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语音版」我多想走近他,文

「语音版」我多想走近他,文/李佳忆

我多想走近他,走近烂漫,走近慈悲,走近深情,走近旷达,走近那一世才情。

他烂漫。初贬黄州,他同朋友出游河边,竟比起了打水漂。年近四十五岁的他乐此不疲地看水花激越,天真如赤子。行走山中,他居然会想到用竹箱装白云,想将半个天际的云卷云舒装上满满一箱带回家中,烂漫如孩童。

他慈悲。作为杭州知州,他帮欠债一方在卖不出的扇面上题字、作画,让对方走出窘境。他焚契还宅,在宜兴成为美谈。他修苏堤,引清流,美化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他用博爱的胸怀、温情的心灵感知黎民百姓。

他深情。亲人的陪伴是他一生重要的支柱。与弟弟少年成名,一同为官,互相协助,手足情深。此刻,皓皓明月,引发他绵绵情丝,只身一人,借酒消解愁绪,寄托思念。他感叹为何亲人共看一轮明月却还要各居一地,他低吟“何事长向别时圆”,他浅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妻子离世十年之久,他依然会在午夜梦回之时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面朝孤坟,唯有泪千行。

他旷达。仕途的坎坷是他人生中的一处阴影,虽背离阳光,却是生命的一部分。月夜兴起,同怀民披衣漫步寺中,庭院人影萧疏,但“积水空明”的庭院就是他冰清玉洁的精神世界,他一生的旋律也如同这首美丽的月光曲,如同一个透明豁达的梦。经历乌台浩劫的他,伤痕累累,赶赴黄州,却还能一挥而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即使是竹杖芒鞋,他也可以潇洒地说“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黄州,他建造“雪堂”,为自己的四季画上了单调的雪花白,殊不知这清冷萧瑟后挺立的是高洁的品格。面对困苦,他莞尔一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或是爽朗地一挥手,洒下一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清风。

他写诗,有了“苏黄”,他写词,有了“苏辛”,他作文,跻身“八大家”行列,他是新派的画家,是不凡的书法家。他一人占有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领域的所有才情。

他的一生,活得像竹。挺拔向上,不知疲倦地举着生命的重量,蓬勃着生命的绿意。

我多想走近这旷世奇才,走近苏轼。走近他不同的风姿,看他葱茏在我的精神世界,做我心中最高洁的盟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