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這是我們“論近代中國版圖的形成”最後一篇文章,在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中,我們向大家講述了古代中國的國家建構,明確了明帝國的實控範圍,並一一敘述了清帝國是怎樣統一臺灣、外拒沙俄、與準噶爾汗國長期拉鋸並平定蒙藏的。伴隨著以上區域被紛紛納入實控,清帝國終於可以騰出手來,向準噶爾汗國的統治核心部位:中亞草原與天山南北的廣袤區域發起戰略進攻了。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全國行政區劃示意圖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消滅準噶爾汗國

西域與天山南北,自古以來就位於中原農耕王朝的統治邊緣地帶,絕大部分中央王朝不是力有不逮,就是毫無興趣,對以上區域並未實控。自唐帝國因“安史之亂”退出西域後,千餘年來西域與中原地帶一直沒有發生什麼關係。

公元751年,唐朝軍隊在怛羅斯之戰被阿拉伯軍隊打敗,從此之後一千年間,中國再沒能控制西域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前文我們說到康熙皇帝三徵噶爾丹,將進入蒙古草原的準噶爾勢力打回了老家,後面清帝國又與準噶爾發生兩次大戰,一是發生於雍正九年(1731年)的和通泊之戰,此戰準噶爾軍由著名的大策凌敦多布統帥,清軍大敗;二是發生於雍正十年(1732年)的額爾德尼昭之戰,準噶爾大敗。雙方都覺得對方“有點難啃”,於是決定議和,清乾隆四年(1739年)達成協議,阿爾泰山以東歸清帝國統治,以西則歸準噶爾汗國統治。這樣,持續了半個世紀左右的清準戰爭第一階段才算是告一段落。

清準議和以後雙方的劃界形勢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但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情況突變。準噶爾大汗噶爾丹策凌去世後,準噶爾汗國再度內訌,經過一番混戰,達瓦齊最終勝出,登上了汗位。在內鬥中失敗的準噶爾貴族則紛紛逃走投奔清帝國。這些人當中,有一個被乾隆皇帝稱為“重要之人”的準噶爾貴族阿睦爾撒納,他本是達瓦齊的親信,因分贓不均而憤然出走。乾隆皇帝敏銳地認識到:“伊若來降,明年進軍則大有裨益!”認為向準噶爾汗國統治核心區域發起戰略進攻的時機已成熟。

被乾隆稱為“重要之人”的阿睦爾撒納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但是,乾隆向準噶爾發起戰略進攻的決策遭到了幾乎所有帝國高層的反對,大家一致認為,準噶爾汗國距本朝山高水遠,屬於隔絕不通的化外之地,毫無控制的必要。加之清帝國與準噶爾打了五十多年的仗也沒有佔到太大便宜,可見對方戰鬥力太強,未必打得下來。如果當時乾隆皇帝聽從了這些人的建議,這片土地後來自然就與我們沒什麼關係了。但就在群議洶洶之時,乾隆皇帝堅定的意志發揮了作用,他毅然下令:派出軍隊向天山進軍。

中年乾隆帝肖像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清帝國派出五萬軍隊,開始向西域遠征。五萬軍隊中,京營八旗精銳兩萬,漠北蒙古及準噶爾新附軍兩萬,西北綠營一萬,值得一提的是,此番出征的清軍配備了七成左右的火器,以從準噶爾學來的“贊巴拉”重型火繩槍為主,已經是一支火器化的部隊了。清軍西行時,有意讓準噶爾新附軍走在前面,並配合政治攻勢宣傳,獲得了當地百姓的普遍支持。達瓦齊眾叛親離,短短三個月就丟了統治首府伊犁,逃亡格登山(今新疆昭蘇縣境內),清軍對達瓦齊窮追不捨,在格登山抓住達瓦齊殘部後,清軍二十五名護軍營重騎兵在準噶爾勇士阿玉錫的帶領下趁夜色突襲達瓦齊大營,一舉將達瓦齊生擒,清軍西征獲得全面勝利。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呼爾滿大捷》局部,

圖中清軍幾乎全部裝備了槍炮,

反映了西征清軍火器裝備率極高的史實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準噶爾部平定後,清帝國對準噶爾的統治一開始還停留在羈縻的層面上,講求“分而治之”,將準噶爾故地劃分為四塊,分給新附的準噶爾貴族,清帝國作為平衡手從中制衡。如果這種統治方式延續下去的話,依然是非常不穩定的。但這位“重要之人”阿睦爾撒那首先跳出來了:我們前文說到,阿睦爾撒那之所以甘當帶路黨,本身就是因為內部分贓不均,清帝國搞的“分而治之”政策自然也未能達到他的期望值,既然如此咱不如接著扯旗造反好了。乾隆二十年春,阿睦爾撒那在去承德朝覲乾隆皇帝的路上逃回準噶爾本部,接著舉起叛旗,一舉殲滅了駐防在伊犁的五百名清軍。與此同時,由於漠北蒙古諸部遭遇雪災,加之天花橫行,清軍西征時又造成了後勤災難,於是與阿睦爾撒那私交甚篤的託輝特部首領青滾雜卜也趁機變亂,一時間漠北蒙古人四處攻擊小股清軍,綁架虐待商隊、流官,史稱“撤驛之變”,清廷與西域通信斷絕,蒙古、西北遍地烽煙。

郎世寧所繪《阿玉錫持矛蕩寇圖》,

表現了格登山之戰中阿玉錫奇襲達瓦齊大營的情景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在這種關鍵時刻,乾隆皇帝同時祭出了軟硬兩手,軟的一手是通過漠南蒙古藏傳佛教領袖章嘉呼圖克圖三世通過私人關係遊說漠北蒙古的藏傳佛教領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通過宗教力量穩定漠南、漠北蒙古諸王公的情緒,此外動用中央的力量接濟外蒙古諸部百姓,在內外蒙古收攏人心;硬的一手則是重點打擊青滾雜卜,並宣佈對其餘蒙古王公“既往不咎”。通過這兩手操作,清帝國終於將漠南、漠北蒙古局勢穩定下來,平定了青兗雜卜叛亂,並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季再次調集兵力向西域發起進攻。此時準噶爾汗國由於連年內亂,加之天花橫行,阿睦爾撒納上位後威望又不足,顯然不是清帝國的對手。經過半年作戰,阿睦爾撒納再度敗逃,躲進了哈薩克汗國境內。乾隆聞此消息,立即命令清軍進攻哈薩克汗國,並措辭強硬地宣佈:“阿逆一日不獲即二年,或十年、二十年,兵斷不止。”面對清帝國的強大軍事壓力,哈薩克王汗阿布賚只得下令抓捕阿睦爾撒納。所幸阿睦爾撒納跑路技術一流,在被抓住前跑到了沙俄帝國去了,清軍則在向哈薩克汗國索貢後班師。自此,與清帝國交戰七十餘年的準噶爾汗國被徹底滅亡,只留下了“準噶爾盆地”這樣一個地理名詞作為這個中亞強權最後的印記。而自那時候起,天山南北的廣大區域自唐帝國後被再一次納入了中原王朝的控制。

平定大小和卓之亂

但是,清帝國對西域的經營遠未結束。一方面,對準噶爾汗國故地的實控尚在進行;另一方面,準噶爾汗國滅亡後,被準噶爾汗國圈禁在伊犁的和田等地的宗教領袖被清軍放出,其中白山派領袖馬罕穆特的長子波羅尼敦和幼子霍集佔受清帝國委派,迴天山以南統領廣大回部。但是這“大小和卓”(“和卓”即波斯語“聖裔”的意思,指大學者)並不甘心只在清帝國治下做一個羈縻封建主,他們剛一返回天山以南就挑動廣大的民眾發動叛亂,力圖在天山南部建立自己的強權。

清兵與大小和卓在伊西洱庫爾淖爾交戰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大小和卓之亂髮生時,清軍正在天山以北與阿睦爾撒納叛軍作戰,阿睦爾撒納逃跑後,清軍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翻過天山山脈,向天山以南進發。但是,由於清軍前鋒突擊速度過快,結果以定邊將軍烏雅.兆惠為首的三千清軍被數萬叛軍包圍在了黑水營,清軍在數萬叛軍的圍攻下苦戰三個月,終於等到了援軍裡應外合,一舉擊潰了大小和卓叛軍主力,並佔領叛亂的中心城市葉爾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初,清帝國基本平定了天山以南的變亂,大小和卓逃亡巴達克山(今塔吉克斯坦境內),清軍也如同之前進軍哈薩克汗國一樣,對大小和卓窮追不捨,並以武力威逼巴達克山交出大小和卓。巴達克山首領不敢違逆,只得將大小和卓斬首後送交清軍。並向清帝國繳納貢賦以換取清軍班師。至此整個準噶爾、葉爾羌故地所有反叛力量被清軍肅清,清準戰爭以清帝國的勝利而告終。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黑水營解圍》,表現了清軍內外夾擊,打破叛軍對黑水營圍困的情景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從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派兵進攻準噶爾大汗達瓦齊,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春季清軍平定大小和卓叛亂,清廷用四年多的時間和三次大規模的戰略攻勢,終於將天山南北二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徹底納入帝國版圖。乾隆爺對自己的功績十分得意,特地給這片地區取了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新疆。取“故土新歸”之意。同時清帝國在新疆增設伊犁將軍府,下轄都統、參贊大臣、辦事大臣、領隊大臣等職,分領北疆、南疆、東疆等路的軍務、政務,同時採取了多種措施鞏固新疆,一是“增兵攜眷”,類似於新中國成立後的生產建設兵團,如佟麗婭所屬的錫伯族就是那時從東北被調往新疆的;二是“設置卡倫”,在新疆邊境與哈薩克汗國交界處設置邊防哨所,同時定時派出諸領隊大臣帶兵巡查邊境,清查哈薩克人越境遊牧並安置入境的哈薩克人。如熱依扎所屬的哈薩克族就是那時候入境的;三是“羈縻索貢”,面對強大的清帝國,哈薩克汗國、巴達克山、布哈拉汗國(今烏茲別克斯坦)、愛烏罕(今阿富汗)等大小國家紛紛前來朝貢,讓清帝國再一次確立了中亞地區的陸權地位。

《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郊勞回部成功諸將士》,表現了乾隆帝在郊外設宴犒勞

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的有功將士的情景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面對這一歷史性功績,連英國著名的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都不得不承認,乾隆皇帝是東亞地區在歷史上少見的地緣政治大師。

從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統一臺灣,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西域,清帝國三代帝王用了七十六年時間,終於完成了古代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偉業——清帝國的版圖,北起外興安嶺,南到南沙群島,東起臺灣島,西到巴爾喀什湖,面積超過一千三百萬平方公里且全部完成了中央直接控制。

乾隆平定西域後,中亞各國紛紛向清朝稱臣納貢,成為清朝的藩屬國

徹底將西北納入中國版圖,乾隆因此被稱為史上少見地緣政治大師

一個突破了傳統的“中原與周邊”、“天子與外藩”概念的多民族、多地理板塊的大一統中國出現在了地球上,而這個大一統的中國,不但為近代中國的版圖形成奠定的堅實的基礎,更是為近代中國在遭遇民族危機時提供了巨大的戰略緩衝,更是成為了中國走向復興的最大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