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版」剪秋羅文



「語音版」剪秋羅文/任崇喜

感謝先人創造的文字之美,漢字表情寫意的無窮韻味,令後生盡享人生的況味和自然的美景。有些花的名字著實動人,像晚香玉、女兒紅、勿忘我、紫羅蘭、康乃馨……名稱優雅,便讓人生出無限憐意與柔情。

自然,這裡也包括剪秋羅。

先說剪字。很早的時候,喜歡一個詞:剪剪風。當然不是喜歡“幾度夕陽紅,窗外剪剪風”的瓊瑤式言情作品,相反在我的閱讀世界裡對它們的態度只有一種:排斥。喜歡剪剪風,大概因為用“剪剪”來修飾風,有“風微弱而帶寒意”的意思,無形中就有了一種動感。唐韓偓的《寒食夜》一詩中便有這樣的句子:“惻惻輕寒剪剪風,杏花飄雪小桃紅。”何況,還有“一剪梅”“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詩意與浪漫。

再說羅字。在此之前,我一直以為剪秋羅的寫法應該是剪秋蘿。不是嗎?蘿通常指某些能爬蔓的植物,如女蘿、蔦蘿、藤蘿。但似乎有些什麼不對,剪秋蘿總不至於同秋天的蘿蔔扯上關係吧?好在,一直接近自然氣息的古人比我們浪漫得多也詩意得多,自然想象力豐富異常。羅是什麼?是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古人所說的羅衾、羅衫、羅巾、羅帕、羅衣、羅帶都是絲織品。秋羅是什麼?是質薄而輕,有條紋的絲織物,產於吳江等處。唐時已有生產。花間詞人溫庭筠在《張靜婉採蓮歌》裡這樣說:“秋羅拂水碎光動,露重花多香不銷。”這樣的兩個詞組合起來,就成了一種花的名字。古人描述剪秋羅說:“葉似春羅而微深,有尖。八九月開花,有大紅、淺紅、白三色。花似春羅而瓣分數歧,尖峭可愛,其色更豔,秋盡尤開。”剪秋羅的花瓣尖端呈不規則的深剪痕,好像被剪刀剪出來的一樣,又在秋天開放,很適合這樣的名字。剪秋羅是石竹科多年生草本花,與大名鼎鼎的母親花康乃馨是近親。

據說,剪秋羅的故事來自一個美女:褒姒。這位被周幽王蒐羅來的美女,自進宮後一直皺著眉頭,連笑也沒有笑過一回。為此,周幽王想盡法子引她發笑。有一次,不知誰出餿主意說撕裂絲綢之音有無與倫比的韻味,必能讓褒姒舒展眉頭開顏一笑。於是,周幽王讓宮人準備了當時十分珍貴的絲織品,擺放在褒姒面前,並讓手下將這些絲織品盡數撕裂,沒想到褒姒依然不為所動。於是,周幽王發出重賞令: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褒姒笑了,歷史也笑了,周幽王成了千古笑柄,真的應了司馬遷的總結:“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只不過,讓我想不通的是,怎麼撕裂的動作變成了剪了?何況,在公元前3世紀,埃及人才開始用青銅製造剪刀。約公元前5世紀,歐洲開始出現U形的剪刀,直到中世紀才出現交叉型的剪刀。那時,周幽王和褒姒已經魂歸天國幾百年了。好在,這只是個傳說,只要是美人成為香豔的主角就行了,就有了浮想聯翩的空間。

生長在陰溼的樹蔭下而開出鮮豔花朵的植物為數不多,而剪秋羅卻可以成片栽植在林下或林緣,是一種理想的耐陰觀花地被植物,也可作佈置花壇花境,點綴岩石和切花。

詩人吟詠剪秋羅,也多由“剪”字生髮,因沾“秋”字,文字大多悽苦。明代顧同應寫過一首《剪秋羅花》詩:“隋宮無夢冷輕紈,幾瓣秋花倚淚看。蕭瑟羅衣裁不就,卻憐中婦剪刀寒。”詩人說:你如愁怨宮女手中細密的薄綢,她和淚看你這秋花時淚落花瓣。你教淒涼的她怎麼也裁剪不成羅衣。剪秋羅花兒讓我們置身宮中,恍見宮女手中的剪刀寒光灼灼。

有人認為剪秋羅花的花語是怨恨、孤獨的美,該是有些道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