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杨衢云:几乎被遗忘的创始人

  杨衢云,又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祖籍福建海澄(今厦门),1861年生于广东东莞。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杨衢云少年时期即行侠好义,关心时事,1892年2月13日,杨衢云与好友谢缵泰联络了爱国青年陈芬、周超岳等人,在香港成立了革命团体辅仁文社,杨衢云任社长。

  同年秋,杨衢云经人介绍与孙中山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常常通宵达旦畅谈救国大计。杨衢云建议孙中山组织革命团体,与辅仁文社合作,共同开展反清运动,孙中山当即表示赞同。

  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杨衢云、孙中山等革命者深受震动,空前的民族危机促使他们加快了两派联合发动武装起义的步伐。同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并于1895年1月下旬抵达香港。2月,香港兴中会总部在孙、杨两派联合的基础上正式成立,辅仁文社并入兴中会。此后数月,兴中会一直忙于准备广州起义。10月10日,兴中会召开秘密会议,革命者们商定起义成功后成立中华合众国,随后选举孙中山为兴中会会长兼起义成功后的临时大总统。

  然而,杨衢云第二天突然面见孙中山,单刀直入:“可否把会长职位让给我,等起义胜利后再归还给你?”原来,杨衢云本无意逼宫,但原辅仁文社的元老们均不服孙中山,表示如杨衢云不就任会长,他们将立即退出兴中会。

  面对杨衢云的“逼宫”,孙中山自然十分生气,但他不得不慎之又慎,因为诸多决定革命成功与否的工作皆由杨衢云负责,如征募部队、密购枪弹等。为了顾全革命大局,孙中山选择了退让。当天晚上,孙中山召开了联席会议,把会长一职让给杨衢云,杨衢云遂成为兴中会会长,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候选总统。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谋划广州起义,然而,广州起义因计划泄露最终以失败告终,杨衢云被迫外逃避难,辗转到达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后逃到南非。1898年3月,杨衢云携家抵达日本横滨,后辗转回到香港。

  1900年1月,杨衢云辞去兴中会会长之职,由孙中山继任。辞职后,杨衢云仍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同年10月,惠州起义失败,杨衢云再遭通缉。友人们多次劝其出洋暂避,杨衢云却慷慨陈词道:“大丈夫死则死尔,何避为?”最终,杨衢云隐藏在友人家中,才躲过追捕。

  风声过后,杨衢云留在香港以教书为生。1901年1月10日下午,杨衢云正在寓所备课,清廷派出的杀手突然冲入室内行刺,杨衢云胸膛中弹,经抢救无效身亡。

  在近现代历史上,杨衢云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尤其是国民党统一中国后,对杨衢云更是讳莫如深,蒋介石甚至千方百计地想把杨衢云的名字从历史中抹掉。为取得一张杨衢云坐于中央、孙中山站于后排的团体照,蒋介石甚至愿意付出100万元高价,原因是“如果给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国父竞居于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难堪”。蒋介石认为:“孙先生四十年努力不懈,领导国人从事国民革命大业,我们不能容许他人占据这一荣耀地位。”

  在以后的数十年间,由当权者钦定的中国国民党党史极力贬低杨衢云,甚至把孙杨间的友谊诬蔑为“孙杨争位”,使杨衢云的名字几乎被人们遗忘。

  孙中山:精神领袖的最后一战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下诏退位。次日,孙中山宣布“让位”于袁世凯。7月,北京政局屡现危机。为了调停党争,袁世凯邀请孙中山和黄兴来北京晤谈,共商国家大计。革命党认定袁世凯无信无义,此举包藏祸心,便劝阻孙、黄北上。

  然而,孙中山力排众议,主张以诚信感化袁世凯,坚持“无论如何,不能失信于袁”,不过同意黄兴暂缓北上,由自己“单刀赴会”。

  1912年8月24日,孙中山到达北京,袁世凯以总统之礼亲自到前门外迎接,满脸堆着笑容,握手也握得特别亲热。这是孙中山与袁世凯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晤面。其间,袁世凯与孙中山共谈了13次,每次谈话自下午4点起到夜晚10点至12点,更有三四次是谈到凌晨2点。

  孙中山每提出一个问题,袁世凯都万分赞同地击节赞赏。有一次,两人谈到兴高采烈时,袁世凯竟兴奋地站了起来,举手高呼:“孙中山先生万岁!”孙中山也回报一声:“大总统万岁!”

  在袁世凯的盛情款待下,孙中山失去了仅有的一点警惕。9月初,孙中山致电黄兴,敦促他早日赴京,促成南北统一。为稳定大局,黄兴与陈其美等人于9月6日离开上海,11日抵达北京。袁世凯授予黄兴陆军上将军衔,以示对其重视。

  “三雄会”后,袁世凯曾这样评论孙、黄二人:“孙中山志气高尚,见解亦超卓,但非实行家,徒居发起人之列耳。黄兴性直,果于行事,然不免胆小识短,易受小人之欺。”

  然而,随着大权在握,袁世凯的称帝野心暴露无遗。为挽救共和,孙中山举起了反袁义旗,进行一系列的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继续为非作歹,孙中山又不得不奋起而抗争。

  然而,无情的病魔打败了“民国之父”。1925年1月26日,孙中山因患肝癌住进医院。2月18日,孙中山住进了铁狮子胡同的临时行辕,在那里,他度过了一生的最后时光。2月22日,孙中山的病情开始恶化。24日下午3时,孙科及宋子文、孔祥熙、汪精卫等人齐聚病榻之侧,聆听孙中山的最后指示,并由汪精卫等人起草了政治遗嘱。就在孙中山执笔行将签字的时候,突然听到宋庆龄在旁边的房间里悄声抽泣,他不禁一阵心酸,放下了钢笔。

  25日,孙中山的身体愈见衰弱,并出现了严重的肝腹水症状,“但神志仍极清醒”。3月11日早晨,何香凝前往孙中山的病房探视,发现他病势凶险,瞳孔开始放大,她立刻与大家商议,让孙中山在遗嘱上签字。

  宋庆龄带领大家来到孙中山的病榻前,神志尚清醒的孙中山命人取来早已拟好的遗嘱。由于身体十分虚弱,他的手抖得几乎握不住钢笔,宋庆龄只好托着他的手腕,在三份文件上签下了名字。

  当晚,孙中山即陷入深度昏迷之中,但他还在喃喃自语:“和平……奋斗……救中国……”12日凌晨,孙中山病情严重恶化,“痰急上涌,口不能言”,家人及同志环立于病榻旁边,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与他告别。

  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孙中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一代革命先行者告别人世。

  袁世凯:黄粱一梦的历史罪人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袁世凯登基称帝后,即陷入内外交困的危机之中。1916年农历正月十五,刚当了15天皇帝的袁世凯正在吃元宵,3位姨太太为了“妃”、“嫔”之称当着他的面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袁世凯长叹一口气,说:“别闹啦!你们都要回彰德,等着送我的灵柩一块儿回去吧!”说完回办公室去了。从此,袁世凯食量大减,“形神颇瘁”,恹恹成病。

  同年3月,袁世凯迫于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宣布取消帝制,但全国反袁之势已无法消除。袁世凯的病情逐日加重,“失其自信勇断之力,仅存一形骸矣”,拜见他的禁卫军团长说:“仰望神气,大失常态,面带愁容矣。”

  然而,袁世凯病入膏肓,仍讳疾忌医,周围的心腹爪牙对此也讳莫如深。某日,徐世昌推荐其弟徐世襄来给他治病,说他“肝火太旺,神思太劳,宜休养”。袁世凯很不高兴,气得摔了茶杯,徐世昌吓得仓皇退出。

  6月初,袁世凯经法国医院查出患有尿毒症。开始,大家都认为没有危险,长子袁克定主张用西药,妻妾及次子袁克文等坚持服中药,“家族三十余口,情急失措”,争吵不休,莫衷一是。

  6月5日深夜,袁世凯气短神昏,濒于死亡。徐世昌、段祺瑞、王士珍、张镇芳等齐至居仁堂守候。次日,袁世凯深感命将不保,便为自己写了一副挽联:“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袁世凯自认一生是日本的劲敌,他一死,日本便少了一块绊脚石。上午10点左右,袁世凯去世,终年57岁。

  黎元洪:逃不过的傀儡命运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黎元洪,字宋卿,1864年10月生于湖北黄陂木兰乡东厂畈。

  在充满戏剧性的一生中,黎元洪三任副总统,两任大总统,堪称传奇。然而,两任总统皆以失败告终,黩武主义逐渐取代宪政,国家走向分裂,这又是一个悲剧。

  为了拉拢黎元洪,袁世凯让自己的第九子当了黎家的女婿,但黎元洪始终是一个坚决的帝制反对者。袁世凯曾试探性地问道:“近来,有许多人要我做皇帝,亲家,你看如何?”

  黎元洪愤怒地质问袁世凯:“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专制,建立共和。你若做了皇帝,如何对得起武昌的死难烈士!”

  袁世凯一怒之下,将黎元洪软禁起来。自此,黎元洪失去了权力和自由,每天唯有读书练字,修心养性。堂堂副总统竞落得如此命运,黎元洪不禁悲从中来,“读书之际,突然会掩卷大放悲声”。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就任大总统。1917年4月,段祺瑞召开督军会议,要求总统和国会批准中国加入协约国,各地军阀甚至扬言如果国会不通过参战案,就强行解散国会。对此,黎元洪表现出了少有的强硬:“不违法,不盖印,不怕死。”

  此事成了“府院之争”的导火索:黎元洪下令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张勋趁机兵发京城,拥戴溥仪复辟。但黎元洪终不肯屈服于淫威之下,通电全国命段祺瑞讨伐张勋。很快,段祺瑞打败了张勋的辫子军,黎元洪却已心灰意冷,通电自我弹劾,“为引贼祸害共和向国人谢罪”,意欲退居天津做个与世无争的寓公。

  少了黎元洪这个粘合剂,大批议员南下,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南北由此彻底分裂。

  北京政局风云变幻,1922年,直系掌握了中央实权,冯国璋死后直系首领曹锟需要一个过渡总统,黎元洪又成了最佳人选。在复职典礼上,黎元洪穿着礼服来回踱步,对镜顾盼,大笑:“大家都说我是黎大苕,今天我黎大苕,又回来坐天下了!”

  然而,黎元洪还是要依靠直系来保住总统之位。共和、宪法两种梦想最终在派系斗争中灰飞烟灭。1923年5月,黎元洪复任总统不到一年时间,直系军阀就逼其尽快让位。黎元洪手中既没有军权,又无法左右政局,无奈之下只有通电再次辞去大总统之位。

  自此,黎元洪远离政坛,隐居天津做了寓公。黎元洪晚年致力于实业,曾任中兴煤矿董事长。然而,各地军阀时常敲诈他,尤其是北伐军开进山东后,蒋介石竞狮子大开口索要100万元,致使煤矿难以为继,黎元洪压力越来越大,患上了脑疼症。

  1928年6月,黎元洪因脑溢血病逝于天津。当时有媒体称:“黎元洪之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冯国璋:捡便宜的大总统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冯国璋,字华甫,1859年生于河北河间县西诗经村。

  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重新出山,督军南下,冯国璋率军攻占汉口,袁世凯将其提拔为禁卫军统领,并表奏清廷封其为二等男爵。冯国璋得知自己封爵,竞感动得大哭起来:“我一个穷小子,现在竟然封了爵了,这真是天恩高厚,我一定誓死为朝廷效力!”

  禁卫军之所以服从冯国璋,主要是因为他们相信冯国璋是忠于朝廷的。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冯国璋向禁卫军宣布了“清帝退位”的消息,队伍里立刻出现了不小的骚动,有些人干脆抹起了眼泪。有人提出清帝退位后的安全问题,冯国璋拍着胸脯保证:“两宫的安全,我冯某敢以身家性命担保!我也敢担保两宫不会离开皇宫,仍旧由我们禁卫军照常护卫!”

  然而,队伍的骚动仍旧没有平息下来。冯国璋急中生智,跳上高台,大声对下面说:“你们赶紧推选出两个人来,我给他们每人发一把手枪,从今天起紧跟我左右,只要发现我和革命党有勾结,他们可以立刻打死我!”从此,冯国璋的身边便多了两个佩带手枪的八旗兵。

  冯国璋的确对清廷忠心耿耿。他一直十分珍重清廷的官服和官帽:官帽仍旧挂在客厅的四足帽架上,为了防止落尘,他还特意让人做了一个帽袱子盖上。身后的小辫也是在半年之后才依依不舍地剪掉。

  冯国璋的忠心一直持续到袁世凯称帝。本来,冯国璋是不赞成袁世凯称帝的,他认为袁世凯没有这个天命。但因袁世凯对他有知遇之恩,冯国璋也不好跟他闹翻。

  等到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则成为副总统。

  一年后,张勋闯入京城搞起了复辟,他本以为会得到冯国璋的支持,谁知道冯国璋却通电表示反对。此时,黎元洪通电,令冯国璋暂代大总统之位,他立即通电讨伐张勋,以实现“再造共和”。代理期满后,恰值大权在握的段祺瑞策划新的总统选举。冯国璋自知当选无望,于1918年8月通电辞职,次年即返回河间故里。

  1919年10月,京城发生一起事故,冯国璋不得不再度返京。原来,京城某部15师和16师因军饷问题发生争执,16师师长王廷桢突然以陆军部的命令为借口,把跟随冯国璋左右的一连士兵调回北京。冯国璋恼怒不已,他觉得自己刚刚下台不久,王廷桢不该做出此等绝情之事。

  盛怒之下,冯国璋在家里洗了个冷水澡,之后便决定返京。没想到,一场冷水澡竟引发了急性肺炎,冯国璋遂病倒。同年12月28日,冯国璋死于返京途中。

  徐世昌:主张“文治”的硬汉总统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徐世昌,字卜五,号菊人,1855年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卫辉市)。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徐世昌可算是一个另类,担任总统期间,他主张“偃武修文”,倡导和平,反对武力,被世人称为“文治总统”。1918年10月10日,徐世昌在中南海发表总统就职演说,呼唤和平。

  就任第15日,徐世昌便签署和平令。一时间,全国和平空气甚为浓厚,徐世昌成为“中外属望第一人”。徐世昌对此十分欣慰:“和平统一之时机已至,不可失也,中国安危在此一举!”

  然而,作为一个手无实权的总统,徐世昌根本镇不住手握重兵的军阀。1919年2月,在上海举行的南北议和会议上,南北军阀互不相让。手握重兵的段祺瑞坚持“武力统一”,令和谈难有进展。当西方外交团频频催促和会进程时,徐世昌无奈地感慨道:“只有我一个人想和,能和得了吗?”

  徐世昌虽然无法实现和平统一的梦想,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收复外蒙古堪称一大功绩。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政府正式上书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不平等条约。至此,蒙古全境重归祖国,中国的版图自辛亥革命后达到顶点。徐世昌同时向总理段祺瑞和南方的孙中山发电,孙中山收到来电后异常喜悦,不顾国民党内的反对,立刻回电庆贺他的大功。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大获全胜,从而控制了北京政府,曹锟、吴佩孚诬称徐世昌非法窃取总统之位,将其赶下台。自此,徐世昌退出政界,居住在天津租界。

  在几任民国总统里,徐世昌可能是“最穷”的一个。寓居天津时,徐家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别人家吃月饼过节,徐家却有“扣锅”的传统:这一天,全家上下不做饭,也不吃主食,以体验饿肚子的感觉。这是徐世昌给家人定的规矩,皆因其年轻时曾经穷困潦倒吃不上饭,故借此教育子女要格外珍惜如今的生活。

  徐世昌极为厌恶以权谋私、贪污腐化的行为。有一次,好友王怀庆以“徐夫人胭脂费”的名义送来了10万大洋,不料,徐世昌竟大怒,也不顾什么老友情意,将其臭骂一顿,赶出门庭。

  自下野之后,徐世昌就下定决心不问政治,也不出山,仅以诗书为乐。然而,“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徐世昌开始关心政治,静观时局的发展。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徐世昌立即发表声明:“中国只有团结抗战,才能救亡!”“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徐世昌一再对身边的人或者来访的人说:“大敌当前,国内应团结协作,一致对外,方可挽救民族危机。”

  徐世昌还多次拒绝出任伪职。1938年初,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约见徐世昌,声称“徐总统如能出山,和日本订立亲善条约,日本即刻撤兵”,但遭到了严词拒绝。大汉奸金梁曾是徐世昌的门生,他奉命规劝徐世昌:“老师千万别丧失良机,出任华北首领,这是为了老师的晚节。”徐闻之愤然大骂:“你知道什么是晚节?如像你们这样,贪念一时名利,出卖整个国家民族,违背天理良心,这才算晚节不保!”

  晚年的徐世昌患有膀胱癌。1939年,日军一家医院愿为其治病,但徐世昌担心会因此受制于日本人,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放弃治疗,同年6月病逝。

  周自齐:九日时间的总统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周自齐,字子虞,1871年生于山东单县,一生活跃于晚清、民国政坛。晚清时,周自齐曾出使多国,极力维护海外华人同胞的利益,回国后,创办了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

  周自齐思想保守,反感新兴的革命力量,因而支持袁世凯称帝。但他又十分爱国,坚决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当时,袁世凯拟委派周自齐任总统特使,秘密前往日本签约。周自齐得知消息后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他对袁世凯卖国求荣的行径极为不满,但作为袁世凯政府的要员又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好称病,拒受任务。

  当美国记者端纳前来探望时,周自齐通过巧妙的暗示,将中日即将签订“二十一条”的消息透露给他。第二天,袁世凯政府意欲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消息不胫而走,激起了爱国人士的强烈反对。

  袁世凯死后,周自齐被列为帝制祸首之一,遭全国通缉。周自齐因此亡命日本,1918年2月,冯国璋代理总统之位,解除了对周自齐的通缉令,他才得以结束流亡生涯,从日本回国。

  周自齐因有外交经验和游美经历,所以回国后仍深受重用。1922年4月,周自齐被徐世昌任命为署理内阁总理兼教育总长。同年6月2日至6月11日,徐世昌被逼下台,周自齐摄行大总统之职,避免了中国出现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因总共当了9天总统,周自齐便得了“九日总统”这一雅号。

  1922年6月,黎元洪复位大总统。周自齐对政治心灰意冷,遂退出政界,游历欧美,1923年10月病逝。

  曹锟:“贿选总统”也有骨气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曹锟,字仲珊,1862年生于天津。

  1923年,曹锟通过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曹锟囚禁起来。获释后通电辞职,寓居天津英租界。

  下野之后,曹锟成为五大总统当中最“亲民”的代表。曹锟的老邻居曾回忆说,曹锟晚年最喜欢穿着老头衫,坐在树阴下,摇着大蒲扇与邻居聊闲天儿,全然没有半点儿总统架子,以至于无人相信他曾经做过总统。

  曹锟成办一介平民后,每天的生活就是书画、打拳、会友和聊天,平时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绘画和书法上:他每天早上先到院中练武术,然后回到屋里练气功。吃过早饭,他便开始练字和画画,有时一进画室就是好几个小时,真正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平时还喜欢写书法,最得意的是一笔写成一个苍劲有力的“虎”字。每逢亲朋好友向他索字,他就一挥而就,引来旁人的啧喷称赞。每次写完字,曹锟还要精心地在条幅的右上角盖上图章,然后署名“乐寿老人”或“渤叟”。

  曹锟晚年信佛,经常到寺庙烧香念经,还请人画了一幅表现孔孟等圣人功绩的“圣迹图”,每晚都要在“圣迹图”前朝拜一番。此外,曹锟还爱听河北梆子,有时来了兴致,也会哼上几段。

  “九一八事变”后,为建立伪政权,日军开始搜罗社会上有声望的人物。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亲自策划了对曹锟的诱降计划,并先后派了几个日本人去曹宅探访,邀请其出山,但均遭到严词拒绝。

   1938年,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曹锟得知后大笑数声:“我始终坚信,咱们肯定打得过小日本!”同年5月17日,曹锟因病在天津英租界泉山里寓所去世,终年76岁。临终前他对女儿曹士英说:“台儿庄大胜之后,希望国军能乘胜收复失土,我虽等不到那一天了,但也能瞑目了。”

  在为曹锟举行的入殓仪式上,家人为他穿上了当年的总统制服,口含珍珠,披在胸前的绣带上还缀以洋钱等物。棺木内还放入一个赤金的九连环和一柄他生前随身佩带的宝剑,分置于他两旁。

  1938年6月14日,重庆国民政府发布训令,追授曹锟为陆军一级上将。

  晚年遭遇离奇车祸,加上“反攻复国”阴谋的破灭,老蒋最终一命呜呼——

  李宗仁:“末代总统”家国情

悲凉草莽,民国总统的无奈归途


  1965年7月20日,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迎来了一位重要客人——刚刚归国的中华民国“末代总统”李宗仁。

  李宗仁第一次站在人民大会堂,心情很激动。席间,周恩来把溥仪介绍给李宗仁。溥仪主动把手伸向李宗仁,欢迎他回到祖国的怀抱中来,李宗仁则紧紧握着溥仪的手说:“溥仪先生,现在你已经获得新生了,我要向你学习啊!”

   “末代皇帝”和“末代总统”双手紧握,瞬间定格在人民大会堂的历史中。这一幕,成了永恒的绝唱。

  与此同时,国内外媒体以《“末代总统”回归社会主义中国》为题进行了广泛报道,李宗仁也迅速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议论中·心。

  李宗仁本想安度晚年,奈何“文革”突至。一天,妻子胡友松坐车出门,结果遭遇意外,红卫兵高喊“打倒资产阶级的少奶奶”将车围住,差点儿将她从车上揪下来。得知此事,周恩来立刻将李宗仁夫妇送往解放军301医院保护起来。

  1968年以后,随着年事渐高,再加上“文革”中遭遇一些不平事,李宗仁的身体每况愈下,4月查出患有肺炎,8月初,又确诊为直肠癌。手术后,李宗仁迁居西总布胡同休养。

  9月29日,李宗仁收到了国务院送来的两张请柬,一是出席宴会,一是上天安门。看到请柬,李宗仁十分高兴,胡友松担心他的身体受不了,劝道:“这两场活动,你就别参加了。”

  但李宗仁态度坚决:“万万不可,总理请的,我一定要去。”

  9月30日晚,李宗仁如期出席了国庆宴会,但不到两个小时就感到腹痛难忍,浑身发冷,第二天就被送进医院。

  1969年1月17日,李宗仁意识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感慨道:“我的日子没有多久了,能够死在自己的国家里,我心愿已了,颇为知足。”

  妻子来看望他时,李宗仁又向她交代了后事:“我去了以后,没有别的要求,你只要记得每年清明节给我扫墓就行了。让世人知道,我李宗仁还有这么一位年轻貌美的妻子……”

  1969年1月30日凌晨一点左右,李宗仁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周恩来默立好久,才缓缓地说道:“李先生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台儿庄,一是回国,中国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