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中國電商最近幾年迅猛發展,多少實體店被幹趴下了,人們越來越熱衷於在網絡上購買商品,便利的送貨上門,讓人們都失去了逛商場的興趣,特別是對於男人來說。

可以說,電商在中國趕上了最好的時代,中國是新興大國,所有產業都在發展,而電商正在這個浪潮的前端,不停地進入人們的視線。雙十一本來是一個促銷活動日,卻被慢慢推廣成像一個節日,一年比一年的規模大。

每年的雙十一都會刷新成交額,從2015年開始的912.17億,到2018年的2135.5億,中國人的網絡消費能力可以說獨步世界。縱觀大多數發達國家,沒有一個國家的電商能與中國抗衡,不論的消費規模還是產業化,或者任何一方面,在電商方面中國真的遙遙領先。

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為什麼外國人的電子商務不如我們?

1、日本

日本的實體店非常發達,他們的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非常多,多到在任何一條街道上都可以輕鬆找到,而且便利店的價格很低,適合人們日常的消費。而在便利店裡面一般都會有各種食品,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在便利店裡面就吃到熱騰騰的便當。

在一些大型的商品需求上,一般店面都會有包裹寄存的箱子,比如你購買了大量的衣服之後,不想自己拿著大包小包回家,商家會幫你打包送貨上門。而更大的商品像衣櫃之類,服務更是體貼入微,送貨上門安裝一套流程,絕對不會給你一點麻煩。

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2、英國

英國人其實是比較喜歡在網絡上購買商品的,但是由於他們是英語國家,互聯網市場大部分被美國壟斷了,美國大量出色的互聯網公司都有在英國佈局,像google、gmail、ebay、facebook、twitter在英國都用得非常地廣,英國本土公司可以說是完全被美國公司壓制了。

3、德國

德國人是最先提出了 “工業4.0”概念的國家,他們對自己的優勢非常瞭解,對於產品來說,他們有自己的一種執著。我們都知道德國生產的商品質量很好,同時,他們也喜歡在實體店體驗商品,電子商務這種沒有真實交互的購買體驗,對於他們來說是隻是一種新鮮事物,並構不成多大的興趣,所以電商發展尤為困難。

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4、美國

美國在1995年就開始發展電商了,但一直以來進程緩慢,主要原因是什麼呢?可以這樣說,美國的電商只是零售業的補充,95年沃爾瑪在全美已經有了1300個門店,電商在它面前只是個小孩。

沃爾瑪之類的零售企業已經創辦了上百年,他們的經濟體量太大,知名度很高,不會受到多少新興電子商務的影響。而且長期的消費習慣導致美國民眾並不喜歡網絡購物,要轉換為網絡購物較為困難,電商想要拿一絲市場都不容易。

再說監管的問題,中國電商初期沒有完整的法律來管理,電商平臺充斥大量的假貨都沒人管,前期電商能快速發展與監管過於寬鬆不無關係。而美國完全不同,完整的法律會讓造假、售假者都望而卻步,而網絡平臺的租金也並不比實體店鋪租金便宜多少,物流人工的成本卻非常昂貴,著也讓電商發展大大受阻。

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另外,美國的金融服務非常發達,大多數人習慣了用信用卡支付,而突然轉換為移動支付也不習慣,而在移動支付這方面,美國還沒有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支付系統,可以想象他們的網購體驗會比中國差很多。

為什麼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這麼好?

首先,我們中國人多,網民數量龐大,電子商務的潛力本來的就無比巨大。無論什麼產業,人才的湧入都非常重要,在馬雲打響電商第一槍之後,無數人湧進電子商務這行業,為電子商務的爆發式發展提供了基礎。

其次,中國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只要抓對了民眾需求的風口,就很容易一飛沖天。大環境講,電商是越來越好做,中國經濟還在上升,消費永遠在升級,消費者看中商品的品質和更優的價格,最重要的是便利快捷,電商正符合這些要求。

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再說中國是基建狂魔,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和交通道路,讓物流的成本大大降低,加上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中國的物流已經高度發達。2018年雙十一快遞包裹高達18.7億件,僅僅用了一個星期就配送完成,這個規模體量也太驚人了。

另外移動支付中國獨步全球,2018年,我國非現金支付規模達到3768.67萬億。基本做到全民移動支付,而移動支付的優點就是付款快,安全高,人力成本降低,收銀效率增高,這對於電商來說是重要的基礎。

在中國,實體被電商完爆,但為什麼在外國,都是實體完爆電商?


總結:

中國電子商務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電商與傳統經濟一步步融合,中國電商也會慢慢走向世界中心。我相信以中國的經濟發展趨勢,電子商務國家級法律法規的完善,中國電商會越來越成熟,越做越好!

中國有三大電商平臺:淘寶、京東、拼多多。這三家為什麼會成為我國最大的電商平臺呢?我們在研究中發現,它們都做了一件事:股權激勵。股權激勵是什麼意思?顧名思義就是把股權分給員工,讓員工和老闆一起操心,共創、共擔、共享。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轉發此文後,私信我,立刻贈送《薪酬體系及股權激勵制度》《公司增資擴股協議模板》《入股股東合作協議書》《股東合作及股權協議書》《股權代持協議》《股權激勵協議書》《股權投資協議》《股東退出機制》《虛擬股權激勵協議》其中任意一份資料!並有專業老師免費為您提供諮詢服務。

關注我,持續分享乾貨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