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老人加工的柿餅與眾不同,晒好後每斤只能賣5元一斤,因為啥


澠池的段村鄉,有一個古老的石頭村叫趙溝村,據村民們說這個村子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由於地處深山,年輕人大多搬出山外或外出打工,村子裡已經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大多留守者一些老年人在這裡依然過著傳統的農耕生活。每年秋天,村民們都有加工柿餅的傳統習慣,當地的傳統牛心柿也很有名氣。我們在這裡遇到了剛採摘柿子回來的趙安良大爺和鄰居在大門口聊天休息。

和大爺打過招呼,老人熱情地邀請我們回家歇會喝口水,大爺住的院子是當地的傳統民居——三合院,正房坐北朝南高於院子三個臺階,東房為2坡屋頂,西房為一坡屋頂,高度也低於東房近兩尺,用大爺的話說就是東為上。近幾年這個老村子搞旅遊開發,旅遊公司修繕加固了村子裡的老房子,大爺家的老房子已經修繕完畢。

趙大爺放下擔子用手擦了把頭上的汗水,就要給我們燒水喝,我們婉拒了老人的好意,說我們都帶的有水,問起家裡的情況,大爺說老伴前幾年走了,現在家裡就是有自己一個人居住生活,這個院子也只有東房是自己的,其他的房屋是哥哥弟弟的,不過現在他們都不在家居住。


說完話大爺開始坐下旋柿餅,問起孩子們的情況,大爺說自己2016年就已經開始享受五保戶政策,原來大爺弟兄三個,由於地處偏遠,家庭條件也不好,自己當時30多歲還沒娶上媳婦,後來通過人介紹娶了前幾年去世的老伴,老伴當時嫁進門的時候帶了2個前夫的閨女,大的已經快十歲了,小的也7歲了,養大成人後先後都嫁到了山外,老伴去世以後2個養女們平時都忙,很少回來,只有逢年過節才會回來看看自己。

2個養女雖說不是親生的,但是也是在這個院子裡長大成人出嫁的,也曾讓自己過去跟她們一起生活,但是自己在這個山村裡生活了一輩子了,早已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寧靜安逸,如今身體還行自己還能照顧自己的生活,五保戶每年國家還會給自己發放5000餘元的生活養老金,大山裡也沒啥花錢的地方,足夠自己一年的花銷了。

大爺旋的柿子是當地的一個柿子品種,叫羊布袋,個頭小、細長四稜凸起,這種柿子加工的柿餅成品只能賣5元一斤,和牛心柿加工的柿餅30元一斤價格相差甚遠,大爺說自己家沒柿子,這是別人家不要的他才摘了回來加工柿餅,人老了,閒不住,摘回來加工成柿餅,給孩子們吃,多餘的還能賣點錢,換些生活用品。


這就是大爺用刮皮刀削好的羊布袋柿子,由於不圓,只能靠手工一點一點的削皮,大爺說年紀大了也沒啥事,不著急慢慢削,能削多少是多少,累了就出去轉轉找村裡人說說話。這種柿子雖然賣相不好,但是含糖量不小,做成的柿餅非常甜,自己也吃不了多少,儘量多做點,讓孩子們回來帶到城裡慢慢吃。

問起今後的養老打算,大爺說自己晚年不計劃跟著2個養女一起生活,雖然孩子們對自己不錯,但是畢竟不是自己親生的,老伴也去世了,以後自己不能勞動了就去養老院,由國家照顧養老也挺好。孩子們能隔三差五的回來看看自己就很滿足了。

趙大爺的這種家庭情況在很多偏遠地方不是個例,雖然老了不能兒孫膝下承歡,在一起生活,但是好在最近這些年國家在養老和照度孤寡老人方面投入比較大,很多村子都建起了日間照料中心和敬老院,真正做到了無子女照顧的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老有所養。


我們準備離開的時候,看到院子裡掛著一串煮熟晾乾的玉米穗,在太陽下金燦燦的很是漂亮,大爺說這是當地人冬天必備的好東西,大家有知道這些掛著的玉米是要用來幹嘛的嘛?歡迎評論區留言!【看更多百姓圖片故事請添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