒有吝嗇,慷慨給予。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的戎狄得寸進尺,認為古公檀父好欺負,再次向他索要土地和人民。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周族人都非常的氣憤,想要與戎狄部落相拼,可被古公檀父拒絕了。對老百姓到:“只要老百姓能安居樂業,誰在這塊土地上當首領一樣。我絕不會為了權力而讓我的子民流血的,我願意把這塊土地讓給戎狄。”舉國之人被古公檀父的仁慈所感動,全族上下跟隨著古公檀父一起離開了豳地,開始了第二次的遷移。

古公檀父率領族人跋山涉水來到了岐山的腳下。在這裡他們看到了一片開闊的原野,不僅土地肥沃,而且水草也很茂盛。大家一致都認為這是塊好地方,於是,這一族人就此定居了下來。

西周姬昌的先祖到底是誰?又是什麼時候建立起的“周”?答案在這

之後,古公檀父致力於拋棄戎狄風俗,建造城郭室屋,建造宗廟,設定官職,還將國號改為了“周”。周即是開闊原野的意思。周族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古公檀父的貢獻,所以,在三代之後,當西周得天下後,古公檀父被追封為太王。

以上便是周朝的傳說與歷史來歷,他們的祖先原來是后稷,遷都到西岐的是古公檀父,前者或許可以成為傳說,但後者卻是有書記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