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

梁启超被人熟知大多是作为一个

政治人物。他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这里插一句,所谓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不同于革命派,主张使用非暴力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另外,康梁并非要推翻清政府,而是提倡实行他们所推崇的君主立宪制,这就还需要一个政府的,或者说是想将清政府进行转型,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从而抛弃封建君主专制。

  •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 辛亥革命之后,他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然而他却再一次错估了局势,北洋军阀腐败透顶,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
  • 民国六年(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15日,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也递送了辞呈。从此以后,梁启超就结束了他的从政生涯,转而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 民国七年(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亲身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晚年隐居天津。
  • 民国十六年(1927年)阴历五月王国维自沉颐和园昆明湖,梁启超由天津赶至北京料理丧事。而后第二年,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19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学术特点:不惜以今日之我反对昨日之我。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以"道术"取代"哲学"

他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主张以"道术"取代"哲学",将"中国道术"分为三系:

  1. 主系(古人原创性有影响的学派,例如先秦子学儒道墨、宋明理学
  2. 闰系(对主系的整理和解释,例如汉唐经学、清代朴学
  3. 旁系(中国化的外来思想,例如六朝隋唐佛学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梁启超的中国思想史研究著述

1、关于中国思想通史:《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2、关于主系:《儒家哲学》、《先秦政治思想史》、《老子哲学》、《孔子》、《墨子学案》、《老孔墨以后学派概观》

3、关于闰系:《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戴东原哲学》

4、关于旁系:《佛学研究十八篇》

5、关于史学方法论:《新史学》、《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梁启超故居

梁启超对于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的批评

胡适以西方哲学的方法和“评判的态度”整理、重估国故,对中国哲学的特殊价值缺少同情的了解,这在梁启超看来是不得要领或基本错误的。因为科学方法不能用来研究一切国学,中国哲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德性的学问”——要用“内省”和“躬行”的方法去研究、弘扬。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胡适

1920年3月,他在北京大学演讲指出胡著三点不足:

1、胡著以知识论(或名学)角度观察中国哲学,虽然有益且必要,但以宗派不同之各家都从这方面论其长短,有偏宕狭隘的毛病。

2、胡著对于各时代真切的背景和各种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好多疏落或错误之处,应该修正。

3、胡适尊崇实验主义,不免怀有一点成见,如同戴着一种着色眼镜,不免有强古人以就我的毛病。

中国哲学学科元老之梁启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