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明朝初年,有四個大案,其中之一,便是胡惟庸黨案。

在洪武十三年的時候,胡惟庸被人告發,和陳寧密謀造反。朱元璋勃然大怒,僅用了四天的時間,以胡惟庸為首的一大批“奸黨”分子及其家族被全部處死。按理說,謀反大案,應該細細追查,不應該怎麼快就把人處決。那朱元璋為什麼要怎麼做呢?

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因為證據不足,而朱元璋想借此事拿掉丞相。在解縉給他寫的萬言書裡這麼說道:“無幾時不變之法,無一日無過之人。”可想,他對其他人的不信任到了什麼樣的地步。而對於百官之首的丞相,他的疑慮更深。胡惟庸,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朱元璋很瞭解這個人,知道他不可能造反,但借這個機會,除掉丞相一職,把大權握在自己手裡,才能讓朱元璋放心。而且,沒過幾天,朱元璋就宣佈廢丞相。這可謂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朱元璋的疑心病越來越重,他越發的擔心朱標控制不了這些開國元勳們,於是他開始“削刺”。但是,很多功臣都有丹書鐵劵(免死金牌),除了謀反殺不了他們,那就得讓他們“謀反”,於是,朱元璋又想起了死了好幾年的胡惟庸了,不是有人告他謀反嗎?那就把這個案子,做成鐵案

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於是,在胡惟庸死後了幾年以後,他的罪名越來越大,最開始給他定的罪名是“枉法誣賢”、“蠹害政治”,他死後6年,發現了他有通倭罪,死後10年,又發現他有通虜罪。胡惟庸在他死後,他的罪名在不斷升級。

為了個他按上這些罪名,朱元璋還編了好幾個故事。通倭罪的故事是這樣的:

胡惟庸聯繫了一個被貶到日本的官員叫林賢的,讓他帶著日本高僧如瑤藏主,這個人還兼職搞暗殺工作,再帶上400個化裝成和尚的精兵,藉著朝貢的機會暗殺朱元璋。

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但是這個故事時間對不上,胡惟庸死後三年,如瑤藏主最後一次前來朝貢,又過了三年,精明睿智的朱元璋終於把案件審理清楚了,時間間隔上是不是長了點。

這個故事很有意思,首先胡惟庸已經掛了,如瑤藏主前來朝貢圖什麼,到明朝來旅遊嗎?二是當時的日本並不統一,沒有推翻明朝的能力。三是當時日本不是不是中國屬國,不會接受中國的被貶的臣子。

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在胡惟庸死後十年,朱元璋深挖出了通虜證據,故事是這樣的:據封績招供,說胡惟庸派自己帶信給北元(蒙古),請他們和胡惟庸內應外合,推翻大明。但是據後來歷史學家吳晗考證:封績是江蘇人,沒去過蒙古。可能朱元璋是後來覺得破綻太大了,於是又將封績的籍貫為河南,把他的身份改為元遺臣。這樣就說得通了。

至此,胡惟庸案徹徹底底的變成了謀反大案,可以說是捱上死碰上亡。而當時明朝政府高層之間,政治聯姻非常的多,所以很容易牽連。

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

首當其衝的便是李善長,大明第一功臣,因為他和胡惟庸是還有親戚關係。而當時,殺了李善長全家第二年,王國用上書說:李善長不可能造反,他已經是大明第一功臣了,如果跟著胡惟庸造反,成功了胡惟庸當皇帝。他還是第一功臣,他除了擔了一個滅門的風險,什麼好處也撈不著。現在李善長死了,希望皇上引以為戒。

朱元璋竟然沒有責怪王國用,不得不說是個奇蹟。其實這就看出朱元璋知道他們沒謀反,這一切就是為了殺功臣,為了“削刺”。可以說胡惟庸案,發揮了朱元璋的無限想象力,生在現在朱元璋肯定是個好編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