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剪秋罗文



「语音版」剪秋罗文/任崇喜

感谢先人创造的文字之美,汉字表情写意的无穷韵味,令后生尽享人生的况味和自然的美景。有些花的名字着实动人,像晚香玉、女儿红、勿忘我、紫罗兰、康乃馨……名称优雅,便让人生出无限怜意与柔情。

自然,这里也包括剪秋罗。

先说剪字。很早的时候,喜欢一个词:剪剪风。当然不是喜欢“几度夕阳红,窗外剪剪风”的琼瑶式言情作品,相反在我的阅读世界里对它们的态度只有一种:排斥。喜欢剪剪风,大概因为用“剪剪”来修饰风,有“风微弱而带寒意”的意思,无形中就有了一种动感。唐韩偓的《寒食夜》一诗中便有这样的句子:“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何况,还有“一剪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诗意与浪漫。

再说罗字。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剪秋罗的写法应该是剪秋萝。不是吗?萝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如女萝、茑萝、藤萝。但似乎有些什么不对,剪秋萝总不至于同秋天的萝卜扯上关系吧?好在,一直接近自然气息的古人比我们浪漫得多也诗意得多,自然想象力丰富异常。罗是什么?是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古人所说的罗衾、罗衫、罗巾、罗帕、罗衣、罗带都是丝织品。秋罗是什么?是质薄而轻,有条纹的丝织物,产于吴江等处。唐时已有生产。花间词人温庭筠在《张静婉采莲歌》里这样说:“秋罗拂水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这样的两个词组合起来,就成了一种花的名字。古人描述剪秋罗说:“叶似春罗而微深,有尖。八九月开花,有大红、浅红、白三色。花似春罗而瓣分数歧,尖峭可爱,其色更艳,秋尽尤开。”剪秋罗的花瓣尖端呈不规则的深剪痕,好像被剪刀剪出来的一样,又在秋天开放,很适合这样的名字。剪秋罗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花,与大名鼎鼎的母亲花康乃馨是近亲。

据说,剪秋罗的故事来自一个美女:褒姒。这位被周幽王搜罗来的美女,自进宫后一直皱着眉头,连笑也没有笑过一回。为此,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有一次,不知谁出馊主意说撕裂丝绸之音有无与伦比的韵味,必能让褒姒舒展眉头开颜一笑。于是,周幽王让宫人准备了当时十分珍贵的丝织品,摆放在褒姒面前,并让手下将这些丝织品尽数撕裂,没想到褒姒依然不为所动。于是,周幽王发出重赏令:谁能诱发褒姒一笑,赏以千金。虢国石父献出“烽火戏诸侯”的奇计,褒姒笑了,历史也笑了,周幽王成了千古笑柄,真的应了司马迁的总结:“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知。”只不过,让我想不通的是,怎么撕裂的动作变成了剪了?何况,在公元前3世纪,埃及人才开始用青铜制造剪刀。约公元前5世纪,欧洲开始出现U形的剪刀,直到中世纪才出现交叉型的剪刀。那时,周幽王和褒姒已经魂归天国几百年了。好在,这只是个传说,只要是美人成为香艳的主角就行了,就有了浮想联翩的空间。

生长在阴湿的树荫下而开出鲜艳花朵的植物为数不多,而剪秋罗却可以成片栽植在林下或林缘,是一种理想的耐阴观花地被植物,也可作布置花坛花境,点缀岩石和切花。

诗人吟咏剪秋罗,也多由“剪”字生发,因沾“秋”字,文字大多凄苦。明代顾同应写过一首《剪秋罗花》诗:“隋宫无梦冷轻纨,几瓣秋花倚泪看。萧瑟罗衣裁不就,却怜中妇剪刀寒。”诗人说:你如愁怨宫女手中细密的薄绸,她和泪看你这秋花时泪落花瓣。你教凄凉的她怎么也裁剪不成罗衣。剪秋罗花儿让我们置身宫中,恍见宫女手中的剪刀寒光灼灼。

有人认为剪秋罗花的花语是怨恨、孤独的美,该是有些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