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

解讀《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

前幾日,中國銀行業協會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共同發佈了《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2018)——暨中國家族財富管理與傳承白皮書》。

報告的內容想必大家從各處渠道都看到了一些。

這裡只說幾個我們認為的重點:

一、國內私人銀行的發展非常快

24家大型銀行2018年累計管理資產規模達到12.31萬億元,相較於2017年增長了14%。其中,管理規模超萬億的私人銀行有三家,分別是招商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

報告中還統計,中國高淨值客戶總財富有6.5萬億美元,折算人民幣大約45.5萬億。雖然12.31萬億看起來非常多,但是隻佔高淨值人士總財富的27%。對三方財富管理公司來說,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解讀《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

二、高淨值人士非常重視專業投顧的建議,而且呈現出隨著資產規模越大,對專業投顧的需求越多的趨勢

整體看來,72.55%的客戶選擇全權委託或諮詢機構顧問來實現財富管理。在身價100億以上的客戶中,接受全權委託的比例達到27.27%,顯著高於其他人群。

解讀《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

全權委託即以受託人的身份,基於自身的專業分析,對客戶賬戶內的資產進行投資操作,這是財富管理的最高要求。

能實現全權委託的,首先你要獲得客戶最高級別的信任,他們才會讓你自由操作其賬戶內的資產,其次,受託人的專業能力要求毋庸置疑。

現階段大部分財富管理公司,都是金融產品的銷售渠道。以金融產品為載體,以理財為目的,這種模式並不是真正的財富管理,理財顧問的能力也很難達到能夠給客戶提供投資建議的水平。

對客戶來說,他們也只是在你這裡買理財產品而已,就跟買衣服買鞋子是一樣的。理財顧問只是相當於一個“導購”的角色,可能因為你的服務好,粘性是有的,但是這個粘性,非常脆弱。

你看,你的客戶中,超過70%都表示通過專業投資顧問來實現財富管理,你覺得,你在客戶眼裡屬於那70%嗎?

還是說你只是那不到30%,客戶只是有一些多餘限制的現金,來你這裡買個看起來比較物美價廉的產品而已。

三、客戶對新型財富管理業務的期望,是定製化、多渠道、實時化。

定製化,即根據客戶的財富目標、期望收益、風險偏好、家庭結構等設計出量身定製的投資組合方案;

多渠道,即打造線上、線下的多渠道服務平臺;

實時化,即實現投資策略、金融產品與收益率的實時更新。

解讀《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

定製化,要求財富管理公司的服務專業化;線上/線下多渠道則要求財富管理公司科技化,實時化,對應的是數據量化。

這三點,一方面要求財富管理公司提高自身的投資專業能力與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財富管理公司也要與時俱進,與互聯網交朋友。

傳統觀點認為,由於高客理財涉及的財富規模大,很難只通過一次網上溝通就完成交易,因此,高淨值人士財富管理往往意味著線下服務,意味著省不下來的人力成本。

但是,從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客戶對線上服務的接受度很高,同時,可能是對於收益的不確定性的擔憂,使得他們更希望實現多維度信息的實時更新。

擁抱技術,已經是財富管理公司必須要重視並積極實踐的變革手段。靠一個Excel表管理客戶信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使你覺得傳統方法足夠,客戶也在要求更多。數據圖表、信息展示系統,都在成為財富管理公司的基礎設施。

四、高淨值家族更關注遺產稅、婚姻風險等可能帶來的財富流失

從報告中看出,遺產稅、婚姻風險、家族成員紛爭等成為高淨值人士最擔憂的財富流失風險。

解讀《中國私人銀行行業發展報告》

說實話,遺產稅至今還八字都沒一撇,我認為高淨值人士完全不必過度擔憂。還是先處理好家庭內部問題,包括婚姻風險以及後代成員紛爭引起的家產爭奪。

大額保單、家族信託等是很好的財產保護的工具,但是工具只是工具,絕不能本末倒置。畢竟,財富只是一個家族興旺綿延的一個很必要的條件,但真正讓家族成為家族的,是家族的文化與精神。

其次,我們發現,健康問題也是高淨值人士非常關注的,確實,誰也不想有命掙錢沒命花錢。高端醫療服務可能迎來的發展紅利期。

簡單解讀下重點後,我們回到標題:中小財富管理機構拿什麼和私人銀行競爭呢?

我們認為,首先,提升專業性是必須的,不要只做銷售渠道,去成為客戶的投資顧問;其次,擁抱科技,通過技術系統、數據支持讓客戶感受到公司的先進性;最後,拓展服務維度,不要只是做理財服務,關注客戶對於財富流失風險的焦慮,對於健康的焦慮,提供解決方案,這些帶有溫度與情感的服務,可以讓你有機會走進客戶,而不僅僅是走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