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期虽说连年混战,但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老百姓高多少

“其实真实情况出乎人的意料,那时军阀之间的战争,士兵的伤亡率低得惊人。

士兵没那么怕打仗,反而是老百姓怕打仗,因为一旦发生战争,不管是胜的一方还是败的一方,往往会趁机洗劫百姓,烧杀抢掠。”

整个北洋时期,军阀连年混战,兵连祸结,民不聊生。

给人一般的感觉,好像当兵是个很危险的职业,成天打仗嘛。

其实真实情况出乎人的意料,那时军阀之间的战争,士兵的伤亡率低得惊人。

北洋时期虽说连年混战,但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老百姓高多少

北洋军阀士兵

士兵没那么怕打仗,反而是老百姓怕打仗,因为一旦发生战争,不管是胜的一方还是败的一方,往往会趁机洗劫百姓,烧杀抢掠。

当时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普通百姓高多少。

那时候的士兵基本都来自于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当兵是一条不错的谋生路子,也是个说得过去的职业。

绝大部分士兵都有能力寄钱回家供养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那时士兵的收入有多少呢?

北洋时期虽说连年混战,但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老百姓高多少

作战中的北洋军士兵

1920年前后太原警卫旅的普通士兵,月收入在六元三角至九元之间①。广东士兵在1914年平均月收入在十二元左右,能剩下九块钱养家②。

如果照中位数每月八元钱来算,大致相当于一个四川自耕农家庭耕种一百亩土地的收入,只有那些超过五十亩土地的小地主,收入才能比一个士兵略好一些③。

这收入是相当可以了。

北洋时期虽说连年混战,但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老百姓高多少

军阀影视形象

那他们承担的风险有多高呢?

北洋时期的战争,就是叫得欢,一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破坏力非常有限。

1920年的成都之战,在当时英国驻成都的领事眼中,就像英国军队演习一样,枪都朝着天上放,死伤也不多。

关于那个年代发生在成都的历次战争,当时亲历者留下的回忆录、笔记比较多,大部分亲历者的感受是,战况并不激烈,也看不到多少抬下来的伤兵,大家该打麻将打麻将,不过也提到最怕败兵撤退时抢劫老百姓。

北洋时期虽说连年混战,但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老百姓高多少

段祺瑞

段祺瑞当年马厂誓师,三造共和,组织“讨逆军”讨伐张勋,多么轰轰烈的战事,而据当时北京政府的有个顾问估计,此战只有不到30人阵亡④。

我们再来看看规模比较大的战役,1922年发生的第一次直奉战争,双方参战的有20多万人,打了9天,总共伤亡只有4000至5000人,士兵伤亡的比例也就是在百分之二左右。

相对于比较高的收入(除掉欠饷的因素),这种风险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但老百姓就没那么幸运了,有部分军阀部队,继承了清末官兵“只剿民不剿匪”的传统,以剿匪或剿乱党为名,烧杀抢掠,给普通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北洋时期虽说连年混战,但作为一个士兵的风险并不比老百姓高多少

镇嵩军军官影视形象

比如张勋和张敬尧部队1913年攻进南京后,张敬尧在湖南,镇嵩军在陕西,都为祸不浅。

北洋时期,几乎每场战争都伴随着倒戈现象,大家出来当兵,不是为了拚命,都是为了钱。

这也可以作为北洋军阀时期很少出现“抓壮丁”现象的一个旁证,这一行收入高,风险低,来去自由,这家不行可以去那家,实在不行了还可以上山为匪,然后哪天匪穿上军装又是兵。

注释:

① 陶孟和 《一个军队士兵的调查》,发表在1930年《社会科学杂志》6月号。

② 蔡廷锴 《自传》第1册。

③ 陈志让 《军绅政权》,第84页。

④ 此人名叫G.E.Morrison,据他说只有27人阵亡。陈志让 《军绅政权》,第51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