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環境下全球保險收益觀

低利率環境這個詞,保險業有兩個時期討論得比較熱烈。第一次是2016年。 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施行了相當長時間量化寬鬆政策,部分歐盟國家進入“負利率時代”。那個時期,中國國債的收益率也是明顯下行, 2014~2016年間就下降了約2%,令以債券為主要投資標的的保險公司很是緊張。中國保監會將萬能險的評估利率上限由3.5%收縮至3.0%。後來,美聯儲開啟了新一輪的加息週期。

低利率環境下全球保險收益觀

2015~2018年,美聯儲共加息9次,從0%提升至2.50%水平。全球貨幣政策終於又出現了一定的緊縮跡象。美國處於加息週期,其他國家自然是不敢輕易降息的。所以那個時期,討論“低利率環境”的人又少了一些,保險公司也不顯得那麼擔憂。

中國內地,以監管上限4.025%定價普通型年金產品越來越多,實際收益率也有所上升;萬能賬戶的實際結算利率也居高不下,多數處於6%左右的水平。

香港地區,美元保單又開始出現了一些“高現價”的儲蓄產品,甚至有公司開發了一些保證收益接近 4%的終身美元儲蓄產品。

不過伴隨著中美貿易摩擦,2019年7月底,美聯儲正式宣佈降息25個基點,是自2008年12月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一次降息,美聯儲的接連降息,宣告著全球新一輪的量化寬鬆再次開啟。

低利率環境下全球保險收益觀

對於中國來說,在貿易摩擦中也過得不太自在,9月央行全面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於是,“低利率環境”這個被中國保險業擱置了好幾年的議題,在2019年又第二次“重出江湖”。

2019年銀保監會宣佈將普通型長期年金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由之前的4.025% 降低為3.5%。這是繼2016年下調萬能險評估利率之後,又一次收緊人身保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上限。

對於這次年金險預定利率上限的下調,保險監管部門的意圖已經很明顯:通過限制高保證收益率產品開發,減小保險公司投資端的壓力,防範“利差損”風險。即便是當下我們看到投資市場上仍有一些高收益資產,但是隻要這個資產的投資期不夠長,很大程度上也不能消除保險公司的收益風險。

因此,更高保證收益的保險產品至少在這個經濟週期裡,不可能再有了。而按照正常的經濟週期理論,下一個經濟週期,我們起碼要等將近10年。

低利率環境下全球保險收益觀

如果我們參考以美元保單為主的成熟保險市場,在美元低息環境裡面,香港主要在售的保險產品是保證收益率只有1%、預期收益率6%~7%的長線分紅儲蓄保險,美國主要在售的則是與股市指數進行掛鉤的變額年金。

這兩大類產品的資產配置思路,都是權益類資產為主,固收類資產為輔,目的是想要博取權益類投資 的高預期回報。

這種資產配置思路實際上也並沒有問題,畢竟從短期來看,央行只要降息,大概率會促進股市的增長,帶動權益類資產的投資表現。

所以,當市場走入低利率環境,保險公司開發產品的策略,自然而然地會由“高保證收益”產品轉向“低保證、高預期收益”產品,減少固收類投資的佔比,同時增加權益類投資的佔比。可以大致預測,未來中國保險市場上,分紅型年金險在中國會不會成為主流,還是要看中國股市的表現。 前兩天朋友圈裡不是一直在傳一張圖片嗎?中國的上證指數過去10年只進步了“1點”。這種表現,與美國股市真的差了不是“一點半點”,也註定了中國內地做不出預期收益很高、權益類投資佔比很高的保險產品。

因此,投資環境的不同,也決定了不同保險市場的產品投資回報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