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傾聽,不責怪不建議,有多難?

這個世界上,存在完全沒有私心,不抱怨的人嗎?

我想大抵是沒有的。

就連王陽明都一直強調要不停的致良知,出現私慾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能夠發現私慾,並通過修行格去私慾。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們在難受的時候,總希望能夠和家人、朋友傾訴幾句,希望從他人身上獲得安慰和力量。

作為群居動物,我們很難擺脫他人對我們的影響。

亨利.克勞得在其《他人的力量》一書中很好的揭示了一直以來被我們忽視的真相:一次次的研究表明,如果擁有強大的人際關係支持系統,人們達成目標的概率或大大提高。同樣的,心情低落抑鬱的人,在獲得他人力量支持後,心情恢復起來會更快。

人際關係具有真實的、有形的和可測量的力量。

然而很多時候,當我們找人安慰,想從他人身上獲取力量的時候,反而適得其反。我們的心理並沒有以為傾訴而變得好受些。本來是想尋求安慰的,結果因為對方不恰當的話,變得更加受傷。

一、壞的安慰

世界上,真的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人類的悲歡也並不相同。但是,我們可以換位思考,有技巧溝通。

壞的安慰通常指哪些呢?

當我們向別人傾訴的時候,如果你聽到別人說“你這個不算什麼,我有一次比你還慘”“你不應該這樣想,你應該那樣想”“事情總會過去的,不要這麼傷心了”“有什麼好傷心的”,諸如此類帶著批評和評判的言論。

如果在傾訴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言論,很自然會覺得不舒服,有些時候甚至會覺得是不是我的問題,我是不是心裡不成熟才會這麼傷心。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甚至覺得都是自己的錯。

事實上,我們自己聽到這樣的安慰時會自然覺得不舒服。可是,很多時候我會不自覺的用這樣的話去傷害向我們傾訴的人。

我以前的時候也會這樣,當閨蜜想我傾訴的時候,我會很自然的站在評判的角度去分析事情的對錯。剛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覺得有什麼,直到有一次一個閨蜜和我說:“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我和你說的時候也不是希望你告訴我對錯,你告訴我對錯,反而讓我的自信心慢慢萎縮,一點傾訴的慾望都沒有,我只是想讓你聽我吐吐槽而已。”

我才明白自己是好心辦了壞事。

直到現在,我都很注意去控制自己想要評判的慾望,更加有同理心和技巧的傾聽,也讓自己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

二、有價值的傾聽和幫助

有價值的傾聽和幫助看起來是一個非常複雜而且難以回答的問題。畢竟我們每個人的大腦構造和思維模式都不相同。

這裡我總結了幾點自己常用,並且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方法。

1、聆聽就好,不批評,不建議

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自身的弱點和脆弱性,並向外尋求幫助的時候,只是希望能得到內心的認同感。

當我們遇到糟糕或者一時想不開的事情,很容易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貶低,你會變得更加在意希望得到外界的認可,而不是在意事情的本身。

如果這個時候有一個人能夠安靜的傾聽,不一味的勸解,只是在適當的時候指引能夠繼續說下去,該是多麼自然、和諧。

很多時候,當我們傾訴完之後,也就沒有當初那麼難過了。難過的是大部分事情都被悶在心裡,無法排解。

2、以“愛”之名,陪伴

傾聽需要以愛打底,當我們給予安靜的傾聽時,更多的是一種陪伴。

有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當我們能夠與他人產生共情,與他人一起感受情緒的變化和波動,對方也自然能夠感受到。

人的氣場和能量看似無影無形,卻能傳遞出強大的力量。

以“愛”之名陪伴,抑鬱和失望就會被化解。很多時候我們內心的執著和痛苦源於從未被外界所理解。

毫不起眼的人際關係,往往決定的卻是你所在意的大事情。看似簡單的安慰也蘊含著大道理,不斷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