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漂”三年,仍舊沒有安全感的西安年輕人

王總是個“西漂”。

說“總”,其實不過是某傳媒公司的一箇中層。從行業最底層打拼起,在北京住過地下室,也到過荒涼的開發區待過,後來在沿海一家公司立足後,作為擴展業務的“尖兵”,三年前被指派到西安開拓市場,一時間也是躊躇滿志。

“西漂”三年,仍舊沒有安全感的西安年輕人

說到“西漂”,先要說到西安的城市落戶問題。隨著城市的戶籍制度進一步放開,很多人選擇落戶西安,成為一名新西安人。越來越多的人到這裡生活,但是這詞又不似“北漂”,字裡行間藏著為夢想拼搏的壯烈。“西漂”,身體已然不在漂泊,心什麼時候能落到實處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所謂的“安居樂業”。

“西漂”三年,仍舊沒有安全感的西安年輕人

剛來到西安,喜歡歷史文化的他流連忘返,這裡的一磚一瓦,市井煙火,令人難以忘懷,逐漸動了心思,公司一有點眉目了,就行動起來,落戶買房,將妻兒安頓在此。前兩年每每問起,為什麼來到西安,他給的答案都是簡單直接的——雖然待遇比沿海低點,有差補,房價低,這個答案總讓人無法反駁。

歷史再厚重,不管有多喜歡,人總是要生活的。

“西漂”三年,仍舊沒有安全感的西安年輕人

當然現在這個理由不成立了,翻番的房價讓人忍不住罵一句“gr的房價”,明明五毛能搞定現在就得一塊多了。有時候調侃他,如果現在讓你來這裡,你還來麼,還安家麼?

一陣沉默後,有這麼一段看似深沉的話“個人之於社會往往是渺小的,很多時候不是沒看到只是沒趕上,運氣不好,兜兜轉轉,一而再的錯過,人生就有可能不同。如果三年前沒有選擇安頓在西安,現在估計就與西安無緣了。人生的機會不只一個,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吧”

“西漂”三年,仍舊沒有安全感的西安年輕人

有次幾個圈內人在一個高層吃飯,木板鋪地,玻璃圍欄,城市夜景盡收眼底,倒是個好去處。幾個人瞎聊著,王總突然壓低聲音說,“你們看聽——”

“聽什麼?”

“你們聽隔壁那堆年輕人在聊什麼?”

談房價,談商場開業,關門,談哪哪房產維q,教育維q……

你們看,剛來的時候飯桌上談房價的人比較少,貌似西安人對買房這件事不那麼熱衷,更多的是消費……順著他的話語,想想也是,的確如此。

“西漂”三年,仍舊沒有安全感的西安年輕人

西安,古長安,千百年來,這裡坐擁天府之國,八百里秦川,生活大多無虞,天生少了份焦慮。現在呢?城市年輕人的底氣逐漸被房價掏空,這是熱愛這座城市的人最不願意看到的。

古語云:倉廩實而知禮節。工作之餘,本該消磨在城牆根的悠然歲月,卻在焦慮裡失了顏色。殊不知, 西安的美妙之處不僅在於現代的高樓大廈,更在於書院街、 三學巷、 北院門這些地方,蘊含在每一條老街巷之中。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也挺關心傳統的,民族的……一切優秀的東西,只是揹負了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