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爲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一、西漢——劉濞

劉濞,漢高祖劉邦之侄,由於剽悍勇猛,20歲的時候就被封為沛侯,後來跟隨劉邦平定英布之亂,21歲時被劉邦封為吳王。管轄東南三郡五十三城。經過呂氏之亂,漢文帝劉恆登基後,各諸侯王漸漸已經不怎麼遵守皇帝的命令了,一個個都擁兵自重。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漢景帝劉啟繼位後,採納了御史大夫晁錯的建議,諸侯王犯了錯就削奪他們的封地。於是劉濞聯合楚、趙等七國以“清君側”,“誅晁錯”為名,公開叛亂,史稱“七國之亂”,在三個月內被漢軍主將周亞夫與漢景帝的弟弟梁王劉武聯合擊敗,參與叛亂的7王全部被殺,6國被除,只有楚國另立新王。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二、唐朝——安祿山

安祿山,從突厥逃到大唐後,被唐玄宗李隆基所賞識,被委以重任,官至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隨著權勢越來越大,安祿山野心膨脹,加上目睹了大唐的政治腐敗,起了反叛之心,想自己 做皇帝。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而他原本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這給安祿山提供了出師有名的有利機會。天寶十四年,安祿山聯合史思明,以“清君側”,“誅楊國忠”為名,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成功的在洛陽稱帝,算是成功了一半,但是稱帝沒多久,卻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害。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三、元朝——孛羅帖木兒

孛羅帖木兒,元朝末年將領,四川行省左丞相答失八都魯之子,曾跟著父親鎮壓紅巾軍起義,父親死後,被任命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多次擊敗紅巾軍,擒殺紅巾軍將領,因功升任中書省平章事。但是他與元朝另一位將領王保保均捲入太子黨與帝黨的宮廷黨爭,並與王保保爭奪山西和河北地區。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後來太子愛猷識理達臘,逼迫元順帝解除孛羅帖木兒的職位,又命令王保保出兵攻打孛羅帖木兒。後來,孛羅貼木兒就以“清君側”的名義,率軍攻入大都,將太子趕到了王保保的屬地太原,元順帝任命他為中書右丞相。第二年,太子與王保保領軍反攻大都,孛羅帖木兒戰敗,最終為元順帝派人秘密殺死。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四、明朝——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大肆分封自己的子嗣為王,這些藩王上馬治軍,下馬治國,權勢大得很,公侯大臣進見親王都得下跪。朱元璋死後,遺詔皇太孫朱允炆登基為帝,次年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由於藩王勢力日益膨脹,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朱允炆接受了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的削藩建議。

古代歷史上以“清君側”為名的四大著名的叛亂,第二隻成功了一半

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被削奪,燕王朱棣本來就想自己當皇帝,因此極為不滿,他以“清君側”,“誅齊、黃”為名,起兵反叛。朱允炆派兵鎮壓,但是屢戰屢敗,在建文四年,燕王朱棣率兵攻入南京城,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齊泰、黃子澄等人被誅殺,同年七月,朱棣自立為帝,改元“永樂”,成為了歷史上唯一以“清君側”為名反叛成功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