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病人不可忽視的貧血問題,該如何用藥和飲食?看醫生的總結

貧血是指人外周血紅細胞容量減少,低於正常值下限的一種疾病,常用血紅蛋白濃度進行診斷。貧血臨床表現為乏力、頭暈、食慾下降、面色蒼白等。2012年國內調查顯示,腫瘤患者貧血的發生率約為60%,其中消化道癌、乳腺癌、肺癌等發病率較高。如果腫瘤患者患有貧血,血紅細胞將不能有效地將氧氣輸送給身體其他細胞,可對腫瘤放化冷療的療效、生活質量及生存期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應重視腫瘤合併貧血患者的合理治療。

腫瘤病人不可忽視的貧血問題,該如何用藥和飲食?看醫生的總結

貧血對腫瘤患者的影響相對於其他非腫瘤慢性貧血患者,腫瘤合併貧血患者更易出現各種狀況,如在輕度貧血時即可能出現乏力、頭暈、食慾下降等症狀,且貧血患者的乏力是一種慢性持續的疲勞感,即使活動強度不太大,也會感到與活動強度不成比例的疲乏,並且很難在休息後獲得滿意的緩解,嚴重影響了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此外,貧血會加劇腫瘤乏氧,而乏氧不僅會導致腫瘤惡性進展,也會影響多種抗腫瘤治療的效果。那麼,腫瘤患者伴隨貧血的患者該怎麼吃呢?

腫瘤病人不可忽視的貧血問題,該如何用藥和飲食?看醫生的總結

腫瘤伴貧血的常見原因

1、營養缺乏:腫瘤患者由於胃腸手術及放化療等多種原因使機體合成血紅蛋白的原料,如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素攝人或吸收減少,同時消耗或丟失增加,造成貧血。其中腫瘤患者單純或混合性缺鐵性貧血的比例較高,約佔腫瘤患者的32%-60%。

2、放化療副反應:由於化療藥物及放療等副反應導致骨髓造血功能障礙,紅細胞生成減少,造成貧血。

3、慢性炎症:腫瘤患者常處於慢性炎症狀態,導致機體對鐵原子的轉運、吸收、利用發生障礙,引起功能性缺鐵性貧血。

4、失血性貧血:消化道腫瘤及大手術等可能導致機體慢性或急性失血,造成血細胞丟失增加,導致貧血。

腫瘤病人不可忽視的貧血問題,該如何用藥和飲食?看醫生的總結

缺鐵性貧血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一種貧血,常常因失血、膳食鐵的攝人或吸收利用不足引起。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因缺鐵性貧血的程度而異。輕度貧血首選膳食治療,中、重度貧血建議在食療的基礎上聯合藥物治療。

腫瘤病人不可忽視的貧血問題,該如何用藥和飲食?看醫生的總結

1.膳食治療。確診貧血後,調整膳食以進食更多含造血原料的食物是貧血的基礎治療,目的是給機體提供更多的造血原料。缺鐵性貧血患者應適量多吃富含鐵及維生素C的食物,巨幼細胞性貧血應注意攝人富含葉酸或維生素B

12的食物。然而,儘管植物性食物中鐵的含量也不少,但因其為非血紅素鐵,吸收率較低,因此素食人群鐵的攝人量應較平衡膳食人群更多。

貧血的飲食原則包括:注意平衡膳食,在此基礎上適量增加富含血紅素鐵、蛋白質、葉酸等造血原料的食物及維生素C等促進鐵吸收的食物(見表)。如每週吃1-2次動物血或肝臟,貧血糾正以後每個月吃一次動物肝臟,起到一定預防貧血的作用。另外,吃飯時注意不要喝茶、咖啡或牛奶,因為其中的草酸、鈣等成分會降低鐵的吸收。

腫瘤病人不可忽視的貧血問題,該如何用藥和飲食?看醫生的總結

2.藥物治療。對於中度以上貧血或者已經有貧血症狀的患者,往往很難通過膳食進行糾正,一般建議藥物治療。缺鐵性貧血可以選擇口服鐵劑治療,包括片劑、腸溶衣片劑、緩釋片劑、膠囊、液體和滴劑,建議兩餐之間空腹服用,這樣吸收效果最好。副作用包括:惡態心、嘔吐、便秘、腹瀉。腸溶片消化道副量作用較少,但吸收率會低一些。補鐵的同時補充維生素C有利於鐵的吸收。針對葉酸、維生素B12缺乏的患者可口服補充葉酸或維生素B12治療。對於炎症相關性貧血的患者可考慮採用靜脈補鐵,結合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而對於放化療導致的貧血可採用升白藥物治療。一般貧血治療需要2周至1個月的時間才能將鐵儲備完全補上,建議1個月後複查血液學指標,再調整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