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聆听远古的声音 文

【语音版】聆听远古的声音   文/姚天琪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摘自《蜀道难》

李白张弓搭箭,射中的云朵飘过杜甫的脚下;贾谊举起宝剑,一抹亮光漫过远处杜牧的眼底;初唐四杰并肩走过,飘起的衣袂点染了盛唐的绚烂。古香古色的文学是我童年的主基调,而为这幅画卷打底稿的,是我的父亲。

九岁的某个清早,当我还留恋着被窝的温暖,却听见耳畔一个声音在不住地念“天书”:“噫吁嚱,危乎高哉!”是谁大周末的扰人清梦?起身一看,原是父亲,问他在读什么,他也不答,继续摇头晃脑。自此,我心中的那些好奇因子和好胜因子纷纷不安分地跑出来,决心要在爸爸面前大发一通神威。

此后便常听他诵读,不时也自己记记背背,不久,竟背过了,我高视阔步踱于父亲面前,对他说:“我背过《蜀道难》了!”父亲当时的神情我已不大记得,大抵是欣悦的吧,听声音又像是极淡定的,却偏偏让我从中听出几丝诡计得逞的意味:“背吧!”威严之声乍出,吓退我半颗侠胆。我战战兢兢地背完,抬头长吁了一口气,映入眼帘的是父亲带笑的眉梢,不知怎的,我总觉得,父亲突然想起诵读古文,一定是有预谋的。

【语音版】聆听远古的声音   文/姚天琪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摘自《兰亭集序》

第一次背过《蜀道难》后,父亲就开始大批量地给我布置背诵任务。其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是背诵《兰亭集序》。

搔首弄耳,左右乱转,就是背不过,想我“一世英名”就毁于此,不禁哭丧:“什么千古奇文,语句都难以读通,算什么好文?!”当时,在我看来,这《兰亭集序》可算天下第一恶文了。

唔,可算背过了,真折磨人,可父亲竟不打算就这么放过我。某天晚饭后,我优哉游哉准备下楼散步,父亲竟说与我同行,开始我并未在意,正好我那天心情大好,欣然前行,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父亲竟说要检查我之前所背诸文!我一下子懵了,我可从未复习过!不仅后悔之前答应与父亲同行,更后悔当初逞一时之快而背《蜀道难》。心思百转千回藏腹中,至口边,只吐得数句破碎支离。

这时,父亲的话让我顿觉醍醐灌顶:“我就知道会这样,不过这是人脑的正常记忆规律,要多复习啊,否则不白背了?”不轻不重的话语愣是让我生不出半丝怨怼。

【语音版】聆听远古的声音   文/姚天琪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摘自《过秦论》

后来,自然还有比背《兰亭集序》更辛苦的岁月,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是在背《过秦论》。乍一听这名儿,就知道不好背。没错,这就是由王勃《滕王阁序》中“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中的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所著的《过秦论》上篇了。其文议论风发,气势磅礴,自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等一的好文章,但我看着这篇长而又长的文章自是看在眼里疼在脑中,为此父亲抛出了一个诱人的饵——每背一段,便赏我看一集《大秦帝国》,那部自被他拿回家就从未启封,而我眼馋已久的巨制历史大片。结果是——啊哈,我当然背过了。但我要说的却不是这个。《大秦帝国》开启了我对战乱纷纭却百家争鸣的战国历史的极大兴趣,而之后的另一部大片《张居正》,则使我有勇气去阅读那本枯燥而深奥的《万历十五年》。

就这样,在父亲的带领下,我开始一步步,一声声地细细聆听,那来自远古的美妙的声音。

现在的我,既使没有任何人在旁,我也会不住地,拨动书的琴弦,聆听那一声声来自那些隽秀时代的乐曲。

那些未知世界的魅力,穿云破水而来,就算只能看到庞大构架的冰山一角,也禁不住像一个语无伦次的小孩般啧啧称叹,甚至亲自上阵cospaly出嵇康、王羲之、李白衣袂翩翩间的风流倜傥,演绎出一段段平行的故事。

历史是步步莲花的佛,欢笑时,他陪着我欢笑,哀叹时,他的泪水湿了青衫,回首往昔,仔细聆听那些镌刻在诗句里的吟唱,和歌流转,永无止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