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導語:作為大明帝國的創始人+首席CEO,朱元璋在登基後並沒有發揚“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光榮作風。縱觀整個明朝歷史,只有在“洪武”年當差的官員是最苦的,一不可貪,二不可懶,三不可怨,四不易活。但同樣的,能在朱元璋手下活到善終的官員,其能力及運氣也不是一般人可比的,因為在明初,這位大明掌門人前後發動了4次“大型斬首行動”,所牽扯被殺官員少則千人,多則數以萬計,相當於四次全國公務員“大換血”,史稱“明初四大案”,又稱“洪武四案”。首先,我們就來聊聊明初第一案——胡唯庸案。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奮鬥了近40年的朱重八終於成為了“反元武林大會”的最終勝利者,坐上了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皇位。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從少時衣不蔽體的放牛娃,到黃覺寺裡禮佛的小和尚,再到被逼反元,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朱元璋,只有他明白自己經歷了什麼,失去了什麼,未來將得到什麼。可以說,坐到皇帝寶座上的朱元璋心裡已經有些扭曲,無論是對權利的渴望,還是對貪官的憎恨(即便這些官員是為自己打工的)都是常人所無法理解的。國家是我朱元璋拿命換回來的,整個國家都是我的,你們不可貪,更不可對我的權利有所覬覦,違者,殺無赦!這便是初為皇帝的朱元璋內心深處的想法,也正是這個想法促使他進行了第一次對於朝廷的大換血,無論王公!無論皇族!無論功臣!無論感情!殺!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胡維庸案”事情起因: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作為一個新成立的王朝集團,派別鬥爭是千百年來無法避免的問題。在創業過程中,張三和李四關係好,王麻子和陳二又是鐵哥們,王麻子和張三又看不對眼,在創業過程中他們可能會為了共同目標放下偏見,那麼等創業成功後以王麻子為首的隊伍和以張三為首的隊伍閒來沒事,就開始找對方麻煩,於是就成為了兩大團體互相爭鬥,輕則互相嘲諷,重則水火不容,這就是封建朝堂上“黨派”的發展史。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在朱元璋創業過程中,有沒有所謂的派別呢?有,正是以朱元璋為首的“老鄉會”——淮西集團,朱元璋任會長。淮西集團是朱元璋同志起家的班底成員,人多勢大又深得朱元璋信任,在大明集團上市後,考慮到朱元璋還兼任皇帝一職,所以會長就由淮西集團的二號領軍人物李善長代理。既然有派別,那當然就不止一個,洪武年間朝堂的第二大集團便是由著名歷史人物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演員”都上齊了,接下來就開演吧。為了給自己集團裡的成員謀福利,兩大集團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斗的不亦樂乎,由於劉伯溫所掌握的浙東集團手裡握著明朝史上最大的利器——言官(明朝一種以挑人毛病罵人為生的官員),所以在多次交鋒後,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代理會長李善長也被迫辭官回家。但畢竟是淮西集團的代理會長,李善長從朱元璋起家就跟隨他,自然也不是這麼容易扳倒的,他在辭官之前為自己找了一個代言人,由這位代言人帶領淮西集團繼續發動對浙東集團的進攻,而這位代言人,便是今天所講案件的主角——胡唯庸

小人物誌氣大,欲與皇帝試比高

胡唯庸,生卒年不詳,但是死亡時期非常詳細。他原是李善長的老鄉,在很早之前就追隨朱元璋,一直都不溫不火地做一些知縣之類的小官,但這個人是一個極有能力的人,不然也不會被李善長推到領袖的位置上去。

成為淮西集團領袖後的胡唯庸,馬上開始了對劉伯溫以及浙東集團的反擊。洪武三年,在朱元璋對劉伯溫起疑心的前提下,胡唯庸的攻擊終於奏效了,彈劾的奏摺送上去不久後,朱元璋親自給劉伯溫下書讓他告老還鄉,而失去劉伯溫支撐的浙東集團變得搖搖欲墜,很快就被胡唯庸為首的淮西集團打壓排擠。

在這場黨派鬥爭中,最終以淮西集團大獲全勝而告終。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功成的胡唯庸並不明白自己的勝利是背後有一顆大樹撐著,反而認為自己比劉伯溫強。於是在打倒劉伯溫後,他變得猖狂無比,身為丞相貪汙受賄、排擠官員、私自截留奏章、甚至挑戰朱元璋的權利。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令人驚訝的是,對於權力無比熱衷的朱元璋對胡唯庸的犯上行為無動於衷。沒有皇上制約的胡唯庸開始結黨營私,不斷的拉攏朝中重臣成為自己的羽翼,如御史大夫陳寧、都督毛驤以及原會長李善長。權力日漸強大的胡唯庸變得不再畏懼朱元璋,在同黨的吹捧下他似乎看到自己將要取朱元璋而代之,坐上那象徵權利的寶座。

可是胡唯庸錯了,朱元璋能從一個放牛娃走到今天,他遇到的人和事遠不是胡唯庸所能想象的:強大的元朝、地主首領張士誠、梟雄陳友諒,從茅屋的風吹雨打到佛寺裡的孤燈常伴,從滁州的刀光劍影到鄱陽湖的血雨腥風,說句難聽的,朱元璋見過的死人比胡唯庸見過的活人都多。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會忍受胡唯庸的專橫濫權?他真的怕胡唯庸嗎?非也!他在下一盤大棋,對手不是胡唯庸。這局棋要是贏了,他隱忍數年的目的終將達到,但是如果輸了,動輒粉身碎骨,一生心血有可能會付諸東流。

圍棋中有一句術語:“不為小利,必有大謀。”

表演結束,清掃行動,開始!

作為鬥倒劉伯溫的主要人物,胡唯庸並不傻。憑藉對於朱元璋多年的瞭解,他知道這位主子對於權力是有多麼的渴望,他不會允許底下人挑戰自己的權利。而隨著自己行為的一步步出格,胡唯庸對朱元璋也越來越畏懼,但是他不會坐以待斃,他要開始反擊,其中心思想總結來說就是四個字——法不責眾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你朱元璋是看我不順眼,雖然不知道你現在在搞什麼飛機,但我明白你遲早會給我一拳,可是你打得過我,你能打得過整個朝廷嗎?你能殺的了我,你能殺的了朝廷上這麼多官員嗎?於是他開始加快了拉朝中官員下水的步伐,他覺得朱元璋不會對整個朝廷的重臣都下手。可是他太不瞭解朱元璋這個人了,他們兩個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選手,可他非要跟朱元璋打擂臺賽,朱元璋的柔情面早在小時候父母餓死時就灰飛煙滅了,殺人,對於他來說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

朱元璋並沒有讓胡唯庸等待太久,事情的起因是胡唯庸的兒子在一次出遊中墜馬,死於路過的馬車輪下(也挺慘的!)。胡唯庸一怒之下未經過司法程序私下裡將馬車伕給殺了,事情鬧到皇帝那裡後,朱元璋大怒,急召胡唯庸入宮解釋。見到朱元璋的胡唯庸開始自己排練好的表演,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淚,說著自己多麼可憐、兒子多麼孝順、馬車伕如何不遵守交通規則、違章壓線等等。可是他並沒有看到朱元璋冷冽的眼神和沉默的等待,等胡唯庸訴完苦後,整個大殿一片寂靜,過了許久朱元璋走到胡唯庸面前,用他強有力的手扶起胡唯庸,堅定卻聲音不大的在胡唯庸耳邊說:“

殺人償命!”之後慢步走出大殿。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至此,明初第一大案拉開了血腥的帷幕,以滅掉胡唯庸三族為開始。對了,在這裡需要提一下胡唯庸的反擊政策:法不責眾,胡唯庸認為自己給朱元璋出了一道難題,畢竟如此之多的大臣你朱元璋至少要考慮如何瓦解,安撫一部分人吧?然而朱元璋在聽完密探對於胡黨人員的報告後,用了一句水平相當高的話就解決了這個難題:

“那就全殺掉吧。”

懸在朝中官員頭上的利刃終於落了下來,胡維庸案自洪武十三年案發開始,進行了長達5年的調查與殺戮,被殺者超過一萬人之多

隱忍數載一朝發,博弈對手終現形

胡唯庸死了,胡唯庸的同黨也死了,這個結果正是朱元璋想要看見的,朱元璋坐在自己的龍椅上看著下面瑟瑟發抖的官員,已寥寥無幾。據史書記載,胡維庸案發期間,能上朝官員最少時僅16人

該結束了吧?我們只想平安的活下去!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朱元璋並沒有聽到下面人的心聲,因為他的劇本還沒有劃上結局!

整件案發的始末,唯一令人不解的是朱元璋為什麼對胡唯庸如此放縱不管?但胡維庸案發之後發生的事情,讓筆者終於明白朱元璋的對手是誰:不是老謀深算的李善長,更不是小人得志的胡唯庸,而是兩者身上所共有的相同點,均為丞相。

沒錯,朱元璋真正想要扳倒的就是傳承了千年的封建官場制度——丞相制。

前面說過,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而封建社會的丞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對皇權做了牽制,以求皇權與官員團體的權利達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可這正是朱元璋忍不了的地方,他認為大明集團是他的私人企業,不是國企,也不是股份制,而是獨裁製。所以丞相制度對於他來說如鯁在喉,沒有一日不想著將其拔除,但畢竟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即便他是皇帝,隨意廢除傳承製度,一個不小心有可能就會雞飛蛋打,甚至萬劫不復。

所以朱元璋如同一隻獵豹一樣潛伏著,等待他的獵物露出破綻。

他需要一個貪贓枉法的丞相來配合他演這一齣戲,也需要一個民怨載道的丞相給他這個理由,更需要一個引起群臣憤恨的丞相讓他獲得支持。很榮幸,胡唯庸這位丞相被朱“導演”看中了,有幸成為這部“腹黑劇”的主角,而胡唯庸也並沒有辜負朱元璋的期望,完美的達到了朱元璋所期望的效果,可是沒有片酬,有的只是一把砍頭刀!

在胡唯庸案發後,朱元璋終於有了一個完美的理由來廢除這個制度。有意思的是,在朱元璋處死胡唯庸後僅一個月,便撤銷了丞相這個延續千年的職位,取消了中書省的設置,如此雷厲風行、乾淨利落的處理,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是蓄謀已久的。

洪武四大案之“胡惟庸案”:朱元璋放任胡專權數年的背後有何目的

至此,作為“明初四大案”之首的胡唯庸案落下了帷幕,朱元璋終於得到了他所想要的,而“胡維庸案”的始末也逐漸明朗在世人眼前,作為朱元璋博弈中的一步“誘棋”的胡唯庸,也發揮了他該有的作用,龍椅下瑟瑟發抖的官員們也鬆了一口氣,皆大歡喜!然而,另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正是他廢除丞相的這一舉動,為他的子孫後代以及一手打造的大明王朝帶來了無法估量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