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提到保险,大家都感觉是骗局?

鑫财经


个人感觉,现在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少了,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以及对保险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是意识到了保险的好处的


但是你说的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也为数不少,这个有很多原因:

1、代理人销售制度

目前中国的保险销售制度,是代理人销售制度为主,这个是上世纪90年代引自友邦的销售模式,之一持续到现在。代理人,和保险公司签订的是代理合同,不是正式的劳动合同,对代理人的约束就显得比较松散。这就难免出现问题:

(1)代理人入职门槛低,素质参差不齐。只要想从事保险行业,不管你什么学历,综合素质怎样,都会有公司需要。

(2)代理人的增员模式,很多保险公司,为了扩大销售,大面积的增员代理人。老人带新人,一级带级,你要想当主管,提高收入就得拉人头。说实话,这样的增员的模式很像传销。也是很多感觉保险是骗局的很重要的原因


2、取消执业资格证考试

2015年,保监会取消资格证考试,这件事促使保险从业人员猛增,而且从业人员质量堪忧,以前有这个考试,还能卡掉一批人,现在取消了,从业人员素质更得不到保障。但这个也是暂时的,以后想从事保险行业只能越来越难。


3、保险公司片面的追求销售业绩,对代理人的专业知识培训不足

本人最早在x安工作,说实话,对于员工的培训的方面,更多强调的是销售技巧和话术培训,还有就是不定期的打打鸡血,喝点鸡汤。但是对于核保,理赔,将康告知方面的培训很少,也缺乏专业的体系。


4、保险代理人为了追求高拥挤,高业绩。存在销售误导

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销售保险,更多的靠话术,用案例吓唬,用礼品或者返佣金来诱导,夸大保险责任。在健康告知中存在隐瞒,不如实告知等。

最后客户理赔时,有可能因为没有如实告知,或者客户的情况不符合理赔条件,而最终无法顺利理赔。但是客户又缺乏专业的知识,这就会造成客户认为,保险是骗人的


金辉说保


先说一个年交2万4,交5年之后拿20万的忽悠案例,

1.春节回到老家,一个阿姨找到我,让我帮忙给她看看一份保险合同,是人保寿的开门红理财险,阿姨心里不踏实,深怕被忽悠;

2.“业务员说一年2万4,交5年,第6年能拿20万”阿姨不停的跟我说

3.我打开合同,上面写的很清楚,按照中档分红:7年勉强保本,15年后大概能拿16万!然而业务员却告诉她,第6年能拿20万!!!

4.之后我帮忙收集了证据,进行投诉,也打了12378银保监投诉电话,现在正在处理当中,希望可以帮阿姨拿回2万4,拿回准备给孩子买房的钱!

5.洛阳人保寿业务员所干的事儿,而且存在挂单行为,跟阿姨谈单的业务员与保险合同上的业务员是两个人!

保险不骗人,人才会骗人

保险合同白纸黑字不会骗人,只有人才会骗人!好在现在专业的人越来越多!

保险业务员没有固定底薪,有业绩才有收入,一些素质不高的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对客户进行忽悠,故意夸高收益!

保险业过往最主要的发展模式是“拉人头”,一些文化素质很低,合同都没完整看过的业务员混入其中,靠的就是连蒙带骗!

恳请大家帮忙

希望大家多多转发,扩大影响力,为阿姨讨回公道,还保险业一片净土!


自保叔


我年轻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被”买了一份招商信诺的疾病医疗方面的保险,每个月自动在信用卡里扣,因为钱并不多所以就默认了,后来每年都会自动续期,不知不觉就买了20年,从未出过险。考虑到已经坚持了这么多年,加上年龄越来越大,以后也许会用的上,心想也挺好。然而在我满50岁的时候得知,保险自动到期不再续签了。


2208788768


是呀,我身边有很多人就觉得保险就是传销呢。

之前被骗去过传销,外在形式跟保险还真的有点像,但本质还是不同的。

我之前被朋友骗去安徽,说是银行工作,结果去了是听课,待了一个星期,我不确定是不是传销,但跟网上传的蛮像的。第一天上课主要讲怎么赚钱这个项目有多好,开始前唱歌之后上课,期间还有一个人员上台表示之后以为是骗子后来慢慢相信觉得赚到了钱。这个项目的核心在于五级三晋制,发展团队。下午见一些领导者聊天,第二天又是上课,无语的是课一模一样,我跟小伙伴提出疑问,他们居然说你认真听,就会听出不一样了呀。我们做的是事业不是职业,只有认可我们,买了我们的东西才能加入我们。一直说自己是买化妆品的,但在7天里没看见产品,本来想劝说朋友离开这个地方,无奈她被洗脑太深,我就自己走掉了,过程还是有些曲折,心惊肉跳的,好在最后安全离开了。

之所以说传销,就是作为一个类比。我去之前理解的,跟去到以后所了解的完全不一样。

保险是有产品的,不过它不是实物,是一纸合同,普通人需要解释才看的懂,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而且有专门的《保险法》,也有监督部门,保监局和保监会,保险可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之一呀,沦为老百姓口中的传销,保险也是很伤心呀。

更多认为保险是骗局,跟最后理赔不了有很大关系。这跟销售者和消费者双方都有关系了。销售者不跟消费者讲清楚这份保险到底保什么,哪些地方不保,消费者买了就买了也不去细究,到最后理赔的时候发现赔不了,很生气,就认为是诈骗了。

其实保险就是一纸合同,我们买的时候一定要认真看清楚呀。

买保险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第一,健康告知,投保前,一定要认真他问到的健康状况以及职业,自己是否触碰到,触碰到了就要如实告知,不然会给以后理赔造成困难;

第二,看保障内容,主要保障什么,符合条款的才是这份保险保障保的;

第三,看免责条款,免责条款中都是不保的情况;

第四,看下等待期,有些等待期出事会退还保费,有的保障继续要认真看下条款;

第五,注意保障期限,超出期限后,保险公司也不赔的。

目前就是这个样子,如果买错了保险,有10-15天的犹豫期,这期间退保是没损失的;超过犹豫期的话,好好规划整理下自己的保单。

保险是条款,不骗人,反而是很好转嫁风险的工具。现在互联网信息这么发达,问几个条款测试下业务员的专业程度,或者认真搜索下信息就能找到合适的保险了。最后祝大家都能买到合适的保险,在关键时刻,成为救命稻草。


一株野豌豆


大家好,我是淘宝美工老申。关于一提到保险就觉得是骗局这个问题,我说一下自己的故事。

在2013年,那会我的 情绪非常低落,颓废了一样。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个推销保险的,当时没把这事放心里。聊了几句对方就走了。

第二天,他又来了,这次是我同事接待的,上门便是客。在他们的聊天过程中,说了几句家乡话,原来这个做保险的人是我老乡,瞬间感觉就亲切了很多,于是也加入他们的聊天当中。

那次之后,我们就熟悉了,加上当时情绪低落,想想就买了保险,平安公司,每年要交6300多的保险。在没有付款前,他把保险讲得非常好,还有一系列的服务,节假日有各种礼品,感觉就像得了个大便宜一样。

但是,从我付了保险之后,这老乡几乎没有跟我有任何联系,也从来没的接到过平安公司的任何服务电话,节假日礼品就更不用说了。慢慢的,我才发现这个这个保险即不能贷款,又不能做抵押,什么分红这事就是微乎其微。

现在做保险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也有不少朋友在做,打听下来后才知道,如果买保险是在推销保险的人手上完成的,这个人离职之后几乎不会再在任何人来做后期的服务。我们知道,保险公司的人事变动都很大,虽然经常看到各种保险公司推销员,但绝大多数是新手,签一单是一单,坚持不下去了就离职,每天保险公司都有新业务,后期表面上有人跟踪,但没几个人故意来做售后问题的。

一般来说,保险的费用都是偏高的,但是买保险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小问题,当这些小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抱怨声就大了。加上有些推销员在推销过程中把保险的功能夸得太大,往往给买保险的人一种心里落差。

长期的不稳定性和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导致很多人都觉得推销保险是骗人了。


淘宝美工老申


为什么一提保险,大家都感觉是骗人的。

保险是一份保障利国利民。但是为什么有的人一提保险就说是骗人的?

随着公民意识的提高。保险意识已经提高好多了。

大部分人对于保险还是认可的。
其实保险真不骗人,那是什么原因,

1⃣️:有业务员的责任,特别是现在保险业务员越来越多,有的个别业务员根本就不懂条款,自己还没有弄懂就出来卖保险。

2⃣️:商业保险和社保是不一样的,不是你买一款产品就全管。

3⃣️: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客户不如实告知,导致保险公司不理赔,

4⃣️:客户购买的是裸险,根本没有任何附加保险。如果出现意外肯定不赔,但是客户不知道,他认为我买保险了出现问题就应该赔。

购买保险的技巧是:

1⃣️:要明明白白买保险。

2⃣️: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保险。

3⃣️:现在寿险一单一回访,不清楚问。保险还有10天—20天的犹豫期。感觉不适合可以100%退费。

不要说保险是骗人的,保险业务员大部分还是真为客户着想。如果没有业务员的辛勤工作。哪里会有这么多的理赔金额!


买对赔好


在中国,保险走的是人海战术,网上招聘人员需求最大的就是保险行业,好像一年当中从头到尾都很缺人,大家想过这是为什么没?我的理解是他不是真心实意的在招员工,而是在招客户。大家先别急着喷,你们可知道保险从业人员大多数是没有底薪的么?以某安为例,除了新人前三个月的保护期有1000多元的补助外,从第四个月开始,所有的收入都依赖于自己的保费业绩。那么问题来了,为了拿到收入,他就会无止境的说服自己的亲朋好友购买保险,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买过了还可以接着买。保险这种产品跟别的产品不一样,由于不是真正的刚需,购买频次也低,所以大多数人对于产品条款的解读是一知半解的,甚至觉着保险一买,出什么事都能理赔。保险业务员呢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既然你啥都不知道,那我就说啥是啥了。哪种产品提成高,他就一个劲的说它好,夸大它的保障范围,最后的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人被身边熟人的夸大其词说心动了,出于信任或是抹不开面子购买了年保费大几千甚至上万元的保险。过了一段时间,被保人一旦出险,就想到理赔,这时找到当初的熟人,很大可能他已经不干这行了。。。没关系,他说他虽然不干了但你还可以找公司理赔啊,提交材料,漫长的等待后,保险公司最后极有可能说:1.你这不属于理赔范围,what?当时明明说的出险就可以理赔的!公司拿出保单的条款给你解读,你才发现你的这种情况确实不在理赔范围,找谁说理去?2.保险公司查出来你这病在投保前的体检记录中就有了,属于未如实告知,还是拒赔。你纳闷了,买保险的时候他可没跟我说过什么告知的呀,我是信任他才买的。但保险公司人家可不听你说这些呀,人家只会按合同条款来,你只能气的干瞪眼。最后的结果当然还是拒赔。花了几万的保费,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啥都没保,你气不气,恼不恼?所以呀,现在线下的保险公司都是这种模式,人海战术,业务员成千上百万,只想着自己的提成收入,好多产品的条款,他自己都不清楚,怎么能给你讲清楚,即便他知道这产品不适合你,也有可能昧着良心让你买。毕竟,即使你买了也不一定出险,这种风险跟高额提成对比,还是提成更诱人。

相对的,现在网上有好多互联网保险公司,产品设计相对合理,告知条款也很醒目,稍微有点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购买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更重要的是,由于节省了办公场地,人员薪资等各项运营成本,这些产品的性价比一般都远远高于线下的某安,某康,某洋等公司。还有一点,线上的渠道,汇聚了好多家公司的好多种产品,你可以不慌不忙的货比三家,再不用忍受线下业务员的喋喋不休,更不会因为亲朋之间的面子问题,感情问题买错了保险!如果以后再有熟人劝你在他那买保险,你完全可以用买过了这三个字来婉拒~事实上,你确实已经买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保险!

最后的最后,劝大家购买保险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消费一定要谨慎啊。虽然我不是卖保险的,但见的多了,里边的道道还是大概清楚的。关于投保方面,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朋友们可以私信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芳姐爱影视


因为保险骗过人呀: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千万人被蛇咬,指不定全人类基因都会怕蛇呢!

这样说很多人可能会有赞同不赞同,但是情绪上我相信相信共鸣者不少。


但是保险是什么?保险怎么骗人?

其实没几个人说得清。


保险就是个金融工具而已,

一笔钱存银行,这是笔存款。取出来还是那么多,最多加点利息。

一笔钱存保险公司,这是笔可能存款。取出来(没有发生风险)可能没有,也可能成千上万被放大。

这就是保险。


但是骗局在哪?

在保险销售人员!

把客户不需要的保险卖给客户,理赔时发现要买赔生病的,结果这是赔交通意外的。

卖给客户的时候信口开河天花乱坠,生病或意外发生去理赔,结果发现这TMD就是个理财产品。

还有卖个客户时夸大作用,明明只赔住院医疗,却告诉客户跌打损伤生老病死无一不保。


天呐,这哪里是卖保险,这是传教呀!


所以呐,还是建议别人的话可以听听,关键看合同。

合同!合同!合同!


但是呐,说句实在话,保险这东西人人都需要的。

大家纠结的不过是买不买的问题,

当然,买不买,随您~


至尊保Live


政治觉悟不能丢,除了人民银行,保险公司,凭良心而论,有哪个保险公司为老百姓做出点真事?如家庭保险,财产保险,人头保险,儿童保险,房屋保险,学生保险,老人保险,意外保险,大病保险,统筹保险,可当人们看到的就是,意外伤残去保险了,不合格啦!儿童去保险了,条件不达到了,老人去保险了,不在病例的数了,家庭意外着火啦,达不到标准啦,儿童住院了,这个病情不合适了,你糊弄老百姓有用吗?也只能说一句,所有的保险公司,将被自己的花言巧语各个击破,将被自己掉入万丈深渊;


马金驹


那是因为他们本身对保险知识就不了解,有的是在不懂保险的情况下听信亲朋好友或保险业务员各种天花乱坠的忽悠,头脑一热就买了根本不适合自己或对自己没用的保险。

业内或了解保险的人都知道,买保险要先保障再理财,先大人后小孩,其次是看保额、保障范围,是否业务员根你承诺的都体现在合同里。

简单解释一下,为什么我们买保险要先保障再理财?从家庭经济支出考虑,理财性质的保险也就是到期返还的保险,很多人都容易踏入这个误区,认为我买了保险一辈子没病没灾,二三十年后这些钱还会回来,其实这类理财保险往往保费都很高(一个人每年少了说要交好几千),而且很多病症都不保,就算在保障范围的病症最多也就赔十几二十万,不要说以后,就拿现在来说,我们经常在盆友圈子力遇到某平台大病筹款的链接吧,各种稀奇古怪的病症不分年龄段的冒出来,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试问你买的这种可以返还的保险十几二十几万的保额能干什么呢?

我身边就有一位在某寿买了一款返还的保险,每年交3000多保费,交20年,共需要交保费7.5万左右,保30年,若生病最多只能赔15万,最后退还保费,而要考虑通货膨胀现在的7.5万和十年、二十年后的7.5万哪个更值钱呢?

有的人之所以排斥保险、认为保险是骗人的,是因为自己亲身经历或听人说过一些保险公司拒赔的例子,认为只要不接触就不会被骗。虽然我不是业内人,但我认为你可以不买保险,但一定不能不了解保险,保险买对了就是锦上添花,可在大病、意外来临之时减轻经济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