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以大數據打造「最強大腦」,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智能化水平

導語

近年來,合川區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建成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推行實戰智能化,實行服務管理網絡化,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提升了區域社會治理效能。其中,合川法院先行先試建設了易解平臺的應用子平臺——合舟共濟e+平臺,平臺以“數據共享、機制共建、訴調對接、糾紛易解”理念為引領,整合司法調解、人民調解、行政調解、行業調解等所有調解資源,為群眾解紛提供“全流程”在線服務,力促實現“一個平臺解紛、一致規制自治”。

——《重慶日報》2018 年 7 月 31 日第3版

合川以大数据打造“最强大脑”,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

“把工資發給我們!”

“發工資,讓我們回家過年!”

……

今年春節前夕,合川區釣魚城街道花灘社區綜治專幹唐于波在上班時聽見一陣喧鬧。他順著聲音找去,發現幾十人組成的隊伍,邊敲鑼打鼓,邊大聲呼喊。

唐于波瞭解得知,這是附近工地的農民工,因臨近春節沒有領到工資,採取這種方式表達訴求。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唐于波立馬拿出手機,打開“社區E通”APP,將這起事件上報到合川區網格信息管理系統。

另一頭,網格化信息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員第一時間發現了該條信息,立即通知相關部門,要求及時處理回覆。最終,釣魚城街道會同相關部門對此事進行協調,幫助農民工們拿到了工資。

該起事件的成功解決是合川區運用“互聯網+”智能化技術,化解矛盾糾紛的縮影。據瞭解,近年來,合川區堅持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創新社會治理,建成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推行實戰智能化,實行服務管理網絡化,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提升了區域社會治理效能。全區刑事發案總數、到區信訪人次連續3年大幅下降,司法公信力、隊伍滿意度連續3年排名全市第一位,群眾安全感保持前五位。

4309個網格員

手機線上“打點、簽到、記事”

和唐于波一樣,在合川區,每個網格員通過手機終端安裝“社區E通”,可以進行每天的“打點、簽到、記事”。

“我們在全區推行‘社區E通’工作軟件,簡化錄入方式,提高錄入效率,並將使用範圍擴大到網格員、基層幹部,實現矛盾糾紛應錄盡錄。”合川區綜治辦相關負責人說,為提高網格管理水平,2014年,合川區主動運用“互聯網+”技術,結合合川實際研發建設了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為全區4309個網格員配備手機終端。

合川區龍鳳鎮的網格員周家華,每天上班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打開手機上的“社區E通”APP簽到,隨後開始一天的轄區巡查走訪工作,而他們的行動軌跡也會在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的大數據庫中顯現。

“‘社區E通’經過4年的運行,目前已將全區人、地、事、物、情、組織等850餘萬條基礎信息採集到系統,形成了全區統一、資源共享的數據庫,實現了大數據智能化管理。”該負責人介紹,同時,網格化管理信息系統按照“一個系統、兩級閉環、三級平臺、四級責任、五步流程”的管理辦法,對社會治理事項實行流程化分級辦理,下一級辦理不了的事項,依託三級指揮平臺逐級向上提交,上一級指揮平臺受理後,按照職能職責,逐一交責任單位或責任人員辦理。通過上下聯動、層層把關,確保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

“大數據”破案

築牢社會治安防控網

2016年10月的一天晚上,合川區一公司老闆酒後駕車,撞傷了一名環衛工人。該老闆見四下無人,駕車逃跑。

接到報警後,合川區公安指揮中心立即調出公共視頻鎖定肇事車輛。但當民警控制肇事車輛時,犯罪嫌疑人已棄車而去。

幾天之後,合川區公安局指揮中心大數據顯示,犯罪嫌疑人出現在人流集中的商場,“從天而降”的民警迅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

“這起案件是我們依託大數據中心,以實戰應用為導向,確保精細高效破案的縮影。”合川區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該區建起了高空瞭望、物業小區WIFI感知系統、智能分析、人像識別、“車臉”識別等“雲武器”。合川區公安局依託大數據中心,以實戰應用為導向,推進智能警務建設,啟動以“在線融合、智能應用、預測預判、精準服務”為標誌的智慧警務建設,探索建立了在“最強大腦”引領下的智慧警務新模式,全區在反恐維穩、公共安全、偵查破案、社會治理等工作中的智能化水平大大提升。

同時,合川區積極加強應急聯動資源整合,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建設,系統接入公安、交通、市政、反恐和社會單位的公共視頻2.5萬餘個,形成了一個強大的視頻巡查、研判、會商、指揮系統,這些依託大數據打造的智慧警務平臺,為築牢社會治安防控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據瞭解,去年,合川區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收集案件線索534條,破案667件,成功預測預防重大案件和重大事件8起。

首個“糾紛易解平臺”

讓化解矛盾有了科技依託

今年4月23日,合川區合陽城街道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調解員老楊通過電腦打開“合舟共濟e+平臺”,收到市民粟某發過來的調解申請。

“粟某3年前向張某出借30萬元,張某至今拖欠不還,所以通過平臺申請調解。”老楊回憶說,他馬上通過平臺上登記的電話號碼,聯繫了當事人雙方,簡單瞭解情況後,約定雙方當天下午到申明亭調解工作室調解。

“這起糾紛標的額比較大,而我對民間借貸糾紛法律適用理解還不夠。”老楊說,他馬上聯繫了合川法院民二庭專職調解員程楊進行指導調解。

最終,這起民間借貸案件,在法官的指導和人民調解員的努力下得到了妥善化解。

老楊用的“合舟共濟e+平臺”到底是什麼?原來,該平臺是重慶首個“糾紛易解平臺”,於去年9月19日在合川區人民法院上線運行。至此,化解矛盾糾紛也有了科技依託。

據介紹,“合舟共濟e+平臺”推行“互聯網+多元化解”的糾紛化解新模式,提供訴訟風險分析、化解方式建議、法律規定推送、類案檢索推送等服務,實行在線諮詢、調解、立案、確認、轉辦,在線調處糾紛數量達調處總數的20%,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化解矛盾糾紛。

記者登錄“合舟共濟e+平臺”看到,平臺上設有當事人自主登錄、選擇調解、在線調解、網上立案銜接等功能模塊。

“當事人可在線選擇調解員,選擇‘線下’座談調解或是‘線上’遠程視頻調解。案件調解成功,錄入雙方當事人信息即自動生成調解協議書,在平臺一鍵立案後流轉至法院,由法院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合川區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平臺辦結案件平均週期僅為7天,司法確認均免費,在線司法確認也省去了當事人到處跑腿的麻煩。

據統計,2018年以來,該平臺調解糾紛1029件,調解成功1017件,平均辦理週期7個工作日,已對提起申請的313份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