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金融排序是保险、证券、银行,而国内是银行、证券、保险?这说明了什么?未来如何发展?

沉默无序


我的一位学生毕业以后,走上保险行业,因为系统学习了经济学知识四年,他充分地意识到保险行业对金融,甚至是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从实用性和保障性上讲,保险比证券更重要,因为保险是保障,而证券重要的是效率。只有了保障,才能去谈效率。就像以前的人们,饭都吃不饱了,谁还去考虑发不发财的事呢?


工作三年以后,我再次见到他,他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保险营销经理,自己带领一支30人的营销团队,他们的薪资也很不错底薪8000+提成。同时,他自己也在北京买了房子,还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三年的时间,无论从规模、业绩还是创新上,都是可圈可点的。


但是在跟我的聊天中,他对保险现状还是有很多不满和担忧,例如:

1. 保险销售人员问题。

即便是非常优秀的保险销售人员,也很难正式入保险公司的编制,基本全是合同制,所以条件好的毕业生是不愿意加入的,为了保证业绩,门槛一再放低,到了现在几乎成了没有门槛。因此员工流失问题、员工素质问题、道德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就都出现了。而在美国、欧洲、日本,他们都是有严格的资质标准和良好的待遇保障的。

2.我国的保险在金融主体商发挥的作用不够。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美国在次贷危机中有一个重要额参与主体是AIG(美国国际集团),是全球最大的保险巨头。在次贷危机的一系列传导链中,美国政府没有救助银行、没有救助证券,而是选择了救助最为重要的保险公司AIG,事实上这种做法足以证明了保险对于美国经济的重要性。

在国内,保险的作用远没有这么重要,无论是从人身寿命的保障,还是财产的保障,都似乎在小打小闹。银行永远是大哥,国有银行是大哥中的大哥,其他人都围着大哥转。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的国情是发展中国家,无法给予公民像发达国家一样的福利保障。就好比一个工薪家庭养了几十个孩子,孩子们要求原生家庭给每个人买一套房子(保险),那基本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个家庭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真想让孩子们有多的保障,只能拼命挣钱来供给他们,挣钱的方式就是打工(银行)。银行是能够最快最稳健获得发展机会的途径;而证券就类似于投资,有赔有赚,不能全部指望。

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说政府需要发挥非常重要的宏观调控职能,银行、证券和保险三者相比,银行是最佳人选,可以配合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手段。


(家族财富密码:金镰刀)


家族财富密码


中国人人都交社保,所以保险应该第一。美国人都没社保,所以保险真是第一。

抛开社保不谈,中国银行的地位远超其他金融机构的,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的主席全都是银行出身,可见银行在中国的地位。

中国的金融机构排序应该是保险-银行-证券。工、农、中、建四大行都是副部级央企,人保、人寿、太平和进出口四大保险公司也是副部级央企,而最大的券商中信证券,是一个厅级单位,对银行和保险来说是个弟弟。

我们从市值上也能看到这一点,工行的总市值是2.1万亿,人保的市值是3500亿,中信的市值是2800亿。

为什么会这样,和中国的金融发展史是有直接关系的,中国银行发展历史悠久,保险行业1979年才恢复运营,而中国第一家证券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直到1990年才开业。不过明显看到券商的追赶速度还是很快的,这是因为中国的保险行业一直发展不快,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近几年才有所改善。

而在国外,也没有保险,证券,银行这样的排序,正确的排序应该是保险-银行-券商,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联合健康市值2600亿美金,美国最大的银行富国银行市值2300亿美金,美国最屌的券商高盛,也不过730亿美金的市值。

为啥国外保险这么牛?这是因为国家不给交社保,而美国看病太贵,挂个急诊就几千美金,不买保险看病都看不起,所以美国的保险公司能不牛吗。连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都是一家保险公司。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国外是混业经营,就是一家公司既可以干保险也可以干银行,而国内必须分开,一家公司要么是银行,要么是保险,必须分开。


问保必答


其实保险分散风险也好还是是社会责任也罢,都是在保险事故发生以后才有的。在风险未发生的时候,和其他金融行业相比,保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

保险作为金融的分支之一,不同于其他金融板块的地方在于其他金融板块是以资本为主,保险是以负债管理为主,通过大数法则,杠杠作用,时间的调剂,帮助个人,家庭,企业在发生风险事故时减少负债带来的损失,这也是保险姓“保”的作用之一,负债管理和杠杠作用缺一不可,只有负债管理,没有杠杠的那是储蓄,不是保险。


保险经纪人张鑫


其实,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从风险系数上来排序,保险就是最基本的金融工具之一。

而之所以造成题主有这样的疑惑,大抵是因为国内老百姓对保险的认知水平普遍低下所致,也与国家的财政政策,社保福利待遇、基本国情有非常紧密的关系。

1、宏观财政政策

中国回看四十年,我们的经济方针、方向皆以土地开发性金融为主要的发展方向。而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就是城市建设,把现有的土地换取巨大的财政收入,推动银行与政府的紧密结合。最初我们的城建贷款的还款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的财政资产;后来拆迁土地以及拆迁商品房的再卖收入也可以用于还款(大家要有一个共识,房地产公司买到的地块用来建设商品房,严格意义上只不过是一种长期的租用权,70/50/40/30年不等,这个时间过了,基本上就等着收归当地政府或国有);再后来,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出现,全国各地城市都大力推广这一个制度,为国家的城市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还款保障。

也因为于此,政府就能使用城市建设的资金治理土地、发展城市、再通过土地招拍挂的所得资金进行还款。立足于“农民变市民,土地变资产”这两个核心点,我国的城市化模式基本轮廓基本成型。

可以看到,连续几十年的时间,乃至今日,我国的财政政策与银行功能基本上都仍然是一种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蓬勃的发展阶段中必然的手段,也就会造成很多国人对银行的认知高于保险的原因,但不能说我国不重视保险,只是在发展阶段中,追求发展依然是主旋律,而保险工具是一种转移风险、管理风险的金融工具,在我之前的文章也都指出过,我们每个人面对风险的时候都会有几种应对方式:

而在中国历史上我们面对风险的时候基本靠扛,没办法,我们的前辈的确受到了认知边界的影响,再之国家的主要方针并不在保障上,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才真正地提出“保险姓保”这种概念,给小布的感觉,就有点与环保建设一样,认识到了环境破坏的恶劣才会在行为上作出对灰犀牛事件的规避。

2、中国保险市场基本国情

按经营目的的不同,保险分为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国民福利待遇。而商业保险是以社会资本为主,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产品。

而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地广人多,再结合我国国家财政的基本状况,社保的:”广覆盖,低水平”的特点也就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并且还呈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社保待遇上也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如深圳与内陆地区。而中国保险市场的种种的特征,也都与英美为主的发达国家的社保待遇有着非常之大的不同。

欧美国家,经济发达,人口少,注重保险教育,人民的保险意识强,国家财政中投入到社保保险建设的资金占比庞大。基本上不需要额外的补充商业保险来弥补社保的不足,欧美国家更多的人喜欢购买定期寿险来转移自身经济责任最大的时期的财务风险。

而在中国,90年代才重新引入保险制度,中国的商业保险的初始时期,可以说实在监管力度、经验不足的情况下过来的,而在这样的婴儿级别市场,用利诱导(奶头乐效应,不懂的百度)就变成了万试万灵的手段,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保险业,即做大的规模,但也做臭了名声。老百姓的各种道德问题,保险销售员的各种专业失德问题、屡见不鲜,哪怕随着监管的经验、力度的升级加强,这些恶意破坏市场秩序的时间在我国部分国民的的劣根性下,依然屡禁不止,想看的可以到银保监官网查看近期的处罚。

更关键的是,我国国民的保险认知教育依然在最初级的阶段,与国外的水平,依然差着最起码的一代人的差距,要想追平,花三代人是保守估计。所以,我们的保险业市场依然需要正确的教育,而我们的老百姓,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证券方面,不是小布的专长,但建议从证券的发展历史、风控水平上看出中外差距的。

未来发展预测

以上说及到的情况,基本上造就了我国对于保险、银行、证券的认知与排序,但我们虽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始终都会有一天到达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的主流依然会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创造、达到、买到、成本、效用最优的工具。而非常明显的就是,我国的银行、保险、证券的监管上会是紧密联系,这从银监会与保监会的联合就知道,我国的国情不同于欧美,我们要从自身的经济特点上出发,而未来的中国,投资驱动依然是我们国家的主要方针,以及是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经济发展会变成银行+保险,证券的一个方式,或更有可能的就是参照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做法,保险牵头+银行+证券的方式挑动金融杠杆,使得资金利用率大大提升,篇幅有限,暂时说道这里。感兴趣交流的请留言或者私信。

我是布兰特,帮你识别风险,重新理解保险。


布兰特和歌莉娅


因为国人的眼里,保险和传销是一个性质,都是骗人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行业一开始就做烂了,国内保险的问题主要在人寿保险,好多保险最后莫名其妙就成了理财了,当然也不能一杆子全打死,我们国家财产保险、车辆保险还是不错的。

证券感觉国内也不规范,比如券商,本来是高端的行业,结果一些研究人员的投资业绩连普通人都不如,基层营业部吧,就是拉客户开户,但是也是开张吃三年,赶上行情好了,躺着挣钱,赶上行情差了,冷冷清清,勉强度日。

最好的就是银行,因为银行有国家撑腰,而且咱们国家利率没放开,国家保护的很好,并没有充分竞争,而且银行牌照很难取得,不是谁想开银行就可以开,所以存贷利差这种传统模式一直可以进行,当然银行是老大哥了。

这说明了不同国家不同的金融政策。

未来的方向,分情况,大的银行就像平安银行,把所有金融牌照拿全,然后混业经营,中小银行主要做出特色,服务小微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定制化的精细服务。


洞明哲人


保险保什么,保疾病与意外,然后呢,都要去-医院-

那么问题来了

保险率比较高的国家,医院相对于保费太贵了,保费相对于去医院太便宜了

国内呢,性价比很一般,然后呢,买不买都行

国内与保险覆盖率高的国家的区别在哪呢?

人均收入差别,8万年收入,1万买保险,只能剩7万

人均收入扩大4倍,32万的年收入,4万买保险,还能剩28万

俗话说,人在富也不过一日三餐,睡一张床,,,,,,,我编不下去了


我是吴星星


说到保险就要从他的名字来看,保险的意思就是他的字面意思,稳赚不赔,这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老牌西方国家,保险和保险的衍生体系发展的相当完备,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同保险打交道。而在中国,这种与保险打交道的意识还没有深入人心,这也与国内保险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很多人对现有保险体系不满意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中国的保险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于证券,在很多发达国家,证券是人们投资的产品,而在中国,不需要热钱涌入股市,而是需要他们发展实体经济,从国家层面讲就注定了中国股市的瘸腿,无法与发达国家的证券业想比,而银行的作用在哪个国家都不可忽视,这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金融机构,他控制信贷,在引导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显得更重要。当然未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以银行业为主体,证券业保险业补短板,慢慢发展。




华耀谈天下


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钱要存起来,这样风险小,先过好现在,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中国人的保险意识之薄弱,非常令人震惊,比如去买车票或者飞机票,好多人都不会买那个安全险。

国外的保险从业人员都是专业的金融专家,而国内保险业却是良莠不齐。

我们现在已经不穷了,但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没转变过来。

一遇到大病,第一想法就是:“我不治了,把钱省下来吧”

希望我们国家以后越来越好


长沙迈签签证办理


日本排序应该是,银行、银行、银行....本质上,是金融体制决定的,究竟是直接融资导向,还是间接融资导向。


靳论金融


银行是国有,

保险是私有。

社会主义国有强。

资本主义私有强。

就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