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大多數體制內醫生還不出來?

為啥大多數體制內醫生還不出來?

當前,醫生走出體制乃至創業,越來越成為醫療行業一股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早在2017年,掌櫃也曾寫過《深度 | 名醫為啥現在走出體制?》。然而,從整體結構比重上看,走出體制的醫生仍屬少數派,大多數醫生至今還不出來更沒創業,不想者有之,不會者有之,不敢者也大有人在。

想來似乎不太應該是這種狀況!你要說貪戀事業編制吧?國家正加快取消事業編制;你要說體制內隱性好處多多,那就嚴打紅包回扣等灰色收入、切斷藥品耗材利益鏈,打到你不敢拿不能拿甚至拿不到;你要說多點執業手續難辦吧?那就乾脆實施區域註冊制,連多點都不需要院裡審批了;你要說創業證照審批太難吧?行政“放管服”力度也不小,甚至診所全面實施備案制了,還要取消社會辦醫設置規劃限制;

你要說創業風險太大失敗了咋整?全職創業是險棋,那就允許你兼職創業或停薪留職創業;你要說出來怕沒患者吧?那就大力推動分級診療,逐步取消三甲醫院普通門診,控制三甲醫院規模和擴張步伐;國家可謂掏心掏肺、誠意滿滿,就差點明說允許你“薅公立醫院羊毛”了。然而,大多數體制內醫生依然不走出來,可謂“國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這究竟是為啥呢?

一、體制內還有追求。有了主治、副高職稱的,想再熬熬弄個正高;評上碩導的,想評個博導;當了科主任的,還想當副院長、院長;有了省市學會常委名頭的,還想在全國學會里混個一官半職;做了全國學組副組長或分會副主委的,還想著爭取做個組長或主委;當了主委的,還想著說不定能選上院士呢,諸如此類。

這些追求有問題嗎?當然沒問題!有追求是好事,何況這也是正當追求,只能說“人各有志”。有這種追求的醫生,可以稱得上真心不想出來或創業的,至少現在還不想。或許,對他們而言,體制內的追求就是創業,而且還是創大業!人家的理想是星辰和大海,混不著跟我們這些俗氣的井底之蛙搶飯吃,顯得丟份兒不是。

二、大船結實也坐習慣了,外面小船怕禁不起風浪坐著不踏實。很多體制內醫生其實也想過走出來的,尤其是在不順或不爽的時候,比如被院長或機關官老爺擺架子窩火,比如被各種有意義無意義的考核指標壓得難受,比如被奇葩或無理患者和家屬鬧心,比如長期超負荷工作、身體感覺被掏空、生活毫無品質可言,等等。然而,睡前千條路,醒來走老路。

身處醫療這個最重視風險把控的特殊行業裡久了,絕大多數醫生的安全意識可謂深入骨髓、如影隨形。一旦走出體制甚至創業,顯然要冒風險,尤其是創業,可謂九死一生,想想還是等等看吧,安安靜靜做個美男子也挺好,別死在沙灘上就難看了。

三、“皇帝的新裝”怕暴露而不敢。無論什麼時代,平凡人總是佔大多數,只是各有各的平和凡,二級醫院醫生有二級醫院的“平”,三級醫院醫生也有三級醫院的“凡”。平凡的層級有差別,平凡的超高比重都差不多。想了不會是平凡,會了不敢更是平凡。

很多醫生往往會這樣說:我不想賺太多錢或者我根本不缺錢;辦醫療機構太累太煩不想操這個心;創業不僅需要專業和技術,更需要懂運營和管理,靠譜的運營合夥人不好找。這些常見說法,客觀上也確實存在!但有一個深層原因,醫生大多不肯講,那就是生怕“皇帝的新裝”露了餡。

這皇帝的新裝,就是帶有普遍意義的“認廟不認和尚”的殘酷現實。體制內的不少醫生之所以有源源不斷的患者,之所以受人追捧、仰慕、愛戴乃至擔任各種學會重要職務,主要還是所在的廟歷史夠久、牌子夠響、規模夠大。一旦走出去沒患者追隨,“皇帝的新裝”不就成裸奔了?!

很多醫生或許不服氣,我能在三甲醫院呆這麼多年,沒兩三把刷子混得下去嘛?掌櫃相信,三甲醫院醫生大多都有兩三把刷子,問題在於這兩三把刷子究竟夠不夠用。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用醫生走出來也能想得清楚、看得明白。只需簡單做個統計,在日常診治的患者中,究竟有多少是慕你名而不是慕醫院名來的?慕你名來的患者中,究竟有多少是衝著你的技術和專長來的?而不是圖你身後的醫院或圖個熟人便利?

在當前環境下,體制內醫生走出來乃至創業仍是大勢所趨,只是不會也不可能成為大多數!你說“溫水煮青蛙”也好,“四五十歲死、七八十歲才埋”也罷,至少總比“在外面被活活凍死”好吧,總比"四五十歲就被埋了“好吧。

掌櫃重申,不鼓動體制內醫生都走出來,也不鼓勵體制內醫生都去創業,更不認為只有走出來的醫生才是好醫生。畢竟,大多數醫生並不適合走出來更不適合創業。這不僅有醫生主觀因素,也有諸多客觀因素,譬如某些專科或病種特性決定,不是所有的醫生都適合走出去。況且,只要是治病救人,無論體制內外,醫生都是白衣天使。只不過,倘若你就是那有勇有謀又有為的少數派,掌櫃或許還能提供點參考建議,甚至還能助你一臂之力也說不準,你說呢。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