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英雄·白文



「语音版」英雄·白文/吴克敬


推敲。再推敲。还推敲。

  唐朝诗人贾岛当时为了两句诗,反复推敲的过程,千余年后的今天,重复得困扰了我一天一夜。我是在“英雄”和“白”字之间,加不加那一个圆点儿呢?清早起来,我捉笔来写这段文字时,不再推敲了。我毅然决然地加上了那个圆点,因为我不是意犹未尽,而是意犹难尽。我有眼泪要流,那一个圆点,可是我的眼泪呢!

  我写这次暴发在武汉的疫情,先有《上天·疫》,再有《生命·疫》,加上这次的《英雄·白》,重重复复地都加上了那个圆点,这是因为我不敢面对那要命的疫情,只要面对,就有眼泪的涌动。特别是下笔来写这第三篇短文时,我想起了雪,己亥年的冬天,还有紧连着的庚子年春日,我生活的西安市,没有落雪。华夏大地上建城史很久了的西安,有谁记录过?还是经历过?曾有一个无雪的冬天,一个无雪的春日?没有或者罕见,是最终的答案。可是就这么不讲道理地横呈在了西安人的意识里。市民万千,翘首期盼的降雪,白色的雪。就在大家的期盼中,却突然地泛滥起了一种白!

  那是西安的医务工作者逆向而行,义无反顾地辞亲别家,一身白色地疾驰武汉,参加进举国战“疫”的洪流中,他们是比雪还白的白。

  这样的白温暖,温馨,温和,是注定要被人敬仰、被人记忆的白。

  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西安晚报在内的全国各地媒体,推出的“战疫英雄榜”,于2月13日推出了“西安交大一附院九姑娘”英雄群体。给了她们应有的奖励,那是因为白色防护服包裹着的她们,在走进战“疫”一线时,都把自己心爱的满头秀发,残忍地剪下来了。“头发剪了还可以再长,现在首要任务是保护自己,才能救治别人。”九姑娘誓言铮铮,我听得眼热,后来再从电视上看到她们的合影时,我没法忍受地湿润了眼睛。

  颁奖词里的几句话,虽然还带着点儿新闻腔,但已经很好听了,支援武汉的9名西安女医护人员,一个个变成了美丽的“光头侠”。“顾不上美不美了,救治病人是眼下最重要的任务”,一颗颗奋战的心闪闪发光,可歌可泣。“剪得断的是头发,剪不断的是责任”,为这种疫情当前的“光头明志”,大家点赞了!

  我当然也点赞了。点赞每一个挺身而出向着武汉走去的逆行者。

  白色的纯洁,白色的温馨,白色的……自然世界里和人的意识里,对于白色的感受,意味是非常深刻的呢!人们喜欢雪花的白,喜欢梨花的白,喜欢姑娘的白……哦!白色的素美啊!白色的静雅!白色的柔弱!啊,我遗憾,同在西安城里讨生活,一样吃着秦岭山里的水,一样呼吸着三秦大地上的空气,此前我所听到,也看到了些与“白色”的不和谐。因此还闹出了一些不愉快。这时我想了,我们似乎都欠着一声对于“白色”的道歉。

  我不认识“削发明志”的9位西安姑娘。在她们之外,还有一位在扶风县医院工作的姑娘,亦直面生死逆行,被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誉为最美“抗疫”英雄。她叫李盼,是我扶风县天度镇的乡党。我同样不认识她,但她这一次用她白色英勇,折服了我,我把她要记下来,并让更多的人记忆。

  我很赞同网文中的那句话,在新冠肺炎的重灾区,她(李盼)有“三头六臂”吗?还是有“金钟罩”?“铁布衫”?她什么都没有,她只是个90后的新娘子。

  对了,李盼在她的援鄂日记里写到,她新婚燕尔,去年9月份刚结婚,即自愿报名,狠心剪掉心爱的秀发,于2月2日离开扶风,逆行踏上了驰援武汉前线的征程。陕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她是最年轻的一个,有四年时间,在宝鸡解放军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上班;四年后至今,在扶风县医院重症医学科从事护士工作。这是她的自信了,相信四年的军院生涯,与七年多的重症医学护理工作经历,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武汉告急,新婚百天的李盼,知道唯有与新冠肺炎赛跑,人跑过了病毒,人才会有生的希望。

  李盼没有犹豫,她与新婚的丈夫告别,与亲人告别,参加进陕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他们乘坐的飞机到达了武汉,再从机场坐大巴去他们暂住的酒店。这个时候,已是晚八时到九时的样子,坐在大巴上看着武汉市的街道,很是让她感慨,千万人口的热闹城市,安静得让人不敢相信这里曾经的繁华,一座座高楼大厦,都像被蒙盖了一层“黑布”,只有橘黄色的路灯依然照亮这座城市,显得那么孤单……佩服李盼的文字能力,日记里的记述,是我读到疫情暴发以来,包括专业的写手,感觉她的文字,才真正触动了我。是纪实的,是融心的,是真情实意的。要集体剪发理发了,李盼说了“我很难过,因为我结婚才四个多月,一下子要变得丑了呢”!丑就丑吧,在特殊的环境里,这样的“丑”,恰恰是美,一种人生当中,最为勇敢的美呢!李盼到这时候,还不忘浪漫一把,说她忍痛“割爱”,希望可以早点赢得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待春暖花开时,到武大看樱花”!

  浪漫总是惹人心伤,还惹人心痛。

  战“疫”的过程中,需要她带着必胜的决心,坚守岗位,也需要她的浪漫。

  特别是家乡和她新婚的丈夫,还有亲人,都热切地等着她凯旋。

  相信她有凯旋的日子,然而另有几位战“疫”的人,而且还是顶尖的医学教授呢!是已不能凯旋了。他们是53岁的生命科学院楚天学者红凌和62岁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林正斌。两人分别在2月7日、2月10日,亦因新冠肺炎的毒害,倒在了他们战“疫”的前线上。

  林正斌教授生命中的最后一条信息,太令人心痛了“宋主任,我上呼吸机了,救救我”!

  宋主任是谁,我不知道,但我想他身在此情此景中,一定如我一样难过。我们大家都该是难过的。难过有组数字,冷冰冰地摆在了大家的面前,即2月13日央媒报道,1716名医务工作者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包括林正斌、李文亮,共6位医务工作者被疫情夺去了生命。

  为他们悲伤,为他们哭泣……

  “白色”守护者啊!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责任,考虑的总是公众的利益!

  我礼赞“白色”。美丽的“白色”是烛照我们战胜疫情的巨大力量。但我不想说她们是“白衣天使”,因为“天使”这个词儿,是舶来品。咱们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文明,有太多别人无法比拟的雅言美词,我们不必抄录人家的句子。域外捐助武汉物资的包装上,人家出口返内销,还给我们的几句《诗经》及唐诗,诸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诸如“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诸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就很恰切,而且传神达意,让人心碎。

  我们把老祖宗许多智慧的结晶,许多感情的结晶,怎么就忘得不会用了呢?

  因为新冠肺炎,让我们看到了差距,我们是时候要补上传统文化与文明的这一课!此时此刻,我的记忆里,蓦然生出了宋人李清照的伟岸形象,她“对于生,关于死”,在半生的颠沛流离中,有所感触,并天才地吟诵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不朽佳句。

  我原题把她的这两句词,用在我短章的结尾,向我崇敬的“英雄·白”们说,你们是英雄。

  无论生?无论死?从容面对,生是英雄,死为英豪。

  2020年2月13日西安曲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