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清風明月都應該是自己一個人的事”。

起風了,得學會自己添衣;夜深了,得學會自己準時休息。

道路漫長,一路護送的人總有一天老去,抱不動,舉不起。

相信總有一天,那些捨不得獨自遠行的人,會在家的門口靜靜地等著遠方孩子的歸來。

時光再美好,也要面對現實:有一天,我們終將學會獨自長大。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一項調查顯示,現在大約有70%的孩子因為自理能力、獨立解決問題能力和表達能力不行,而影響了學習。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一些習慣的養成,比如自己穿衣、收拾房間、整理床鋪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做了。

所以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只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孩子的智力發展和知識儲備上,卻忽視了自理能力的培養。

然而社會適應能力中的自理能力,真的是水到渠成的嗎?請看案例一:

生活不能自理,被中科院勸退

13歲的“湖南神童”魏永康以總分602分考進湘潭大學物理系,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時便考上了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她的母親在“智商”教育上確實一路凱歌,除了學習,家裡任何事情都不讓他插手。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甚至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都高中了,還親自給他餵飯。

從小學到大學,魏永康的生活一直是母親一手包辦,“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然而,當魏永康脫離母親的照顧後,完全“失控”:

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著單衣、拖鞋就往外跑;房間不打掃,屋子裡也臭烘烘,襪子髒衣服到處亂扔;不記得參加考試和撰寫畢業論文。

最後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心想,他將來長大離開我,人這麼聰明,很快就能學會的,不曉得他已經形成習慣,改不過來了。”

魏永康的母親可謂老淚縱橫、悔不當初。

案例二:從小自強獨立,收穫美滿人生

同樣是年少聰慧,另一個人的境遇大相徑庭。

張亞勤,12歲考上中國科技大學,成為當時中國年紀最小的大學生。18歲,被喬治華盛頓大學錄取。23歲以喬治華盛頓大學校史上唯一一篇滿分畢業論文獲得博士學位。現為百度公司總裁。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12歲便離家獨自去合肥上學的張亞勤,在科大自由地成長,他的母親雖關心其學習和生活,但並不過多地在生活細節上幫他照料。

小時候的他經常一個人乘火車,去外地,因為母親曾告訴他:"男孩子,就要到外面跑跑,才能獨立,才能真正瞭解外面的世界。"

在寫給母親的信《放飛的愛》中,他這樣說道:“世上有一種愛,叫“放飛”。母親對我的愛就屬於這種。

她不會把我捧在手心,許多事情總讓我親自去做,還說:學會獨立,才能放飛......

謝謝母親,謝謝您!在四十多年的人生道路上,是您教我學習、自立、自信、自強;是您教我怎樣做人;是您教我如何在航行中搏擊風浪;是您的放手,讓我一次又一次的高飛。”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

學會照顧好自己,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從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有助於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其今後的生活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教我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再大一點就跟著哥哥姐姐下地幹農活。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學校離家5里路遠,每天上學放學沒人接送,兩三個小夥伴每天一起步行去上學,一路上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到了學校;有時有背誦的作業,就互相監督著一邊走,一邊背送課文,感覺很快就到了學校……

由於母親從小的教育和培養,我很小就學會了獨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所以無論在外上學,還是工作,成家,一切都很自然很順利,父母只是關心的詢問,但從不干預。

正因如此,在教育我自己的孩子的時候,我一直堅定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越早開始越好。

從生活小事入手,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堅持讓孩子儘早參與和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樣他得到鍛鍊的機會也會更多些。

記得剛上小學的時候,開學前幾天我接送孩子到學校,學校離我們家並不遠,走路10分鐘,穿過家屬區,過一條馬路就到了。一週後都是自己獨自去上學,開始的時候,我會從後面遠遠的跟著,兒子揹著書包,邊玩邊走,很快就到了學校門口,和小夥伴們一起進了校門。這以後我就放心的讓孩子自己上學了。我下班的時間要比孩子晚,孩子每天胸前掛著鑰匙,放學後自己回家,寫作業,等我下班回來作業差不多就寫完了。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不過現在的孩子不能這麼放手,一方面私家車比較多,另外小孩子一個人走在街上也不安全,家長該接送還是要的。

孩子喜歡玩水,每次我洗衣服的時候,他都會蹲在旁邊,玩盆裡的水,這時我就會給他拿著小臉盆,弄些水,把他的襪子放到裡面,交給他怎麼洗,當然他是洗不乾淨的,他洗完我會重新洗,但是這個過程要讓他知道。

說起孩子寫作業,剛上學的時候,孩子有的字不認識,作業要求不懂,我會給他把作業題讀一遍,然後明白題意後自己做。學習了拼音後,我就慢慢的教他查字典,書中不認的字,通過查字典自己就認識了。再有背誦課文時,我會用錄音機給他錄音,然後放給他聽,讓他自己發現問題,這樣記憶就會深刻些。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後來孩子在聽寫生字的時候,自己就主動打開錄音機,先把課後生字讀一遍,然後打開錄音機,放一個生詞,默寫一個,對孩子的這個做法,我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小學一年級下學期以後,我基本上就不再陪孩子寫作業,孩子從來也不依賴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無論是選擇課餘興趣小組,還是高考填報志願,他會徵求我的意見,我只是提供參考意見,最終還是尊重他的選擇。

每學期結束,考試成績下來後,如果成就不好時,我會幫著他一起分析,找出問題,但從未因為偶爾的成績不好而責怪孩子。當然孩子也很爭氣,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學習成績一直排在前列,孩子的學習從來不用我操心。

孩子爸爸常年在外部項目,孩子的學習更是關心不上。我也是經常加班加點的工作,孩子也非常理解,有的時候我加班回來,孩子已經睡下了。看著孩子熟睡的樣子,心裡也不是滋味。有時真的覺得愧對孩子,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孩子才有今天的獨立和成長。

孩子從小養成了早睡早起的習慣,有的時候比我起得早,自己熱杯牛奶,煎個雞蛋加在麵包裡,吃完就去上學。有的時候自己到外面買回早點我倆一起吃,但多數是我自己在家做著吃。很少讓孩子拿著錢在外邊買著在路上吃。

記得有一次我生病發燒,渾身無力,剛上小學的兒子,他騎著奶奶的三輪車,因為太小坐在車坐上夠不到腳蹬,他就屁股懸空,一上一下的蹬著車,往前走,累了就下來推著跑,帶我去醫院,坐在車上的我,眼淚不禁流了下來,那一刻,我覺得孩子長大了……

從小到大,孩子養成了獨立的習慣,所以進了大學很快適應了大學生活,大二就開始打工,到外企應聘,做小時工,這樣既提高了外語的會話能力,同時也有了一些收入,用於學習和假期遊玩。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大學畢業出國留學,找工作,談朋友一切都是自己拿主意。如今兒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女兒,到年底就3歲了,他和媳婦接受西方教育孩子的模式,從小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讓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非常願意做,而且樂在其中。

如何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長大,適應社會,我認為應該從以下5個方面做起。

1、從生活小事入手,給孩子安排他能夠完成的事

如果讓孩子做太有難度的事情,容易產生挫敗感,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信心。

給孩子安排適合他能力的家務,若是碰到不能勝任的,再想辦法協助他完成。

2可以讓孩子多做擅長的事情,從他容易勝任的方面入手,更容易激發他的動力。

3、允許孩子出錯

有些家長不喜歡讓孩子做家事,因為覺得他們總是在添亂,做不好,倒不如自己做了。

這也剝奪了他鍛鍊的機會。允許孩子出錯,沒有人能夠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很完美!

4多鼓勵和讚美孩子

不是等孩子做好了才去鼓勵,而是他在努力的過程就值得鼓勵了!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用放大鏡的視覺看他的優點,要及時給予肯定,讓他感受到滿滿的愛。

我們可以親他,擁抱他,可以告訴他:“你長大了,是媽媽的好幫手!”

讚美和鼓勵,讓孩子自信成長。

5、放手讓他去做

對於孩子來說,生活能力的提高,他的自由度也會隨之提高,獨立性也就越來越強。

孩子做事情的最初動力來自於他個人的需求:想吃了,你不拿,他就得自己動手拿;想出門玩了要穿鞋子……等到他具備了一定能力時,就讓他在父母視線之外去成長,學會在不同的環境中調整自己的行為。

人生必修課:學會獨立,學會長大。掌握5個技能,讓孩子適應社會

放手去買菜,放手去看病,放手讓他在家自理一定的時間段......千萬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忽視他的能量。當他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強時,你也可以適當依賴他,讓他感受那種被需要的心情。

當這種自身的動力被激發出來時,孩子會更願意去學習、分擔家務。

現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對孩子更是呵護有加,尤其是獨生子女,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用自己動手。

這般嬌慣,導致孩子們自理能力特別差,依賴性很強,倘若連自己都照顧不了,又談何適應社會呢!

養育孩子的終極目標,並不只是關注智力開發、傳授知識和技術,它還包括培養品德、塑造人格、養成習慣、認識社會、建立關係等等,而這些都需要一個長期引導、循循漸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