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慧如何造福患者?

巔峰對決

6月30日,全球首場神經影像人工智能“人機大賽”總決賽在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這場人類醫生和AI選手“BioMind天醫智”的巔峰對決中,“AI”最終以高出20%的正確率戰勝了由25名全球神經影像領域頂尖專家、學者、優秀臨床醫生組成的人類戰隊。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AI獲勝——意料之中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第一輪比賽在由15名醫生組成的A組戰隊和AI選手“BioMind天醫智”之間展開,他們需要在30分鐘內分別答225題,內容有關顱內腫瘤CT、MRI影像判讀,其中人類選手每人回答15題。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選手賽前抽籤決定座次

比賽正式開始,AI選手只用了不到15分鐘就答完了225題,人類選手則奮戰到最後一刻交卷,最終醫生選手和AI的正確率為66%:87%,AI獲勝。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A組比賽結果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大夫們在進行交卷前的討論

AI同樣在15分鐘內完成答題,宣佈最終結果前,觀眾們用掌聲鼓勵大夫們,希望人類醫生能扳回一局,但最終醫生選手和AI的正確率為63%:83%,勝券仍在AI手中。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B組比賽結果

對於這場和AI之間的比賽,參賽的醫生選手們怎麼看?

大家都關心人機大戰人勝還是機器勝,我覺得勝負並不那麼重要,我們站在這裡想傳達的是:人機攜手,造福大眾,健康中國。

AI如何與醫生攜手造福患者?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選手比賽中

經過這場比賽,人們已經看到了AI技術在醫療上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在臨床應用中如何當好醫生的助手來幫助患者?

以此次決賽中B組比賽主題為例:

24小時內預測患者顱內血腫是否擴大並及時干預,是臨床降低腦出血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然而臨床中,雖然血腫擴大可通過降低血壓、早期用止血藥物預防,但如果預測失誤,盲目用藥降低血壓,也存在出現外周缺血、血栓等情況的風險。

據介紹,目前臨床上的預測方法是注射碘造影劑,最佳陽性預測率約為70%。而AI通過對海量疾病信息的深度學習,血腫擴大陽性預測率或可達85%-90%;且AI預測無需給患者注射造影劑,降低潛在的腎臟損害或適合碘過敏不能耐受者。

這樣相對準確的預測結果來源AI超強的學習能力和大數據的支撐。

本次比賽結束後,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大數據中心將繼續完善“BioMind天醫智”學習成果,組織多場國際、國內對抗賽,逐漸推動其與全國甚至全球神經系統領域醫生的全方位切磋,為未來將其推向臨床做好充分準備。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評委點評

更令人期待的是,BioMind天醫智”目前已經提交國家藥監局審批,有望明年可以投入到臨床應用中去,成為輔助基層醫生,特別是偏遠地區基層醫生如何閱讀、診斷、預測片子的學習和培訓工具,方便腦病患者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高品質、個性化的診療方案。

此外它還能夠幫助醫生完成初篩和評定,最終由醫生進行印證判斷,提高工作效率,節省重複機械工作,特別是在判斷結果不一時,可提醒醫生避免漏診誤診。

AI完勝人類“最強大腦” 未來人工智能如何造福患者?

△選手和評委合影

人工智能的未來應用

如:

  • 神經病理切片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
  • 腦神經疾病患者的智能護理;
  • 依據患者診療數據,AI定製個性化治療方案,輔助醫生決策;
  • 腦卒中後遺症、帕金森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肢體及語言康復智能化輔助訓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