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说“和”文

「语音版」说“和”文/柳奕杉

“礼之用,和为贵。”从古到今,我们强调 “和”的重要性,人因 “和”而合,家因 “和”而兴,国因 “和”而强。 何谓“和”?当清晨的海在初升的红日下泛起波光,打鱼人的船与它是 “和”;当夜晚的竹林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阁楼上吹笛人与它是 “和”;当黄昏的大漠中响起驼铃声声,身穿白袍的旅人与它是 “和”。“和”是一种刚刚好,宁静安详的气氛。

“和”是社会的理想境界,而这种理想境界需要人来达到。大多数普通人虽能深知 “和”的重要,但却难以达到 “和” 的境界。“和”并非做和事佬,也不是不讲原则。“君子和而不同。”有些人只喜欢与他人争斗,却不愿放弃自己的错误观点;有些人一味迎合对方,而不去坚持自己的正确思想,这都不是 “和”。是君子,应做到不与他人无理争执,从善如流;同时, 也不随波逐流,而坚持有所追求。“无乖戾之心,无阿比之意” 即为义者,义者必以 “和”为先, “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大赢家。

“和”无论对个人还是集体,都有利无弊。战国时蔺相如被封上卿,廉颇不服还要羞辱他。蔺相如为了国家,不上朝,最终廉颇负荆请罪,达成 “和”,二人一起辅佐赵王治国。这个著名的 “将相和”故事为我们展示了蔺相如的博大胸襟和君子之度。说明, “和”就必须有 “后退一步”的容让心胸。谦让的品质既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又可以解决许多矛盾,“让他三尺又何妨”让出了一条 “六尺巷”。包容体现一个人的格局,而生气计较又何尝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发而皆中节”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之“和”。我想,作为凡人,我们或许很难做到 “喜怒不形于色”,但当我们适当宣泄而有所节制时,就能做到 “和”。我们追求 “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当须先追求自己心中的平和,营造自己家中的兴和。当我们每个人都将 “和”化于心时,社会就离 “大同”又进了一步。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做君子,做求和者,做义者,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目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