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死,藍玉案、胡惟庸案也許不會發生,朱棣更不敢清君側

江湖傳言,朱標不死,朱棣不反,雖然這句傳言沒有太多的歷史根據,但也可以體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朱標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此人不死,藍玉案、胡惟庸案也許不會發生,朱棣更不敢清君側

我們都知道朱棣,後來的永樂大帝,是一個極為厲害的角色。而朱標,實際上,他的厲害程度,不在永樂大帝之下。只是兩個人厲害的方式完全不同。

朱棣和朱標這兄弟倆,真的不像是兄弟倆,朱標溫和仁慈,辦事穩重,處事沉著,是一個儒雅的學者。

而朱棣恰恰相反,他桀驁不馴,勇猛剛烈,做事果決,處事霸道高調,是一個殺伐決斷鋒銳無比的戰場猛將。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卻並沒有優劣之分,都非常厲害。

那麼,在這兩個性格迥異,本領不相上下的兄弟中,朱標到底有什麼樣的超乎常人的本領足以震懾自己這個桀驁不馴的弟弟呢?

朱標只有一個本領,那就是仁慈。

此人不死,藍玉案、胡惟庸案也許不會發生,朱棣更不敢清君側

其實,寬厚仁慈,並不是一種懦弱,而是一種智慧。朱標的這種智慧,是朱元璋以及朱棣所欠缺的。這樣的智慧和寬仁,可以更好的處理那些繁瑣的事情。尤其是處理兄弟之間的問題。

那麼,假如朱標沒有死,並且順理成章當上了皇帝,朱棣還會謀反嗎?

其實,朱棣沒有這個膽子,因為朱棣謀反與否,不在於朱標對他的態度,而在於另外一個人的態度,他就是藍玉。

這是個並不複雜的朋友圈,藍玉是朱標的死黨,是他的心腹愛將,也是洪武末年為數不多的能爭善戰的將領。他的軍事才能、戰法和朱棣極為相似,甚至在統兵打仗經驗要遠超朱棣。而軍隊中的地位,也是朱棣無可匹敵的。

有了藍玉在,明帝國的軍隊,將很難撼動。

那麼,軍隊上無法撼動,內政上呢?

如果朱標不死,很多能力很強、資格很老、根基很深的老臣就不會死。而明帝國的文臣力量就會最大限度的保存,讓朱標可以順利度過過渡期,從而讓內政不會出現不穩定的局面。

可見,從軍事到政治,只要朱標沒有死,就可以有很好的過度,血腥無比的藍玉案也不會出現。

此人不死,藍玉案、胡惟庸案也許不會發生,朱棣更不敢清君側

那麼,另外一個問題又來了。朱標過於仁慈,會不會駕馭不了這些能人呢?

從歷史發展看,完全有可能,但也不可能。因為,文臣和武將本身就是兩個相互制衡的群體,地方藩鎮和中央,也是一個相互制衡的群體。

這是一種相當穩定的制衡關係,也就是說,朱棣和藍玉,是內外的相互制衡,而藍玉和文官集團,又是內部的相互制衡。在這種制衡中,獲利最大的,只有皇帝一人。

朱標死後,藍玉案爆發,徹底打破了這種制衡關係,明王朝出現了內政上後繼無人,軍事上外強內弱,失去制衡的政治環境,一定會有一個超強的群體出現。

於是,朱棣才有足夠的底氣來謀反,因為已經沒有太多可以制約他的存在。

由此可見,朱標如果不死,朱棣沒有理由,也沒有底氣謀反。

那麼,我們可以大膽的想象一下,朱標執政後,會如何影響明王朝的走向呢。

猜測一,內政方面實行寬仁法律,提高官員待遇水平,拉攏文官集團,抑制武將集團,逐漸形成以文官為主導的政治環境。

此人不死,藍玉案、胡惟庸案也許不會發生,朱棣更不敢清君側

猜測二,外交方面,通過減少對外征伐,約束朱棣藍玉等人的權力,通過寬仁的方式,使得北方少數民族臣服。但會最大限度減少使用武力。但鄭和下西洋不會出現,朱標會因為國力原因,嚴格執行朱元璋的禁海令。

猜測三,文化方面,朱標執政期間,明朝將進入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因為朱標的儒雅和寬厚,完全可以成為第二個宋仁宗。文化將大幅度發展,科技水平也會有所提升。編撰書籍,也會成為國策和主流。

猜測四,軍事方面,因為朱棣和藍玉的存在,明王朝的軍事實力有足夠威懾力,足以讓北方少數民族臣服,但軍隊戰鬥力會下降很快,領土也會大幅度縮水,可能要提前三十年,將領土收縮成兩京十三省。

猜測五,經濟方面,重農抑商會成為國策,因為愛惜民力,所以各地進貢也會逐漸減少。明王朝將變得農業發達,工商業衰落的國家。

那麼,後世對這段時間,很大的可能是一個難得的治世,但不會成為盛世。

當然,歷史是不需要假設的。朱標雖然死了,靖難之役也發生了,但從後來看,雖然朱棣的很多政策和朱標的風格不一樣,但作為一個皇帝,朱棣也是不錯的。但很快,朱棣的後人,走的路,更接近朱標的路線,也算是朱標扳回一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