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近兩個月來香港的問題讓人們更多地談論起了一個國家——新加坡。確實,新加坡之於香港,無論是領土面積、金融業水平,還是地理位置,都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但相較於香港目前的形勢,同為“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似乎安定許多。“花園城市”在李氏家族的管理下井井有條,欣欣向榮。藍天,白雲,新鮮的空氣,成為這個東南亞發達國家的代名詞。 

然而,當我們細緻分析這個國家時,新加坡同樣也在處一個轉折點上,面臨著諸多挑戰。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為新加坡標誌景點魚尾獅

與其餘東南亞國家巨大的貧富差距

我們先從貧富差距說起。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為2018年東南亞幾個主要GDP排名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為2018年東南亞人均GDP排名,新加坡遙遙領先

貧富差距有多大呢?我們以曾將新加坡踢出國土的馬來西亞為例。

馬來西亞的面積是新加坡的近500倍,人口則是新加坡的近6倍。如今,面積和人口都遠遠不及馬來西亞的新加坡,卻在GDP總量上與馬來西亞大體持平

在人均GDP上,新加坡更是遠遠超過了馬來西亞。,相當於馬來西亞的6倍。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繁華美麗的新加坡

淡水資源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為新加坡獨立慶典

另一個敏感因素則是淡水資源。

新加坡的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為主,終年高溫多雨,但是,新加坡卻是一個島國,缺少河流補給。新加坡雖然年降水量大,但是淡水資源依然匱乏一直以來,維持新加坡生存的淡水資源都需要靠馬來西亞供應。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淡水資源匱乏的新加坡

早在新加坡獨立前的1961年和1962年,新馬之間就簽訂了供水協定,分別於2011年和2061年到期。根據1962年的第二份協定,2061年之前,馬來西亞柔佛州以每千加侖生水3分令吉(馬來西亞貨幣,相當於人民幣5分)賣給新加坡,並以每千加侖50分的價格回購淨水。

但是,馬來西亞認為新加坡經濟發達,財政充裕,因此不應該享受過低的水價。馬來西亞則一直威脅漲價。可以預見,新馬之間的淡水資源將長時間貫穿兩國的鬥爭中。

“李氏家族”的內部危機

早在2017年,李氏家族就曾因為“如何分配李光耀故居”一事大打官司,鬧出了許多不愉快。讓新加坡成為全球效率和管控榜樣的家族,卻因一棟百年老宅而大鬧內訌。此事一出,無疑讓李氏家族在新加坡人心中“這個家庭不同凡響,不可能犯錯”的權威地位受到衝擊。雖說此次風波,最終平息了下來,但其背後家族的利益紛爭問題必將長期存在。

“未能齊家,何以治國?”這是不少人對於李氏家族的抨擊。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為現任新加坡現任最高領導人李顯龍

而今,新加坡即將開啟“後李光耀時代”,曾經擔任李光耀私人秘書的王瑞傑成為下一任總理的第一候選人。目前當選也只是時間問題。這也意味著,李光耀的政治遺產其實已經漸行漸遠了。未來,李氏家族與這個國家間的利益關係將更為複雜。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新加坡可能的接班人王瑞傑

“低慾望”情緒的蔓延

提到“低慾望社會”,人們立馬會想到日本。但其實,在新加坡,這種情緒也正在蔓延。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世界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之一,甚至幾度高於韓國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一。

新加坡員工的平均每週工作時間為44.9小時,成功位居全球工作最努力的國家之一。但這麼努力、拼命工作背後究竟為了什麼,成為了新加坡年輕人越來越重視與反思的問題。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凌晨的新加坡CBD,燈火通明

新加坡高額的生活成本,讓年輕人大多失去了詩和遠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買上汽車,是多數人夢想的成功。約定俗稱的對成功的定義,將無數青年的發展彈性空間不斷壓縮。

【注:在新加坡買車,奇貴。一輛原價7.5萬新加坡元的車,需繳納的附加註冊費高達10.7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52萬元)。此外,除了加納原車價7%的普通消費稅之外,車主還需繳納20%的專項消費稅】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職場裁員危機低與福利制度也引人注目。有本地員工表示,自己不去加班,自然有別的人願意去做......環境所逼,想要不被淘汰,就需要加班。同時,

新加坡還有嚴苛的“不養閒人”低福利制度。收入的一部分被強制存入中央公積金(CPF),用於未來養老。如果年輕時賺錢少,晚年的經濟狀況便相當不容樂觀。

新加坡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巨大的生活壓力與一眼望到底的未來,讓新加坡逐漸成為“一個低慾望社會”。怎樣重塑年輕人對於未來的信心,同樣也是一大挑戰。

新加坡作為亞洲、乃至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中國的“一帶一路”重要合作伙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效仿、學習新加坡。而今,新加坡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共同祝願我們能夠看到一個更完美的Singapor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