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激盪十年》8、2014

能夠聆聽何需閱讀

點擊上方藍色標識讓曉書童說給您聽


解讀《激盪十年》8、2014

(詳細內容請收聽音頻解讀)

我們的講述到了2014年,本期節目分為三部分:

  • 一、宏觀經濟。
  • 二、商業世界。
  • 三、互聯網。


“新常態”

從2013年開始最受大家矚目環境問題就是霧霾了,2013年的時候,我國中東部地區頻繁陷入霧霾之中,尤其是12月份的,霧霾涉及了25個省份,100多個大中型城市,就連以藍天白雲、高空氣質量而著稱的“聖城”拉薩,都出現了浮塵天氣。


1984 VS 2014

2014年的5月份,《中國企業家》雜誌專門做了一期報道,題目叫做“1984VS2014,第一代大佬能否引領新時代”。

我們在解讀《激盪三十年》的時候把這一年稱之為“現代企業元年”。在這一年,柳傳志和聯想、張瑞敏和海爾、王石和萬科、牟其中和南德、潘寧和科隆,他們的集體出現,如同群星閃耀,燦若星河。

而30年後的2014年,這些人當中有的已泯然眾人,有的身陷牢獄,有人則在困頓中堅守。商業世界,人們更津津樂道的永遠是那些年輕的後來者,甚至出生於1984年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儼然成為了世界級的偶像。

在老一代的企業家中,張瑞敏可以說是為數不多的,一直屹立在浪潮之巔的人,這個時候他的心中可以說是百味雜陳,他用了30年的時間,把一家瀕臨破產的小冰箱廠,壯大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白色家電企業。

在這一年,海爾的營業額超過了2000億,進入世界500強指日可待。可是也是在這一年,受到互聯網經濟的衝擊,海爾的家電業務陷入成長乏力的困局,遍佈全國的20萬家專賣店,曾經是最鋒利的銷售利器,如今成為了“最沉重的負資產”。

這一年,海爾裁員1.6萬人,並且還要繼續裁員一萬人,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中國企業的崛起一直被看成是一次次跟進戰略的成功,在幾乎每一家成功企業的身上都能找到國際同行的影子。然而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很多企業的規模和市場佔有率都已位居世界第一。

像是聯想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製造商,華為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萬科是全球最大的房地產商,蘇寧是全球最大的電器連鎖零售企業。而很多當年被我們仰望的標杆公司都已凋零,像是美國的摩托羅拉、歐洲的諾基亞,乃至日本的索尼、松下和三洋。

解讀《激盪十年》8、2014

即刻搜索

鄧亞萍,奪得過18個世界冠軍的國乒運動員,當年舉國老小無不喜歡這個拼勁十足的“小老虎”。

鄧亞萍退役後,先是擔任申奧大使,為北京申奧立下汗馬功勞,然後以公派身份赴英國讀書,拿下了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的學位。歸國後,她進入人民日報社,擔任副秘書長。2009年年底,谷歌退出中國市場,人民日報社瞧準時機,推出即刻搜索,由鄧亞萍出任總經理。


華潤

如今的華潤旗下擁有2300多家實體企業,其中包括11家上市公司,員工總數40多萬人。

我們再來看看宋林的成績單,他2004年出任總經理的時候他才40歲,當時華潤的總資產為1012億元、經營利潤為45億元,到10年後的2013年,這兩個數據分別為11337億元和563億元,增長幅度均超過10倍。舉目全球商業界,能夠獲得如此業績的人可謂是相當的彪悍,況且,宋林以50歲的年紀,管理萬億人民幣資產和11家上市公司,在當今全球職業經理人中也能排進前10位。


“寡頭”降臨互聯網世界

這一年的中國富豪榜,前三分別是馬雲、李彥宏和馬化騰。在11月19日舉行的烏鎮互聯網大會上,早年間梁山好漢式的草莽氣質已經蕩然無存,會議被完全納入政府部門的領導之下,BAT以下的所有人參加會議,大會上,幾乎所有的話筒時間都給了八九位明星企業家,中國互聯網的江湖時代已經渺然遠去。

無論是電子商務平臺還是社交化網絡平臺,中國互聯網目前的格局是楚河漢界,各自為戰,一線寡頭與垂直門類裡的領先者選邊結盟,互為倚重,其他的中小業者則分頭投靠,避免成為危石之卵。烏鎮大會被非常默契地開成了寡頭們的聯誼會,人們聽不到任何壟斷格局被撕裂或被衝擊的聲音了。

在這一年的4月,有一組調查數據被公佈,無比真切的證實了“寡頭”的勢力。在過去的20個月裡,覆蓋人數最多的五款APP分別是微信、QQ、支付寶、淘寶和UC瀏覽器。他們全部分屬騰訊和阿里。

我們放眼前20覆蓋人數最多的APP,其中騰訊系的有7家,屬於阿里系的也有7家,百度繫有三家。另外,在所有手機用戶的使用時間當中,騰訊產品佔比達到了28%,阿里產品7.53%,百度產品為3.14%。BAT之和逼近了40%。這個數據還不包括BAT所投資參股的公司,比如像是京東、優酷。我們大致算一下,BAT已經控制了人們超過6成的手機時間。

解讀《激盪十年》8、2014


滴滴快的大戰

中國的互聯網打車起步於2012年,程維在北京創辦滴滴的同時,呂傳偉在杭州創辦了快的,這兩個人曾經都是阿里巴巴的員工。在2013年,呂傳偉拿到了阿里巴巴的投資,快的與支付寶打通,因為支付的便捷性,快的明顯超出了競爭對手一個身位。

“最好的盟友,就是敵人的敵人”,程維很快找到了前老闆的天敵。對於馬化騰來說,程維的出現,讓他突然看到了一種可能性。一次追擊支付寶的機會,當時在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上支付寶佔到了70%,而騰訊的財付通只佔到3.3%。與阿里爭奪移動支付的入口,是馬化騰當下的第一號戰略任務。

就在阿里入股快的的同一個月,騰訊火線注資滴滴1500萬美元,9月,滴滴接入微信與手機QQ,也實現了移動支付。

到了2014年的1月份,滴滴再次拿到了騰訊領投的一億美元投資。炮彈充足的程維想出了一個補貼的點子,乘客和司機使用滴滴,可以得到幾塊錢到十幾塊錢的補貼。這個想法立即得到了馬化騰的支持,雙方約定,補貼的成本,由滴滴和微信共同承擔。

在補貼政策推出的第一個星期裡,滴滴居然發出了一億多元補貼,出行訂單量暴漲50倍,原有的40臺服務器根本撐不住了。程維連夜致電馬化騰,騰訊調集一支精銳技術團隊,一夜間準備了1000臺服務器,並重寫服務端架構,程序員連續加班工作七天七夜,“到最後,有的人隱形眼鏡摘不下了,有的人直接昏迷倒地”。

率先發動戰事的滴滴打車成最大贏家,其用戶數突破1億。另外一個獲益者是騰訊,它通過補貼以及這一年春節引爆的“微信紅包”,騰訊極大地提高了自己在移動支付市場的份額,到2014年年底,他在支付市場的佔比已大幅逼近支付寶。


解讀《激盪十年》8、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