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數據者得天下,為什麼阿里數據成了“最強大腦”

一季又一季的《最強大腦》,不僅讓我們見識了什麼是真正的“神仙打架”,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位“天才”選手燃燒自己的小宇宙,讓我們看到了潛能的力量。

不過在倪叔看來,選手們釋放洪荒之力的背後,其實是數學思維的閃閃發光。一直以來,數學作為現代科學的基石,幾乎與所有現代科學都密不可分,特別是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近年來對於大數據的應用場景,以及各行各業對大數據處理和分析的應用,已經愈來愈普及了。

數據顯示,中國大數據產業2018年整體規模達到4384.5億元,同比增長24%,預計到2020年規模將達到6605.8億元。當中國大數據產業生態不斷完善,邊際不斷擴展,毋庸置疑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藍海之上的選手們,爭相走進應用落地、數據賦能的全新時代。那麼,誰又能成為這片藍海之上的“最強大腦”呢?

1

數據背後的“超能力”

月薪5千和5萬的運營,背後差的是什麼?

倪叔身邊的一個真實案例就是,一個電商行業做運營的朋友讓自己實現薪資翻十倍的秘籍,居然就是掌握了一門數據分析的能力:通過市場數據分析,實現了業績的翻倍增長。

懂數據者得天下,為什麼阿里數據成了“最強大腦”

無獨有偶,這種數字化運營的策略不僅應用在個人的職業生涯,也被各大品牌爭相追捧。

就從近來異常火爆的咖啡、奶茶、鮮榨果汁等飲品現制業(簡稱新飲品)新式茶飲市場來說,三家頭部品牌星巴克、瑞幸、喜茶,雖然從市場定位、商業模式、主打產品方面各有不同,但它們之間的差異性卻越來越小,這也意味著其面臨的競爭越來越大。

於是,三家頭部品牌也各自在數字化運營上大展拳腳。星巴克通過AI技術瞭解用戶需求,通過大量的數字來分析用戶的需求,最大化優化用戶體驗,並可以根據消費數據研發新產品並用於選址等商業決策;

瑞幸懂營銷懂裂變,根據在線用戶的消費數據、地點信息科學決策,決定四種門店的選址及服務類別;而喜茶則打造了一個喜茶Go小程序,其背後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化平臺,其中打通了門店收銀、供應鏈、員工即時溝通、運營等系統,真正讓顧客從線下走到線上。

三家品牌的數字化運營各有特色,在洞悉目標用戶的心理之後,也設計出了有效的數字化用戶體系,這也就難怪能各自從賽道中脫穎而出了。

當然,各行各業關於這樣的“品牌人群運營”更是不在少數。數據分析師甚至一度成為了緊俏熱門的職業。

如果說數字化運營就像是為品牌提供了品牌人群運營的一個“營銷大腦”,那麼此次的天貓雙11,更是把數據的“超能力”用到了極致。

阿里的整合營銷能力,每一個互聯網從業者有目共睹。而今年的雙11一大特點是,阿里的生態能力進一步凸顯。在全民開喵鋪、蓋樓大挑戰、贏心願大獎等多形式多維度的玩法裡,滿足了不同用戶的需求。

特別是繼一張2019年雙11商家數據作戰大圖之後,阿里數據又攜手80個品牌打造出雙11趣味數據海報,不僅別出心裁,更是讓我們看到了數據在品牌端的重要性與普適性。

懂數據者得天下,為什麼阿里數據成了“最強大腦”

10月中旬,阿里數據推出

《2019年雙11商家數據作戰大圖》,目前閱讀超過40萬

懂數據者得天下,為什麼阿里數據成了“最強大腦”

10月下旬阿里數據攜手80家品牌商打造趣味數據海報集錦

2

阿里數據賦能打通的上升路徑

最近兩年,品牌商和服務商頻繁提起的兩大關鍵詞:消費升級和市場下沉,讓我們看到了這個日新月異的競爭市場。

阿里旗下的數據產品“生意參謀”和“數據銀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不斷生根、發芽及壯大,為了更好地幫助品牌商及服務商應對市場,並利用數據賦能更為精細化的消費人群運營。

如果說此前生意參謀的服務模式經歷了從以單場景、單店鋪、純數據的服務內容為主到為新零售中全域數字化商業提供全品牌、跨場景的個性化服務新階段,那麼此次的“智能行動力”再次升級,可以說是其針對複雜交錯的商業環境做出的又一迅速反應。

尤其是選擇在今年雙11前夕進行升級,這節奏已然讓人關注。此次新增的智能診斷、建議、優化、預測等“智能行動力”,能夠幫助商家極大提升運營效率。其中,一些核心的升級功能點包括:

1、品類羅盤:異常預警、智能診斷;

2、流量縱橫、品類羅盤:熱詞挖掘、搜索優化;

3、流量縱橫:頁面裝修千人千面;

4、內容洞察:高潛達人自動匹配;

5、業務專區-會員管理:會員招募即時引導;

6、人群管理:潛力人群全域運營。

可以說,作為阿里巴巴官方統一的數據服務平臺,生意參謀全渠道、全鏈路、一站式的服務定位早已深植於用戶心中。

而阿里數據另一大商家端數據產品數據銀行,則針對大促期間人群運營,推出“作戰大圖-數據銀行特別版”,十分走心,一舉擊中了品牌用戶的內心。

一直以來,數據銀行致力於幫助品牌建立全面的消費者數據資產管理,幫助他們從管理消費者整個生命週期的維度去運營消費者,而在間接服務消費者方面,數據銀行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

懂數據者得天下,為什麼阿里數據成了“最強大腦”

就像是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最給力的“助手”,數據銀行能夠實時迴流沉澱品牌在線上線下和消費者的每一次互動,追蹤品牌消費者的全鏈路狀態,並在阿里巴巴的大生態體系內激活、應用,幫助品牌持續累積消費者資產,催化品牌與消費者關係。同時,品牌數據銀行還為品牌主提供了自主運營消費者數據的陣地,幫助他們實現消費人群的生命週期管理優化。

生意參謀和數據銀行,就像是相輔相成的一套組合拳,在構建數據賦能的模型上,從容打通了一條上升的路徑。

懂數據者得天下,為什麼阿里數據成了“最強大腦”

3

數據中臺,商業生態的又一次飛躍

都說懂數據者得天下,大數據時代,若說阿里數據是行業的“最強大腦”,自然是有其理論依據的。

近年來的一個熱詞,數據中臺就是最好的例證。阿里巴巴作為第一個提出中臺項目的企業,正是“第一個吃螃蟹的”。

這種前瞻性,無疑是一次大飛躍。就像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數據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朋新宇所比喻的,如果數據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石油,那麼數據中臺就是數字經濟時代的煉油廠。

進一步來說,數據中臺作為承載了阿里巴巴過去20年對數據智能的思考和實踐,目前已經沉澱成為雲上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和完整的生態體系。

而這個生態系統更為重要的意義恰恰在於,它在阿里巴巴經濟體的商業場景中所發揮的巨大賦能作用,並由此催生的商業生態的又一次飛躍。

目前,阿里雲上數據中臺已經形成“中臺核心產品+專家諮詢服務+生態交付合作“的運作模式。而在一個個商業場景中,數據智能讓4.2億消費者體驗0秒極速退款、數千個品牌基於數據智能進行新品創新,讓小二擁有CEO一樣的決策能力……

可以說,正是這些能力在雲上的全面輸出、能力全面開放、生態全面被集成,成為了企業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增長引擎。

走在前面的阿里數據中臺,也走得又快又穩。在經歷了所有阿里生態內業務的考驗,包括新零售、金融、物流、營銷、旅遊、健康、大文娛、社交等領域之後,數據中臺已經建立起除了自身內核能力之外,向上賦能業務前臺,向下與統一計算後臺連接,融為一體的新模式。

“這樣的改變不單會發生在零售、服務等第三產業,隨著IoT、5G技術的成熟,數據智能將為第一、第二產業帶來全新的商業價值。”如朋新宇所說,數據中臺所連接的商業,必然在未來給我們更多的驚喜與想象。

用數據開啟更大的世界。而這,恰恰是你無法想象的邊界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