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备入蜀 二刘相会

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占据蜀地,为抵抗张鲁入侵,刘璋特邀请刘备入蜀,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冬,刘备率2万大军通过长江、嘉陵江转折入涪江进驻涪城,这时,刘璋"率步骑三万余人,车乘帐幔,精光耀日,往会之"。二刘相会于涪城东山上,登山而望,刘璋延至东山之巅,望蜀之全胜,饮酒乐甚,刘备欢曰:" 富哉!今日之乐乎!" 富乐山因之而得名。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备入蜀度涪江,刘璋特邀涪城会, 二刘相会在东山,饮酒乐甚呼富乐

富乐山环境幽美,古迹众多,被誉为"绵州第一山"。今主要扩建有:汉皇园、益州园、绵州碑林、富乐园、富乐堂涪城会馆、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镜湖、碧云岩等十大景观。景区营造依山就势,顺乎自然,山水成趣,赏乐并举,融"三国"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园中有园。既具有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又不失江南山水园林的清秀典雅。

刘璋、刘备总共在涪城(绵阳)集中了约六万大军,场面异常壮观,史称涪城会。这次富乐山会晤后,刘璋回到成都,而刘备则在建安十七年(212年)12月,北上到葭萌关(昭化),装模作样地对张鲁作战,实际却是趁机收买人心,并暗中计划夺取西川,之后亲率大军南下,进攻梓潼(瓦口关)、涪城等地。

直到此时刘璋才如梦初醒,认清了刘备的真面目,心里那个恨那个后悔呀,如果他面前有块豆腐的话,估计刘璋能一头去碰死。后悔也解决不了问题,清醒过来的刘璋忙派刘璝、冷苞、张任、邓贤等将领率各部人马向涪城增援。但刘备最终还是攻克了涪城。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璋、刘备一共在涪城(绵阳)集中了约六万大军,场面异常壮观,史称涪城会

刘营花园 屯集兵马

刘备(昭烈)入蜀,来到涪城。后花园建在涪城坝上。大部兵马驻扎又安排在今三台县城以北18公里的涪江西岸,有一个由涪江冲积而成的面积约5.3平方公里的平坝,这就是古时的凤溪,也是一个独立的镇,这个凤溪在成为刘备屯兵的大本营后,也就成为当今的刘营镇了,在当时是涪城县四大镇之一。

刘营镇月亮岩与里程乡的回龙村之间的这段涪江河河面较窄,也很平坦,适合渡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古人曾在此地建起了渡口(今称为刘营古渡口),方便了两岸百姓的交流来往。刘备当年率军在石鼓坝扎营后,在古渡口上下两岸,停泊起了他来自荆州的数千艘战船。刘备常常乘船而渡,来往于东西两岸,了解军情、民情。

刘营镇之石鼓坝,作为连接绵阳与三台之间的一个点,早已经是涪江上的命门,素有"涪江之上的剑门关"与"重要的军事要塞"之称呼。曾有话说"蜀汉兴亡系郪涪",意即言明三台县郪江镇和绵阳为中心的郪县、涪县地区在蜀汉时期战略定位多么重要。南梁时在今花园镇设始平县,后合并于涪城县,而刘家营就处在涪江之滨,刘营镇的水路与陆路都是很方便的,码头是涪江边上最繁荣的景象。因为刘营离花园镇近,所以成为了涪城县与郪县水路上的一个军事要塞,刘营镇、花园乡就是刘备当年设的兵营。 在刘营、花园两处驻扎着刘备的兵马数千人。

 在涪江西岸,有一段古道,是通往玉泉山的,这条道就是今天的大围古道,其道以险峻著称。此古道在刘营境内南起青山碥,朝北经慈航寺,刘营古渡口,月亮岩,文家碥,大围坝,蹇家寺古渡口,王家碥,杨家碥,进入芦溪镇,全长16公里。刘备屯兵刘营后,常骑马经大围古道,往返刘营石鼓坝,大围坝和花园、小围坝,涪县与涪城之间。至今,这条古道依然保存着。

 刘备后攻打成都,从石鼓坝,大围坝撤军向涪城进军,将简易的营房交给了当地的百姓居住,当地百姓为了纪念刘备,便将此地改为刘扎营。221年5月15日,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当地百姓便将"刘扎营"改为"刘家营",也就演变为今天的刘营镇。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三国时代,金戈铁马,战火纷飞,战争连绵,各霸称雄,各自为政

操兵练武石鼓坝 古道设立烽火台

石鼓坝的得名由来是因为刘备屯兵此地,张飞为了大振士气,大壮军威,曾在此地"击石为鼓",为"操兵练武"的将士呐喊助威,后成为一段佳话。

在离石鼓坝较劲的龙沟村的"道士山"顶,专门设了一个驯马场对骑兵进行训练。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既能看见南边"扎营地",又可以看到北边"烽火台",当年曾有无数的骑兵在驯马场和通往"烽火台"古道上训练,场面十分壮观。

在刘营石鼓坝以北5公里的涪江边,有一座长约400米、高约100多米的山,当地人俗称冬瓜山。在山的南面山脚下,有一股灵泉,因此泉旁边的草木秀丽润泽,泉水味道甘甜清冽,饮后可以精神焕发,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玉泉",此山因而得名"玉泉山"。因为玉泉山山体高大,站在山顶就可以看见老马乡、花园乡、建设乡等地,刘备在刘营期间经常骑马来此山观察敌情,还特意将一块石头用来当拴马桩为其拴马。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在刘营石鼓坝以北5公里的涪江边,刘备在刘营期间经常来此观察敌情

刘营镇从此成为刘备当年设的兵营,刘备在此地屯兵的地方就是今天刘营的石鼓坝、大围坝这一带。同时设下了军事较场、驯马场、烽火台等,准备兵马随时开始攻打刘璋的行动。刘备为了掌握刘璋的情况,确保驻地的安全,便在刘营镇后的山顶古道上由南朝北设置了军事传递的烽火台,当地人称山坡为"烟堆坡"。刘备在此修筑烽火台的主要原因是此地山形独特,连为一体的五座山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形似面向涪江而卧的"卧牛"(当地人俗称"金牛"),且与北面的玉泉山、五层寺在一条直线上,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来的敌人,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刘备为了让所有将士沾上"牛气",于是将第一座烽火台建在了高大的"牛头"山坡上。据历史记载,刘璋之子刘循拦江筑坝、横断涪江而水淹涪城时,烽火台及时传递了消息,保住了驻扎在刘营一线余留的屯兵与将士的性命。目前留有遗址"武显街"即北校场。后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特在北校场附近修了一座庙宇,取名"武显庙",以此来作为对那些曾在此操兵练武将士的纪念。

拦江筑坝 横断涪江 

刘备在涪城设置中军帐驻下后,一直在筹划策划着如何夺取西川?要夺取西川,成都是必争之地。这消息很快传到成都地方官益州牧刘璋那里。刘璋慌忙在大本营聚众商议对策,决定加强成都。雒城(今广汉)两地的防御。要儿子刘循带精锐部队三千驻进前寨,恰与刘备同在一条涪江之上。而且驻在刘备的上游。

刘循是一个喜欢动脑筋的年轻人。眼下正是秋洪泛涨季节。当他知道刘备军营设在江边的情况后,就令前寨兵马白天歇息,夜晚开山凿石、运土,拦江筑坝,横断涪江。刘循部属纪律严明,指挥得力,工程进展很快,又很诡秘,拦江筑坝很快就完工了,而且没有露出一点蛛丝马迹。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备在刘营期间边日调兵遣将,加紧演练,边加紧做夺取西川战事的准备

刘备边日调兵遣将,边加紧做夺取西川战事的准备。这天,他来到涪城坝后花园消遣,在涪江岸上散步,他见江水陡然下跌,江岸升高,心里顿生疑团。联想他几天来派出去的探子,一个一个都没回来,急得他在涪江边转着圈子。刘备回到后花园,侍卫来报说,有个蓬头垢而的叫花子求见.刘备心中正在烦恼.不想让任何人打搅,更不想见一个叫化子。于是,传令出去不予接见。谁知,那个叫化子竟一头闯进了营中,一屁股坐在刘备的公案上,而且不断喊叫拿饭来吃,拿酒来喝。刘备更烦了,大声喝令校尉将叫化子挟出营去。叫化子一边被挟拖,一边高声喊:"水,水,水啊!"这时.庞统进来在一旁暗笑。刘备忙问,"军师有何高见?"庞统说:"主公再不能固执己见了,你不妨到魏延帐前走走看,"刘备接受了宠统的建议,便向魏延营寨走去。   

魏延、庞统二人对刘备兵扎涪城坝持有不问意见。那叫化子原是受魏延指使向刘备进谏,被撵出营去,心中气恼。这时听说刘备前来,即命部下关了大门,不让刘备进帐。谁知,刘备为人贤和,不讲究君臣礼仪,见正门关闭。就从侧门进到院中,见军士们来来往往搬运刀弩。装运粮草,忙个不停。刘备见此最大惊,急忙诏魏延询问。魏延见过刘备站着不说一句话,只伸过一只手掌给刘备看.刘备见—正面写了一个"水"字.他想到那疯癫人说的"水",此刻已经意思识到大祸就要临头了.他急忙向魏延赔不是.回到花园诏见庞统商议,点魏延,黄忠各带五千兵马沿涪江向上,奔向刘循前寨作战。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循拦江筑坝,象一条巨龙横江而卧。水位凌空升高数千丈,水淹涪城.灭屯五层,

  水淹涪城 灭屯五层

刘循拦江建的堤坝象一条巨龙横江而卧。水位凌空升高数千丈,魏、黄二将见:状心急如火,举起刀矛直杀向刘循。可是,刘循决堤已经成功。水位已经冲开堤坝,掀起了排天巨浪,阻断了魏、黄二将的去路,直向刘备的后花园扑去。   

刘备在后花园中看见如山的江洪盖来,他的兵马手脚无措,一瞬之间,大部被江洪淹没。人员、马匹、粮草,房屋,全部被洪水卷走,死的死、呼救的呼救。好不惨然。就连刘备,也差点葬身鱼腹。幸免脱险的,只有少数人马了。   

刘备收拾残兵、车马,带着刀弩,退至东面山头的五层寺(今建设乡七村)安营扎寨.这次教训,对刘备打击十分深重。幸好烽火台及时传递了消息,保住了驻扎在刘营一线余留的屯兵与将士的性命。事隔不久,张飞来到了千层寺,听说此事后,感慨地说:"水淹涪城.灭屯五层。算好,算好!"张飞的意思是说,刘备这次没有全军覆没,还算是好的。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备在后花园中看见如山的江洪盖来,兵马手脚无措,瞬间大部被江洪淹没。人员、马匹粮草,房屋全部被冲走

高歌猛进 包围成都

刘备吃了刘璋父子苦头后,在刘营重新休整,招兵买马,加紧操练,养精蓄锐,备齐粮草,于213年5月策马用兵,开始向成都进攻。刘璋此时也乱了阵脚,不知该如何应对,这时郑度给他出了条计策。

"刘备现在孤军深入,其前锋不足万人,士气不齐,粮草不足,为今之计不如把巴西郡、梓潼郡的百姓全部迁到涪城以西,把田野里正在长的和仓库里存的谷物全部烧毁(仓廪野谷,一皆烧除),之后筑起高垒,开挖深沟,静而待之。刘备来战时,闭门坚守,时间长了,他们缺少后勤保障(久无所资),不出百日,自己必然退走。待他撤退时发起攻击,定可将刘备擒获。"

郑度的这番见解,眼光可谓毒辣,看问题也很准。他的这个建议,用现在的话说叫坚壁清野,对付强敌入侵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打不过不要紧,把该藏的全藏起来,不跟你打,饿死你,困死你,你熬不下去想抽身,我再狠狠地揍你。在当时情况下,对刘璋来说这无疑是最正确的方案,刘备的软肋就是不能拖,如果刘璋不跟他打,而是跟他耗,刘备还真不好应付。

刘备的情报工作做得很好,有法正、孟达、张松等人的帮助,刘璋的身边也有刘备的耳目,郑度的建议很快被刘备侦知,刘备"闻而恶之"。

刘备这下开心了,率领铁骑人马一路高歌猛进,于次年终于攻下雒城,长驱直入,一举包围成都,刘璋在简雍的劝说下投降,刘备入主蜀汉,于221年5月15日正式登基称帝。这就为今后的三国鼎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走近《三国演义》(3)——屯兵刘营,水淹涪城

刘备这下开心了,率领铁骑人马一路高歌猛进,于次年终于攻下雒城,长驱直入,一举包围了成都


——————————————

作者简介:杨得富 工程师、经济师、高级政工师;四川绵阳市三国演义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文学创作专委会会员、《中国建设者》杂志社特约通讯员、《四川工人日报》社特约通讯员、《四川建设报》、《华西建筑报》社特约通讯员。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协第四届理事、《绵阳市城乡建设志》副主编、《绵阳市建筑志》副主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