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说起唐太宗,我们都称他为“千古一帝”,说他是“贤明圣君”。殊不知,众人心目中的贤明帝王,却制造了四大冤案。让一些有功之臣蒙受不白之冤,不少贤能之士遭受无妄之灾!

唐太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现在,就让我们来窥探一下这位帝王的心路历程。他手下的武将盛彦师是个军事指挥方面的奇才,他在剿灭李密、平定王世充这两次战役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盛彦师打仗在行,可是,如果让他当劝降的说客,那就是门外汉了。

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徐圆朗叛乱时,唐太宗偏偏选派盛彦师为安抚大使,目的是想借他的威名让徐圆朗束手就擒,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不料,盛彦师话还没说上两句,就被徐圆朗活捉。

盛彦师落入敌手,有辱使命,罪过不小。但唐太宗策略失准,用人不当,其罪更甚。而唐太宗为了推脱自身责任,掩盖自身失误,竟然赐死盛彦师。这是唐太宗制造的第一宗冤案。

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盛彦师剧照

贞观初年,一句“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谶语,引起了唐太宗的高度警惕和对大臣的猜疑。当他得知大臣李君羡小名叫“五娘子”,其一系列封号官职中皆带有“武”字,正好与“女主武王”暗合。李君羡的霉运便接踵而至。先是被皇帝“深恶之”,接着被调出京城。不久就被御史弹劾“与妖道密谋勾结,欲行不轨”,最后李世民连审都不审,就下诏“君羡坐诛,籍没其家”。

就这样,一句疑神疑鬼的谶语轻松地让久经沙场、战功赫赫的李君羡断送了性命。这是唐太宗制造的第二宗冤案。

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李君献剧照

刑部尚书张亮的老家是郑州荥阳,这里被人传言是“形胜之地,不出数年有王者起”。接着又有人发现了“有弓长之君当别都”的图谶。张亮便私下里与几个江湖术士谈论了这些敏感话题。这就导致这位农民出身的凌烟阁功臣很快被以“谋反”的名号推上了风口浪尖。

自古以来,无论真假,帝王都对“谋反”很是介意。因此,唐太宗就想要把张亮除掉,但是由于没有证据,唐太宗只能隐而不发。后来,唐太宗听说了张亮私下豢养五百壮士为义子的事,这让他更加愤恨,更加觉得张亮有谋反的念头。

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张亮剧照

于是,唐太宗就因为自己的主观猜测,把当年辅佐他争夺帝位的重臣张亮处斩了。这是唐太宗制造的第三宗冤案。

“性最坚贞”的刘洎因为忠于职守,敢于直谏,能力过人,故而在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期间,承担了辅佐太子监国的重任。就是在出征高句丽时,唐太宗得了痈疽,刘洎听到消息后,忧心忡忡,曾和同僚们说了八个字:“疾势如此,圣躬可忧!”

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刘洎剧照

这本是一句忧国忧君的肺腑之言,但被进馋者添油加醋地一说,传到唐太宗的耳里后就完全变了味。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太宗远征归来,在没有充分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草率地把刘洎给杀了。这是唐太宗制造的第四宗冤案。

其实,唐太宗这样做,也是身不由己。身为帝王,疑心重是通病。在他看来,没有什么能比政局稳定更为重要。平庸之才犯了错误,他可以不予追究。但位高权重的功臣若是有什么风吹草动,只要有可能威胁到自身利益和皇家利益,他都会兴师动众,杀气腾腾。

圣贤明君唐太宗,居然制造了四起冤案,他为何会这么做呢?

因此,唐太宗才有了这些杀鸡儆猴的举动,以此来告诫臣子们做好自己的本分。

当官的都有如履薄冰,伴君如伴虎的感觉。在皇帝面前总是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一个疏忽丢了脑袋。可是当皇帝也不轻松,他也在时刻提防,生怕有人会谋朝篡位,一不留神丢了江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